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中介在金融活动中,为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和逃避管制而变革传统的金融操作方式,推出新的金融业务,采用新的技术,运用新的信用工具、新的金融服务,不断形成新的市场,以充分发挥金融的特殊功能。金融创新的内容通常包括:金融理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维树  陈刚 《特区经济》2005,(3):180-181
一、金融创新促发展 1.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中介在金融活动中,为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和规避管制而变革传统的金融操作方式,推出新的金融业务,采用新的技术,运用新的信用工具、新的金融服务,不断形成新的市场,以充分发挥金融特殊功能的活动。金融创新是—般创新理论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如金融机构、金融结构、经营管理等的创新;二是金融业务创新,包括金融工作,金融技术、服务方式等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 金融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受到国内金融界的关注.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刺激了金融业的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益,使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形式灵活化,融资成本合理化,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活力和竞争能力.但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又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制度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它使金融当局难以控制货币及信用量,并使货币政策复杂化,金融管制难以见效,金融风险增大,社会管理成本加大,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因此,作为金融当局的央行十分有必要根据新的经济情况调整策略,对商行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本文从博弈思想出发,尝试建立央行与商行间金融管制与金融创新均衡博弈模型,并提出推进我国金融创新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特区二次创业的积极意义就在于重振和发扬“开荒牛”、敢闯、敢试、敢“冒”的创业精神。特区二次创业的总目标,应当是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搂。而深圳的目标,就是要再造一个“香港”。特区还要继续“特”下去,应当是开放特殊政策继续“特”下去,如果其特殊政策都取消了,特区也就不复存在了。在特区二次创业中,必须坚持其“基本政策不变”;要特别强调增创新优势。要重新认识特区的优势。增创新优势不可陷入盲目性,要着眼于增创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铭 《沪港经济》2008,(12):52-53
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秩序的调整,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反思本次金融危机,我们切不可将其简单地归咎于金融创新,关起门来故步自封。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机制应当认真反思、加强监管、适当地“踩刹车”;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当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适当地“踩油门”,以此为契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调整中争取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6.
朱菁 《特区经济》1993,(10):15-17
<正> 我国前段时期的金融改革活动,注重对金融业的放松管制、刺激竞争和活跃微观经营机制,对央行的宏观金融调控强调不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随后的经济过热和金融混乱。朱镕基副总理严厉的“十六点”措施,将加强国家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但加强宏观调控,并不是简单的金融管制和宏观紧缩。金融业的完善经营机制、加强竞争和放松管制只有在适度的宏观调控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下才能取得成功。实质上。放松金融管制和国家调控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发达国家在60年代末掀起的金融创新浪潮,影响深远,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运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发达国家在金融创新的同时,对金融领域仍有一定的管制和监督。至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市场欠发达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原因,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金融创新是为了突破利率管制和分业管制。影响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的因素是:监管政策不协调、落后于创新实践、市场不成熟、金融机构基础性条件薄弱。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监管部门要提高对创新与违规的识别能力,尽快建立猫鼠对话机制,完善金融创新的审查制度,以渐变性创新方式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市场微观主体在创新中应充分重视效益与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练 《北方经济》2012,(21):61-64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生态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规避既有的管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等主要原因,金融领域出现了大规模和全方位的创新活动。陈岱孙和厉以宁(1991)提出,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  相似文献   

9.
邹江峰  张亚迪 《中国经贸》2009,(24):107-107
近年来,金融混业化、集团化经营现象及其对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冲击,引起了理论界的密切关注,也使各国金融管理当局面临艰难的选择。本文从现实出发,分析了当前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全球监管的影响,并在各国金融混业经营下金融监管结构安排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当前金融分业管制政策安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11.
王俊  云锋 《开放导报》2024,(2):42-50
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以及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WTO-FTA金融规则演进趋势,对比CPTPP、RCEP等主要自由贸易协定金融规则差异性,可以发现我国在金融自由化等关键性条款、金融数据流动等敏感性条款,以及在“新金融”等全新议题上,与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存在较大差距。应以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强化金融法制建设、落实金融管理措施、金融标准国际化作为金融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方向,以“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为原则,完善金融制度体系;以“一带一路”等国际开放平台为载体,推动金融规则“引进来”“走出去”;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推动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压力测试与复制推广;以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指引,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相似文献   

12.
民间融资等处于灰色领域的金融活动在对外开放金融体系之后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民间金融活动呈现非本币化、民间金融半公开化、民间金融风险国际化这三个特点。需要重新定位我国的金融管制政策,规划相关法律制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必须从打破金融价格管制上寻找出路,预先做好法律规划,防止价格放开引起的市场风险和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13.
<正> 特区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同特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密不可分的。以外向型为特征的特区经济格局提出了特区金融改革优先深化的要求,而特区金融也不负众望,已发展成为特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与微观金融日益活跃相适应,特区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并且成为特区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特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包括金融互联网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互联网信用业务。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与路径的过程中,应能够形成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并能够生成具体的发展框架、实践操作方法。且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管理体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注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逐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属于金融行业中全新概念,其内容丰富且体系庞大,尤其是当下日趋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大力推行金融创新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为了突出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及产品的行业优势,持续提升其服务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强化自身金融创新力度,能满足升级金融产品的要求。因此,本文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分析其活动特点及可能产生的风险,进一步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旨在全面提升金融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特区经济》1990,(3):16-16
<正> 当前,全国经济工作仍然要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实行紧缩财政信贷的措施。在这个大气候下,市场疲软等经济问题必然会制约着特区经济和金融。同时,由于特区进入了第二个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急需上马的重点大型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企业流动资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补充,生产和流通扩大,形成资金缺口大。预计今年特区资金形势会比去年严峻得多,完成今年信贷现金计划要比去年艰巨得多。在严峻形势面前,我们一定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寻求出路,从改革中要资金。九十年代深圳金融改革总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特区金融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建立与特区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深圳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美国金融改革的成因美国金融业在80年代经历了3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改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影响。70年代末,美国经济陷入滞涨。联邦储备委员会改变了传统的以利率为货币中介降低通货膨胀的手段。政府对市场利率管制的放松使市场利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存款机构“脱媒”现象严重,商业银行处于困境之中。1981年,占储蓄业资产90%的储蓄机构受损失,整个储蓄业面临崩溃。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及经济形势的转变,以保证金融体系安全性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金融许可证的本质是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市场准入的程序控制.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许可证存在的必要性,学界主要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实践中,金融许可证或成为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的“绊脚石”,或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准入”变质为“计划准入”.因此,应当正确处理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政府的关系,废除金融许可证制度,改“审批制”为“注册制”.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为微观金融主体提供规避风险和获利手段,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推进经济金融发展,同时金融创新也给金融系统带来的新的风险.本文将探讨如何从金融创新监管、金融创新主体、行业组织和监管国际协作角度对金融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要防范“开发陷阱”,防止重蹈当年海南开发的覆辙。从目前情况看,最主要的是要防范新一轮金融炒作的爆发。当前学术界众口一词地主张国有商业银行对西部大开发进行金融支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包括:实施倾斜的货币和信贷政策,在西部地区的信贷管理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