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广告就是以手机为平台,利用手机传播、发布的广告。通过对手机广告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探寻中国手机广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和构建手机广告价值,为中国手机广告市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动态     
手机自助系统成为顺丰自助工具新成员 8月1日起,顺丰手机系列自助工具添加新成员,全新推出iphone手机版、Java版手机版自助系统,帮助用户手机下单、查件更方便快捷。iPhone手机版是主要针对顺丰大陆地区iPhone手机客户推出的一款集快件追踪与系统管理的快件管理工具。后期将逐步实现自助下单、订单管理、服务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功能智能化,手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针对手机的开发也趋于平民化,手机管理软件开发进入了校园。在手机管理软件开发中设置了手机基本功能部件的设计包括电话簿、时间管理、智能拼音输入法、科学型计算器4部分内容,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手机软件开发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玉梅 《活力》2013,(13):51-51
快节奏生活、碎片化阅读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手机阅读渐渐成为主流,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子书等移动阅读方式也在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而几大移动浏览器集体上线“阅读”功能,带动手机网民更多地使用移动浏览器完成阅读。随着手机阅读的发展,我国手机付费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手机阅读用户量也随之明显增长。在手机阅读市场繁荣的背后,图书种类相对单一、雷同等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最近的调查显示,人们对手机色彩的选择已仅次于价格、功能的选择,手机的色彩正日渐成为人们挑选手机的重要选项之一。彩色手机以它绚丽多姿的颜色,将逐步领导未来的手机市场,手机彩色化正成为手机市场的一大流行趋势。通常而言,彩色手机多以艳红、深紫、果绿、杏黄等颜色为主色,使用者尽可通过服装、饰物等搭配展现不同的风格魅力。为适应这一潮流,各手机制造商纷纷推出新款彩色手机,为手机市场增添了一道风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在广州、北京、上海的展示活动中,摩托罗拉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问大家与自己距离最近、陪伴时间最长的人是谁?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父母、想到老婆或者女朋友。如果问到物件呢?答案可能千差万别。然而,只要稍加提醒,就会想到钱包、想到手机。这是我找网友做的测试,结果跟我预想的基本一致。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除了钱包,就只有手机与自己形影不离了。而每天放在我们兜里的手机,随着3G时代的到来,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手机能够购物刷卡,手机能够拍照传信,手机能够收发邮件,手机能够转账汇款,手机能够当VIP卡、当收音机、当MP3……,手机开始全面融入我们的生活。因此,手机与人,手机与人的内心越来越接近,通过手机,我们可以知道他喜欢什么东西,喜欢什么人,经常跟什么人联系,经常去哪里?手机这个小小的物件,实际上代表了一个人和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手机在日常生活的普及以及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不再积极局限在传统的通信功能,而是朝着多用途、多功能方向发展。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机支付是手机发展方向的显著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机支付现状,射频识别技术如何在手机中应用,进而提出制约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机支付实现发展的因素,最终提出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机支付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赵睿 《科技与企业》2014,(2):62-62,64
本文在对2013年畅销手机进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运用聚类的方法,选取了价格、CPU频率、屏幕尺寸、RAM、摄像头像素等指标对所选热门手机进行分类分析。从而了解如今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趋势,给予手机制造商在手机开发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手机改变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方式,手机不仅作为通讯工具,同时用手机网上冲浪、拍照摄影、听音乐、QQ或者微信聊天、用微博记录生活等,充分享受着手机所带来的信息时代的乐趣,与此同时,这种手机文化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并让高校也更加关注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如今,手机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机的功能日渐增多,手机的卖点已变为手机的诸多附加功能。那么,到底什么是多功能手机?谁在使用多功能手机?使用者用多功能手机干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开始了这次采访。手机功能多在哪多功能产品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的产品。如复印、传真、打印一体机,带音频、视频输出和调制解调卡的多媒体计算机产品、带视频输入的显示器等。就多功能手机而言,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现在人们所说的多功能手机就是具有移动办公、上网聊天、拍照摄像、收发短信、听音乐、看电视等多种功能的手机。记者在兰州市广武电信商厦…  相似文献   

11.
季芳 《现代企业》2012,(10):57-58
随着3G技术的推广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推陈出新,手机广告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广告形式之一。在广告日益强调"精准营销"和"有效到达"的大背景下,手机广告的覆盖面更广,主动性强,形式多样,资源整合能力强,以及定位精确、受众广泛等优势日益凸显。手机媒体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广告媒体联手创造出的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网站等新兴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李越峰 《活力》2010,(12):255-255
手机台是通过无线互联网在手机终端发布多媒体新闻信息,并提供多种个性化资讯服务的新型移动媒体,是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并行的第五媒体。手机台的功能包含了所有传统媒体的表现功能.现行的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杂志和手机短信只是手机台功能的表现形式,绝不能作为第五媒体的代称。  相似文献   

13.
手机阅读市场,以中国移动为首的电信运营商、以盛大为首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以方正和汉王为首的电子阅读器厂商近期纷纷涌入手机阅读市场,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飙升,市场份额飞速扩大。对手机阅读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首先分析了手机阅读发展的制约因素,之后又从版权、用户需求、产业链、流量与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手机阅读行业如何实现迅速赢利,对手机阅读市场产业链的各商家想要在这一新兴领域占领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加速了新媒体的诞生,而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既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发挥了新媒体的特点。并且手机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现代智能手机集录音、照相、摄像、编辑文字于一体,从而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创造了条件。并且手机媒体的使用范围特别广,所以如果用手机媒体传播新闻可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从而很好地起到新闻宣传作用。因此要想了解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首先要知道手机媒体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为加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正面影响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通过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势和具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日,文化部发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内容要求"、"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运营服务要求"、"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用户服务规范"3个标准。至此,文化部联合中宣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制定工作顺利完成,我国建立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行业完整的标准体系。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介绍,此次发布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内容要求"全面归纳了手机动漫内容加工过程中的故事架构、镜头切分、画风实现、表现手法等创作规律,为手机动漫内容创作者的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手机用户已经高度普及,而原本主要用于通话、短信的手机,功能也极大拓展,几乎囊括了社交、支付、购物、钱包等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越是依赖就难以离开,手机丢失也相应地成为了现代人最为头疼的事情。在各大手机品牌厂家都在绞尽脑汁拓展手机功能、吸引顾客眼球的同时,如何做好手机丢失后的相关服务,似乎成了不少大牌手机难以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7.
手机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而那些外型漂亮、功能齐全、价格适中的手机更是让年轻人爱不释手。然而,伴随着手机产品的更新换代,手机销售量不断攀升,愈来愈多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手机的质量问题、手机“三包”问题逐渐成为当今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正时下,在一些小朋友和小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些手机:它们的外观多为卡通形象;按键虽然只有五六个,但却包含了GPS定位、SOS呼救、屏蔽陌生电话、只能与亲情号码联系等多种功能。此外,这种儿童手机由于号称辐射超低,也被称为儿童安全手机。"这个学期班里的确有部分孩子在使用这种手机,以前还真没见过。"某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表示。近日,我们走访了4家手机专营店,发现有两家售卖儿童手机。正在挑选儿童手机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手机售后服务是手机企业的事。卖手机赚钱,而售后服务则是“赔钱”。手机生产厂家、销售企业被认为是手机售后服务责无旁贷的两方。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作为“第三方”力量开始“试水”手机售后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20.
郑云鹏 《活力》2013,(17):48-48
手机作为日常电子消费用品,具有使用频率高,更换周期短、普及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手机及适配器的消费领域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全球市场上大约有十大手机生产商,而其所生产的手机适配器的接口可谓五花八门、样式各异.以手机充电器为例,虽然手机充电器接口方案技术标准的行业标准在国内外商界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关键词:手机行业立法;避免恶性竞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