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宏观·国内     
《首都经济》2014,(5):10-10
22省份主动降低GDP增速 全面深化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GDP,成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头戏”。根据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与2013年GDP实际增速相比,2014年,除黑龙江、海南上调GDP增长目标外,贵州、宁夏、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广东等7省份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其余22省份则下调了GDP增长目标。2014年GDP增长目标超过10%的有16个省份,其中有10个是具有“后发优势”的西部省份。而京、沪两地以7.5%的增长目标,共同“垫底”2014年GDP目标增速排行榜。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GDP,成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头戏”.记者从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与2013年GDP实际增速相比,2014年,除黑龙江、海南上调GDP增长目标外,贵州、宁夏、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广东等7省份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其余22省份则下调了GDP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14,(9):I0009-I0011
日前,全国将首次针对土地出让金展开大范围审计的消息引发关注。在过去的13年间,土地出让年收入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近20万亿元。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占据地方财政“半壁江山”。去年,有些省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甚至超过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4.
姚冬琴 《发展》2014,(6):16-18
全面深化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GDP,成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头戏"。记者从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与2013年GDP实际增速相比,2014年,除黑龙江、海南上调GDP增长目标外,贵州、宁夏、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广东等7省份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其余22省份则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但下调GDP增速并不意味着信心减弱。比如,吉林省2014年预期GDP增长目标是8%左右,与2013年GDP实际增速相比,下调0.3%。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这是一个换挡的速度,也是预期性、有弹性的速度。实际工作中,要全力以赴,争取完成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财经要闻     
《宁波经济》2010,(3):10-10
去年我国共有14个省份GDP总量超过万亿元 随着全国2010年地方“两会”全部闭幕,各省(区、直辖市)2009年的“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全国共有14个省份GDP总量超过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2008-2012年,31省、区、市五年大考。 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从2008年的13个,增长到2012年的24个。与2011年6省份一同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浩大声势不同,2012年,仅有云南一省成为新晋GDP过万亿的省份。2008-2012年,除西藏GDP年平均增长为9.67%外,其余30省份都在10%以上。以宁夏、安徽、陕西、四川、内蒙古、云南、贵州等为代表的中西部省份,发展速度名列前茅。而以广东、浙江、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东部省份,GDP增速排名靠后。以GDP增长为指标,各省份在保增长的考试中可谓成绩斐然。若从增长的质量观察,区域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流动人口素质结构和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省份,经济持续高速地增长,与此同时广东也成为我国吸引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本文分析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素质结构和年龄结构,广东流动人口的特征,并且对这种特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冯洁 《浙江经济》2009,(19):28-28
“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全国最富有活力的省份之一、”“全国各省市区中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地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浙江人用最踏实的数据印证着浙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方阵。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浙江奇迹”已然成为一种模式化的经验,为历史所典藏。在感受成就与殊荣的此刻,  相似文献   

9.
李琳 《浙江经济》2005,(19):30-31
作为我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广东的经济增长模式曾被认为是全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尤其是其辖境内的“珠三角”地区,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间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楷模,其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更是被众多渴望富裕的省份所模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探讨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益贫式增长,根据农村收入五等分分组数据分析西部地区各省份农村2014—2020年经济益贫式增长水平及变化趋势,首先利用FGT指数测算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再通过FGT指数分解计算PEGR减贫等值增长率,判断这段时期西部地区各省份农村经济增长的益贫情况。测度结果显示,2014—2018年各省份的贫困状况均未得到改善,2018年之后6个省份的贫困指数均开始有所下降,同时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益贫性程度有差异,2015—2017年各省份的经济增长都是非益贫的,2018—2019年除了陕西省,其他5省(区)经济增长都处于益贫阶段,2019—2020年新疆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益贫性,而其他几个省份的贫困人口没有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继续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益贫式增长,从缩小贫困人口收入差距、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3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份在2020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前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四川、云南尚未召开省级地方两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29个省份在地方两会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梳理,结果显示,25个省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但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12.
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各个地方也相应出台了措施,比如各省份都在发展新能源,如何凸显各自特色非常关键。这是“十二五”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有两个战略,一个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另一个是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29):22-22
多省份上半年GDP均超全国增速 最高18%,最低12%。连日来,十余省份陆续公布上半年地方GDP增速(或预期)。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强劲。宁夏、陕西、湖北、湖南等省份的预期经济增速均超过14%以上,其中宁夏预计增速更是达到18%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29):22-22
多省份上半年GDP均超全国增速 最高18%,最低12%。连日来,十余省份陆续公布上半年地方GDP增速(或预期)。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强劲。宁夏、陕西、湖北、湖南等省份的预期经济增速均超过14%以上,其中宁夏预计增速更是达到18%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5.
郑永年 《中国经贸》2013,(13):84-84
在强调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人们不难观察到,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中,GDP主义有些回潮。一些官员少谈改革,甚至不谈改革,而是热衷于GDP增长。他们努力寻找自己要赶超的目标,或者自己后面的“追兵”,往往是其他省份或者县市。所以,这里需要提出的问题是,要警惕GDP主义对“中国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邢昀 《发展》2015,(3):19-20
财政收入开始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减收,地方收支压力增大。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过程中,财政收入开始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岁末年初,2014年各省"钱袋子"情况陆续公布,根据财新记者统计,地方财政收入增幅相较往年下滑明显,已公布收支情况的20多个省份中,至少有五个省份2014年财政收入低于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采用分层因子模型对中国各地理层级的质量型经济周期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时变因子模型对一省经济增长的量质贡献进行详细分解。研究发现:第一,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在新常态之前具有逻辑一致性,在此之后,不同于数量周期的下行,上行的质量周期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之时达到波峰;第二,东北和中部地区是全国质量型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诱因,其域内省份的异化特征也最为明显,而东部地区则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其域内省份的协同机制最为成熟;第三,对于大部分省份来说,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基本呈现协同促进的态势,这说明我国已基本奠定良性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多个地打“乱收费”、“重复收费”现象有抬头之势。这些非税收入已“接棒”税收,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生力军。非税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正在直接抵消结构性减税带来的效果。高收费、乱收费不但影响经济增长,更可能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打压民生。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有20个在GDP目标增速具体数值后加上了“左右”二字.比如,重庆、陕西、甘肃预计增长“11%左右”;江西、湖南、海南、宁夏预计增长“10%左右”;山西、辽宁、内蒙古、江苏、山东、四川预计增长“9%左右”;北京、上海预计增长“7.5%左右”.  相似文献   

20.
需求增长过快,有效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运力紧张,再加上自然灾害……今年上半年先是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成品油短缺的“油荒”问题,入夏后一些地方又出现了电力供应的“电荒”问题,煤电油气运供应总体偏紧,主要是受需求增长过快,有效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运力紧张,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