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熊剑庆 《经济师》2005,(8):112-113
证券市场开放有完全直接开放、有限直接开放、间接开放三种模式,不同国家由于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证券市场开放模式。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完善,缺乏全面开放的市场条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开放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我国入世14年以来,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度不断提升。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较弱,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服务业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同时,"走出去"的服务业企业生产率低于未"走出去"的服务业企业生产率。近年来,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在建筑、金融、通信等行业服务业的开放度仍较低。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改变快递业以价格战为主的扩张模式,促进本土快递业的整体发展;考虑到金融服务业作为我国入世后最敏感的行业,应逐步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近些年来,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了金融创新,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逐渐模糊,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金融控股公司是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业向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平滑过渡。本刊对国内首家金融控股公司进行了采访,中信控股公司的成立是对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它在成立后一年多的运作与创新经验也是有示范作用的。本刊还对美国著名的金融控股公司摩根大通公司进行了专访,并对它不断强强联合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寻。希望对我们研究金融控股套司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向金融创新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金融创新模式演进的国际、国内经验,深入剖析我国金融创新环境,可以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模式选择应采取的对策:(1)在金融创新模式上,应变政府主导模式为市场主导模式;(2)在金融产品创新上,应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资源条件和其面对的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许多国家和地区借助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增长,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离不开金融企业集聚和金融信用发展.本文比较分析国际上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与金融企业集聚的共性及其效应,以上海经济和金融发展为例分析金融信用活动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变化关系,探索通过金融企业集聚与发展金融信用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期货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市场对开设股指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工具,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股指期货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股指期货市场的证券市场是不完善的市场,不引进现代金融工具,中国证券市场将难于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7.
发展航运金融与国际航运中心金融生态软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上海、天津、大连、重庆、武汉、宁波、深圳都提出了要建立航运中心的目标。历史的经验证明,要成为航运中心,其中金融生态软环境优化尤其重要,而完善和发展金融生态软环境尤其是以航运金融服务为其重中之重。对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做好定位,政策扶持,多管齐下,是促进航运中心金融生态软环境优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功能日益得到重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我国的股指期权交易,条件已基本具备。这是市场化的要求,并将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金融服务业是最先采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的行业,所以有人把金融服务业比喻成“新技术的温床”。就是说,通过金融服务业的率先使用,使新技术得以完善或发展,从而推动了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中的制度因素:理论框架与国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与金融发展"这一新的理论命题,并利用跨国截面数据系统地检验了该理论.从国际经验来看,产权结构、法律制度和金融利益集团力量都对金融发展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只有进一步完善产权、法律以及信用等制度才能推动中国金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产业集群现象的一个缩影,不仅提升了东道国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融产业集群的视角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利用相关金融统计数据探讨了伦敦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结构分布、金融业就业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借鉴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人力资本、金融法律监管改革和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河北省必须首先成为一个金融强省。河北省金融业定位于围绕京津两个金融中心的区域性产业金融,即立足河北省区域,服务于“三农”、京津冀梯度转移产业、港口产业和海洋产业。应制定金融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调整金融产业结构,整合金融资源,开放金融市场等措施来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选取中国2000-2012年相关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没有影响,不存在溢出效应;长期内,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但其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会影响金融发展。基于此,实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长期可持续溢出效应,应完善金融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业;合理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加大信贷支持;推进多层次资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4.
李淑娟  冯妮莎 《技术经济》2012,31(6):50-53,121
对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与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和金融中心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别,据此提出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概念。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区位论、地理经济学理论等,分析并总结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指出降低成本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创新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地理因素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刘培林  宋湛 《经济研究》2007,42(1):89-101
本文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分析经济普查数据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相比,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的资产量更多;前者的财务和经济效益比后者差;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不比后者低。这些经验证据与大量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的流行认识存在巨大反差。本文的经验发现提醒我们:在目前国情之下,大量资金投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机会成本,大于投入制造业企业的机会成本。所以,服务业发展应该分门别类、实事求是地推进。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要途径的看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财务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可以促进汽车制造集团销售,还能成为汽车制造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在我国,汽车制造集团主导的汽车金融服务专业机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汽车金融公司;二是汽车财务公司。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详细阐述了对汽车财务公司现阶段在法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存在的优势,并指出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财务公司的业务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上分布的不同。汽车财务公司有很大一部分金融业务集中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这将阻碍汽车财务公司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长远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集团应当充分重视汽车金融服务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汽车财务公司模式的优点与不足,正确把握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方向,制定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SCP框架下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和热点,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本文依据产业组织理论,运用SCP框架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在发展初期虽然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差异化程度低以及不显著的市场行为等问题,但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对我国金融机构及服务商提高经济效益、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及组织变革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市场绩效,表明我国发展此产业具有积极价值。本文就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总体发展态势情况之下,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产业链分工连续细化,发包规模、地域持续拓展,承包市场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等发展趋势。在此国际大背景下,北京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具体表现在市场需求主体持续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等方面。北京应通过制定鼓励性的财税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组建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推行行业标准化、加强风险控制与监管,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等措施,充分发挥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潜力,促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省,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六大支柱产业不容忽视,优化支柱产业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保证。甘肃应充分重视商贸业、物流业、金融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信息服务、房地产业等经济增长亮点和新兴产业,使这六大支柱产业能健康、稳步前进,共同促进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