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是上海实现“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上海国民经济和社区发展“八五”计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2.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计划工作,对实现“九五”计划目标以及做好与“十五”计划的衔接,为新世纪实施第三步战略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具有特殊意义。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攻坚战,全面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最后一年,到年底,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要摆脱困境,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要控制在30%左右。实现…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2004年被称为“宏观调控年”,2005年则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年”,各项改革措施将会按部就班地坚定地推进实施开来。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关键的一年。2005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要坚持“一个统领”.实施“两大战略”.强化“三项职能”,把握“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5.
肖林 《上海改革》1996,(12):10-12
今后1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上海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两个转变”对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建设和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经济带”,“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荣 《上海改革》2002,(10):12-16
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公共支出及其管理改革,以适应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发展要求。上海“十五计划”提出,从现在开始起的今后五年,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公共财政框架。上海已具备这项改革的市场制度和财力保证等条件。其中远期对策是建立全方位复式预算体系和公共支出组织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回眸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诞生于1983年,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春华秋实18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历经4个“五年发展计划”,为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铸就了一座座历史丰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升级和社会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宗旨,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攻克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支持作用、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技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革和发展高…  相似文献   

8.
陈学明 《上海改革》1997,(12):23-27
再就业工程作为上海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中的一件大事,是帮助上海顺利走出产业结构大调整带来的“阵痛”,进人一个新的发展天地,在整个改革大棋盘上所主动弈出的一步高招。它的实施,给上海带来了多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张广生 《上海改革》1997,(12):11-12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要求,上海商业要以“五个机制”、“五个加强”为目标,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上海商业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上海攻坚破难的改革年。国资国企改革是全市改革的重点之一,上海广大国有企业要深刻领会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改革》2001,(3):11-13
去年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为“九五”计划和整个90年代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初步显现,建成了华山路拓宽、地铁2号线等重大工程,中心城形成了由“申”字型高架道路、“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和“三纵三横”地面道路等构成的快速、立体综合交通笼。二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贯彻“建管并举、重在管理”方针,全面完成“三年目标”,推进实放“三年行动计划”,长效机制正在形成;苏州河整治实现“两个基本消除”,10年增绿3272公顷,市区绿化覆盖率增加近一倍,三是市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竣工住宅1500万平方米;拆除“危棚简”27万平方米,如期完成“365”改造;人均居住面积由10年前6.6平方米提高11.4平方米。四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在级差地租效应递减、举债政策即将到期条件下,推选项目招商,启动社会资金;在完善公交、水改革的同时,深化燃气,排水行业改革;推进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投资与消费双向拉动,从而扩大了10年改革成果,所有这些,都为新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十五”计划中,现代物流产业被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上海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历时两年编制完成的《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已经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上海第一个有关物流业的规划。为了高水平、高起点地实施这一规划,还召开了“上海现代物流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物流界代表,共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仿照“三资”企业实行管理(人们称之为“仿羊皮”),是上海企业改革的一项大胆尝试。短短一年多实践.这一改革路子在上海获得了从上到下的认同,大家都说:“仿羊皮”企业确实好!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外高桥保税区邻港经济带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高桥保税区政策功能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相结合,发展保税区邻港经济1.外高桥港区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的核心地位1994年,由李鹏总理倡导的与十四大确立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设想相呼应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设想,逐步进入规划阶段。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目标中,外高桥港区将起核心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论述,关于外高桥港口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从空间构成上认识。外高桥港口处于长江口与东海交…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九五”计划开局之年,也是在上海产权交易所两年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3月25日,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组上海产权交易所,任命了新的领导班子,充实了国有产权和市区集体企业产权的交易内容,使交易所从组建初期对本市郊县的城乡集体企业产权交易运作起步,发展为全市法定的,统一的产权交易场所。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上海人曾用1平方米能站12个人来形容公共汽车里的拥挤程度,而“挤公交”几乎成为当时每个普通市民的“生活技能”。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经过1996年、2002年两次公交改革,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四通八达,“乘车难”问题有所改观,但是一些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却逐渐暴露出来,于是新一轮公交改革再次被列入了上海公共交通的改革日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谋划“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青浦开创城市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国内经济在宏观调控下趋于平稳,健康发展,长三角经济区协同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这都为青浦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青浦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末有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资》2011,(2):7-7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上海国资国企攻坚破难的改革年。上海国资国企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市场化、证券化、透明化”导向,突出“改革与创新”,力争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确保“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  相似文献   

19.
地方     
《中国报道》2008,(2):14-15
北京:公布2008年交通计划,上海:私车牌照 价格大跳水,香港:连续14年“最自由经济体系”,深圳:将启动“大部门体制”改革,东莞:GDP增幅创新低 面临转型之痛,江苏:企业排污 花钱买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过又一页历史的画册,1995年正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走来。如果说1994年的结束,意味着上海过去一轮三年改革和发展初战告捷,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三年大变样”的嘱托,那么1995年的开始,则标志着上海新一轮三年攻坚战又揭开了序幕。改革,正是这样一种大潮涌动,不断推动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