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6年来,住宅市场不负众望,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成为十分现实有效的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政府透支现象十分严重,房地产开发商负债率过高,盈利能力远没有公众估计的那样高,民众按揭的负担过重,住宅市场价格虚高,加大了金融风险。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住宅市场占据房地产市场的比例过大,空置房越来越多,2003年底已达1.28亿平方米,特别是写字楼市场一直萎靡不振,都是严重威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消解房地产泡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两年来,随着国内房价不断攀升,国内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之争又激烈起来。  相似文献   

3.
1.进入持续、加速增长阶段。据跟踪调查,从投资增长看,2003年151家调查企业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额达43.6亿,比上年增长53.9%。其中46.1%的投资用于普通住宅投资,20.2%用于土地购置,14.5%用于写字楼及商业用房,10.9%用于别墅及高档公寓投资,用于经济适用房和其它投资分别占3.1%和5.2%。我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今年一季度,全国35个大中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支持央行对房地产业过热进行降温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李焱 《首都经济》2004,(5):60-60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是拉动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2004,(9):66-66
新现象:开发商“外逃”?如果说2003年北京的开发商开始走出北京,到其他城市“圈地”是扩张市场的发展战略的话,今年,北京的开发商表现出来的投资外行、走向外地、开始关注二手房市场等等表现则带着宏观调控下“外逃”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曾进根 《开放潮》2004,(4):23-23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福州楼市一些不符合逻辑的判断,一直被各种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9.
华明伟 《开放潮》2004,(2):12-13
记者:刘教授,我刚在《中国房地产报》拜读您的文章,十分赞同您关于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关系的观点。您认为目前楼市是否有泡沫?刘福泉:我必须首先界定一下泡沫的定义,泡沫不一定是贬义的,市场经济就像啤酒一定存在泡  相似文献   

10.
11.
2003年2月,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和新华在线信息技术公司在京发布了"2002-2003年度中国行业景气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的确存在区域性泡沫现象,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以北京、上海、辽宁、广东和浙江最为突出。 针对当前"房地产泡沫大破灭正在逼近"的灰色预言,有些专家、地产大腕们也提出了与此相反的看法,认为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总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情省力》2004,(2):22-23
为了解我省房地产发展现状,安徽省企凋队在合肥、安庆两地抽取了110家房地产商(其中103家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我省房地产发展态势良好,2003年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供销基本平衡,商品房价格平稳增长.房地产各项指标全面上扬,创近年新高。此次调查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4,(9):52-52
34岁的尹中立博士没有想到,轻轻点燃引信后,舆论对温州炒房团“轰击”的火力竞如此之猛。炒房没错,但动用1000多亿元资金(很多是贷款),转战南北,这就隐藏了重重危机。尹中立对于温州炒房团的理性批判,正是基于如上动因。北京晨报记者日前再次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5.
说起国内房地产热早已是不争之事实,无论是上海、杭州,还是北京,其火热之程度更是无可复加。尽管2002年底政府有所注意,但是一场SARS把人们的视线完全转移了。结果是各地方新一届政府一上台,为了追求任内的业绩,为了获得更高的GDP,房地产新一轮的热潮随即席卷全国。2003年,房地产商疯狂圈地、拼命上项目、极力炒作房子概念、火热地卖房子成了去年国内经济的一大景观。这种景观延续到2004年,演变成大量的房地产商操控房地产市场、主导房价,串通起来说什么2004年房价一定会上涨,给正在燃起的房地产市场的熊熊大火猛浇了一次汽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房地产景气指数在连续多年逐步上升后,2004年一季度首次出现下滑.预示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对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2003年以来.中央及上海的监管层已经着手从宏观经济、金融信贷和土地储备这三方面来调控楼市,防止泡沫经济与金融风险的产  相似文献   

17.
京沪住宅建设和房价走势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乃至全国房地产的“晴雨表”。自2003年年底一些业内专家提出2004年我国房地产将出现拐点之后,关于我国房价“涨”、“跌”的争论,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成本上升决定了我国房价在2004年仍将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8.
熊桓  何萍  王博 《特区经济》2005,(10):147-148
进入2000年以来,房价急剧上涨的现象从宁波、上海等地迅速蔓延至全国,眼下已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19.
20.
肖莉 《首都经济》2004,(4):70-71
自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土地政策4号文件后,一时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反响很大。有人说,今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肯定要大涨;有人则说,今年土地市场会出现供不有应求的状况。针对种种说法,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宋宇处长,就人们所关注的房地产投资是否过热及房地产价格会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