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权交易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事物。 一、产权交易的含义及其类型 所谓产权,是指以财产权作为基础的、由所有制实现形式所决定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反映不同利益主体对某一财产的占有、支配和收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原始产权,亦即出资者所有权,这是出资者作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频繁的引用产权这一概念时,通常没有注意这个概念产生的法律背景,没有对产权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只是在很模糊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事实上,我国经济学界在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时所使用的"产权"概念,已基本上混同于我国法学界通行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的"所有权"概念,即指"法定财产所有人对其他人的排斥性关系和该财产对所有人的归属性关系,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这种所有权含义上的"产权"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静态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历史纪录,可见其重要性。《物权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为我们的市场经济生活找到了一个产权的制度基础。《物权法》是一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的基础性法律,从而奠定产权保障的法律基础,它连接了财产关系、经济关系,维护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维护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相关法律相比,《物权法》涉及了财产初始界定,也涉及财产的确认、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党中央和《物权法》这些指示和规定,为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亦春 《特区经济》1994,(12):7-8,13
<正>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必然选择。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要建立这种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仍存在着许多难点。 1、产权主体未能真正实现多元化。产权主体多元化是将现行企业制度创新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削弱政府直接干预企业能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个多元化的实质含义,不但在于主体形式上的多元,而且还在于多元化的主体在实际中是否真正享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名符其实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过去,一些企业通过行政手段把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次性变为国家股;另一些虽在改制中吸收了其他股份,但国家股保持绝对优势,其结果使产权主体形同虚设,即多元主体虚位,政府仍可以“唯一股”、“优势股”继续干预控制企业,“斩不断,理还乱”,多元化流于形式。 2、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如何确立并由谁代表。我国在《公司法》里以法律形式界定了企业法人财产和出资者的所有权,这种关系的理顺在理论上优点比较明显:①企业可拥有自己支配的资本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可通过法人财产的损益机制,约束经营行为,按市场法则办事;③割断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各种联系,摆脱束缚,开拓进取;④强?  相似文献   

6.
李凯 《辽宁经济》2005,(10):92-93
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何谓“产权”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说产权是所有权和债权的结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产权作了正确表述:“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质上大多属于家族式企业,由此导致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产权的几种观点①产权是一种所有权,它包括对财产的终极所有权、经营权、直接使用权和使用财产的收益权,以及使用收益权的转让权。②所谓产权,就是所有制权制PROPERTYRIGHTS的另一种译法。它是指财产关系或者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③产权是反映...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关系探讨王铁,立群,孙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它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是最基本的也是首要的要求,是企业要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起新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产权界定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清晰界定的意义产权明晰对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总的说有以下几点:1.产权明晰是进行交易的前提条件。科斯在《美国传播委员会》一文中指出“清晰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产权主体不明以及产权责权边界不清都可导致交易的无效甚至阻碍交易的进行。产权明晰下的交易各方才能通过讨价还价缔结和约,重新界定各自的责权利边界,使交易在市场机制下有序地开展。2.产权明晰是提高交易效率的需要。科斯第二定理指的是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条件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与资源的配置效率密切相关。宽泛地说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范章 《浙江经济》2007,(10):12-13
给“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正名,不再回避所有制,不再讳言私有经济或私有企业。私人投资的企业特别需要产权明晰,在所有权问题上不必也不应含混。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清私人经济(或非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历史性定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产权关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企业法人制度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法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首先产权关系明晰,即企业资产要明确。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第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三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机制分析 1.产权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法律上对产权有一个简短的定义: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这里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而经济学中的产权定义外延要宽得多,著名产权经济学家德姆塞茨认为,产权“就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因而企业的任何一个利害关系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产权缺少明确归属。产权归属明确是确定会计监督权的  相似文献   

13.
政府在产权市场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督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动,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产权市场是一种新型的资本市场,政府在推动产权市场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法律规范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4.
耿卫东 《特区经济》2004,(10):75-76
<正>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向的争论 面对国有企业其存在的问题,一种较为普遍的论点是产权论,它侧重于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来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其中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这里的产权明晰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产权法律归属上的明确界定,与产权的有效率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配置),由此产权决定论可分为产权归属决定论与产权结构决定论。 按照产权论的观点,产权私有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最本质的不同是企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并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而且,还特别指明了集体企业改革要“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多种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产权理论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学术界对产权问题的研究,大体上有几种不同见解:一是产权即支配权和转让权论。就是说,产权,既不同于体现产权最终关系的所有权,又不同于企业日常决策的经营权,而是指那种企业财产在市场交易中的支配权和转让权,而这又取决于交易双方对边际效益的比较。二是产权即所有权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即拥有对某个客体的所有)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它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归属的法律用语。三是产权的细分论,这里又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产权可以分解为:“一种为经济运行中的经营性产权,另一种为制度分析中的归属性产权。”第二种意见是“广义的企业产权,包括有形资产产权  相似文献   

17.
“产权”一词,近来使用频率颇高,为了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其内容,应当彻底弄清其含意,本文试图分析之。产权是个新兴的概念,但其渊源是古老的。自从人类社会产生私有观念,就产生了财产所有权利观念。所有权是一个古老的权利观念,其法律特征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有权的主客体也是发展变化的。奴隶制社会作为奴隶的人是主要的财产标的,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人不再成为财产。  相似文献   

18.
1引言从一般意义上说,农地产权是以农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包括农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其中农地所有权是农地产权的核心。农地产权关系就是农地在占有和使用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从整体上看,农地产权关系明晰与否,是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党中央和《物权法》这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突出强调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原则及其重要性。 《决定》指出: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完善市场体制新阶段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