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际工作中,财政信用是以财政部门为信用主体,按照有偿原则,以借贷方式筹集和投放财政资金的。显而易见,筹集的资金越多,投放得当,则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财政信用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试就财政信用资金的筹集、投向与管理,谈几点看法。一、发掘资金潜力充实财政信用资金来源开展财政信用活动,其收支应有一定的范围。在现阶段,财政信用资金的筹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 财政信用,是指财政部门遵循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进行筹集、运用、管理资金的一种形式。对于专门管理、发挥信用资金功能作用的机构,本文则称之为“第二财政”。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财政信用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及县财政部门都建立了财政信用管理机构,对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拓宽了理财领域,打破了传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1998年是国债发行量最多的一年,总计发行国债高达6591亿元,其中包括向4家国有独资银行发行的用于补充其资本金的30年记帐式附息特别国债2700亿元,其余的3891亿元国债是用于当年支出的。这样大幅度地提高国债的发行量,尤其是大量的国债筹资已经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之上,一下子就将财政信用的风险问题提到了众人瞩目的位置。笔者认为,财政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靠新债偿旧债,一旦新债发不出去该怎么办;二是财政信用资金的使  相似文献   

4.
地方财政信息是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形势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财政工具或手段。经过各地方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地方财政信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财政信用资金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投资渠道,是循环使用永续利用的投资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造成回收困难,沉淀增加,周转使用成为一句空话。针对这种情况,山西省吕梁地区财政局抓住清理财政信用资金这个重要环节,围绕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个中心,集中精力,加大清理回收和监管力度,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由国家财政直接开展的信用活动空前活跃,其中制度完备、功效显著者当首推日本的财政投融资。本文拟对日本财政投融资的成功经验进行剖析,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完善我国财政信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淑清 《辽宁经济》2001,(11):42-4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问题是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多年来抚顺市财政为发展地方经济,支持各项事业的发展,委托投资公司投入了一定数额的贷款资金,据调查截止2000年12月末,财政贷款余额为142933万元,已回收10889.4万元,占10%,逾期贷款失效率达80%,笔者认为从现在起财政信托的干部要转变思路,更新观念,加强对财政投融资债权的管理,为抚顺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财政投融资为依托,拓宽财政理财渠道。  一、财政债务的形成及其原因受投资…  相似文献   

8.
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地方财政信曹文地方财政信用是以地方财政为依托,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是引导社会财力投向,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保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地方财政信用是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青海经济研究》2009,(1):96-96
根据2008年政府信用开行贷款计划。安排贷入省财政专项资金还本付息贷款5亿元,省本级还贷准备金还本付息贷款4亿元,合计9亿元。截至目前,省投资发展中心与开行签订合同金额10.15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还本付息项目5亿元,省本级还贷准备金还本付息项目4.15亿元,此外还贷B类技术援助贷款1亿元。至此,2008年政府信用开行贷款任务已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0.
张悦 《天津经济》2009,(7):41-43
一、导言 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1979年重新举借国债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更是以年增近500亿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2,(6):10-11
江西省以国家发行地方债券为契机,明确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届工程建设。2011年以来江西省发行地方债券70亿元,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约30亿元,以缓解地方财政筹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公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力是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已使地方政府初步具备了有能力发行地方公债的主体资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也决定了地方公债的强烈市场需求。应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发展财政信用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到一定阶段上提出来的。近几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有关财政分配理论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需要,在理论上也对发展财政信用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在实际财政工作中,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财政信用活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前,如何进一步拓宽理财范围,缓解财政资金供求矛盾,改变财政职能萎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以来,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2000年投入800亿元,2001年多于1000亿元,2002年的投入超过4025亿,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财政转移支付补助7330亿元,加上税收返还和一些体制性补助,用于推进地区均衡发展的资金超过10000亿元(吴睿鸫,2007)。然而,我国实施了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财政有偿资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投入机制不完善,项目工程管理缺位,债务责任没有完全落实以及项目区干部群众还款意识淡薄等原因,致使有偿资金回收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回收管理制度体系,真正落实债务,根本的解决之策是进行项目产权制度改革,并阳终取消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财政有偿资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特殊性的“城投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券,由于其发行主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资产以非经营性资产为主,经营性业务公益性较强,盈利能力差,财务实力很弱。因此,在对此类企业债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除需要考察公司自身的信用状况及一般企业债评级指标外,应着重考察地方财政实力以及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其信用水平更多得取决于地方政府信用以及财政保障程度。此外,债券增信作为债券信用风险大小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金融行业环境安全的基础,应当考虑将其纳入到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来。  相似文献   

17.
浙江财政贴息“输血”中小企业 浙江省今年将财政拨款6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其中省级财政按照新增贷款的2.5‰贴息给担保机构,地方财政也配套等量资金。来自于省级财政的6500万元可以给中小企业担保高达260亿元的贷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的经济财政总体情况,分析了内蒙古发行地方债券的可行性、规模和结构,最后对发行地方债券提出政策建议:建立地方债使用安全效果的评估机制,确保地方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市场经济信用的现状 1.政府信用缺失。政府盲日干预经济,一些地方政府在资金借贷问题上,干预金融机构资金运作,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某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人为制造失信,进一步加剧了政府的信用缺失。如一些地方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统计数据失实,而且往往是被有意拔高。地方政府失信行为的普遍存在.客观上加剧了政府信用缺失的严重程度.进而为其他领域的社会信用提供了不良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20.
张海星 《辽宁经济》1997,(12):49-49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张海星1949年以来,我国共发行过两种地方公债。一是1950年前东北人民政府发行的“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目的是为了筹措生产建设资金,用于东北地区生产性投资;二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部分地方政府根据1958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