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大家知道,船舶配套联营企业的发展,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六机部计划经济时期,为适应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根据船厂配套工作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一批归口、定点协作企业,有些企业是靠部里投资、扩建、壮大起来的,可以说在当时的水平是很高的,这些企业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造船配套服务,地配企业为船舶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以及《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15年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装船率要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4.
5.
6.
船舶工业基本上是装配工业,对配套设备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以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子仪器为主的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通常一艘交付使用的船舶其船用设备约占整船价格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8.
造船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船舶配套工业的配合,船舶配套工业对提高船舶的使用性能及其先进性起一定作用。目前我国船舶配套工业情况如何呢?就以我厂生产的船笛为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造船产量和手持造船订单,仅次于日本、韩国而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三位。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我国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结合我国造船工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贯彻了“引进+研制”的方针,经过近2000家船舶工业企业的努力拼搏、进取,我国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的船舶配套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造船工业配套的需要,而且许多船舶配套机电产品,如船用柴油机、舱室机 相似文献
10.
聚焦国内外船舶配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造船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船舶配套设备金额占到整艘船舶成交额的60%左右,世界船舶配套设备年销售总额同造船、修船和游艇工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体相当.发达的船舶配套业是提高造船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韩国船用设备的装船率达90%以上,日本更是高达98%,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船用设备不仅可满足国内造船业的国产化需要,产量的60%还用于出口.可以说,没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支撑,就很难成为一个造船强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舶工业物资总公司于二○○二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三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了中国船舶工业二○○三年度船舶配套产品洽谈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积极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集团公司领导指示,与时俱进,繁荣船舶工业;开拓创新,发展配套产业。会议通报了目前船舶工业生产经营的形势;对目前船舶配套产品质量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座谈;供需双方就产品性能、工艺技术进行交流,业务洽谈;召开了新产品介绍会,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行了重点宣传。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关造船厂、配套厂、研究院所、有关部队、基地以及海军的修造船厂、地区船厂、联营配套企业等单位的代表共计约240人。应该说,这次会议是我们为船厂服务、为军队服务、为用船单位服务、为联营企业服务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2.
7月上旬,占地80亩的中国(舟山)船用商品交易市场二期项目通过验收,503套营业用房已全部租出。11月初,该项目将正式开业。这将为蓄势待发的舟山船舶配套业增添重要的硅码。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广州船舶配套业辉煌时曾有百余家企业,但如今所剩无几。”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洪和平4月18日在一次专业会议上如是感叹。原来做船舶配套比较有名的广州建设机械厂,上世纪90年代末转行搞工业洗衣机;广州航海仪器厂原来主要做船用风扇.后来也转行做凤凰牌洗衣机了。早先主要做导航设备的南华无线电厂现在也很少做船用设备了,还有南洋电器厂…… 相似文献
14.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船舶配套业.已形成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配套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在高端配套设备研制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进入21世纪后.日本船舶配套业在与造船业的互动发展中没能及时、广泛地实施全球布局战略.市场份额下降。深入分析日本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路径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造船年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万吨提高到了2001年的400多万吨,造船业也由世界第17位跃居为世界第3位。预计到2005年,我国年造船产量可达650万吨以上,市场的份额也将提高到15%。但是我国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成本优势减弱,船舶产品利润空间小,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国产船用设备的装船率只有40%,日本是98%,韩国是85%。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船用设备不仅满足国内造船的国产化要求,产量的 相似文献
20.
一、未来几年船舶配套设备市场规模预测由于美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经济复原难见起色,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缓慢,甚至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国际船市疲软还将持续,再次出现繁荣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