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贸》2005,(5):67-67
近年来,福州市坚持“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对台经贸合作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取得较好的成效。截至2004年底,福州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826家,占全市批准外资企业总数的22.46%;合同台资3276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14.38%;台商实际到资220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到资总额的16.37%。2004年全市对台贸易15.61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对台农业合作是漳州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漳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设立和建设,两岸农业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合作内容更加丰富,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台商投资从原来的山海开发、兴办企业延伸到农产品运销、营销贸易、农业科技教育和学术交流,发展协农工业,乃至观光休闲农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审批农业台资项目731个,合同台资12.2亿美元,实际到资6.35亿美元。台资企业从事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0%。漳台农业合作之所以成为漳州农业和农村经济面对入…  相似文献   

3.
<正>积极开展对台经济合作,增进两岸往来,促进祖国统一,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厦门经济特区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重点.几年来,厦门市在对台经济合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到1993年底,厦门市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共928项,合同台资金额19.25亿美元;对台贸易额1993年达1.1亿美元(其中对台出口达7000万美元);在旅游业方面,自1988年到1993年底,累计接待台胞近60万人次.对台经济合作的发展,为厦门市社会经济的腾飞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当前,厦门市如何拓展对台经济合作,已成为我们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将就厦门开展对台经济合作的原有优势、当前面对的劣势及再创新优势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厦门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集中地。截至1995年9月底。厦门市台资企业达1218家,投资总额达25.83亿美元。厦门引进台资的总量占福建的44%,占全国的1/20。厦门台商投资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生产性项目占主导,产品以外销为主 台资企业生产性项目占批准项目的75%,主要是电子、轻工、食品、纺织、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而且,台资企业产品出口约占厦门产品出口的50%,出口交货值比例大。 2.台商投资比重增加,经济指标普遍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宁波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重点地区之一。截止2009年9月,全市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307个,总投资174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批准外资项目数的18.2%、外商投资总额的23.6%,占全省合同利用台资总量的近一半,其中  相似文献   

6.
台商在厦门投资现状 厦门从1984年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项目开始,到目前为止,共批准台商投资企业 1750家,投资总面 40.22亿美元,其中台商投资 38.59亿美元,已开业企业1396家,实际到资 2378亿美元;分别占厦门外商投资的35.38%、19.07%、20.97%和28、23%,在批准的台商投资企业项目中,独资企业占项目总数的77.8%,合资企业占15.9%,合作企业占6.3%;其中投资1亿美元以上企业2家(翔鹭、正新),台商共投资4亿美元; 投资 3000~10000万美元的企业 8家,台…  相似文献   

7.
厦门成为台商投资集中地据台湾《贸易快讯》报道,从1984年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项目开始,到今年2月底为止,厦门市共批准台资企业1271家,投资金额27.518亿美元,已开业企业888家,实际投入金额11.610亿美元。在批准的台资企业项目中,独资企业占...  相似文献   

8.
产业     
<正>浙台经贸合作平台发展规划首次发布浙江省日前发布浙台经贸合作平台发展规划。旨在通过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推动对台经贸合作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台经贸合作格局。根据规划,到2015年该省合同利用台资将达到400亿美元左右。作为大陆与台湾交流合作最为密切的省份之一,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已设立台商投资区7个、国家级和省级台湾农民创业园7个、浙台经贸合作区4个;累计引进台资项目7400多个,总投资约475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近300亿美元。2012年,浙江省台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超过600亿元,累计合同利用台资占利用外资的比重超过10%。随着两岸经贸合作逐步深化、浙江省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1996年12月底,厦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3862项,合同投资总额123.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3.66亿美元。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达31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6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30.73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额46.24%,1995年外资企业涉外税收9.36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26.74%。 一、厦门利用外资的特点 1、从投资规模看,外商投资项目规模扩大,水平提高。以“八五”期间引进的外资为例,全市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443项,合同利用外资80.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74亿美元,分别占特区创办以来累计总数的72.77%,80.19%,88.95%。项目平均投资额从1984年的174万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493万美元。  相似文献   

10.
《开放潮》2002,(11)
基本情况 厦门是中国大陆设立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管理权限和地方立法权。 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02年10月底,已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厦门投资,全市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665个,合同外资200.36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9.32亿美元。 厦门外商投资特点 ——制造业项目居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制造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占总额的60.0%,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 ——港、台投资比重较大,港商投资占46.9%,台商投资占20.9%。 ——欧美投资逐年增长,英国、美国投资分别为15.7亿美元和13.1亿美元,分列第三、四位。  相似文献   

11.
发挥厦门对台优势增强信息服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经济特区地处祖国沿海地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决定了她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对台经济贸易的“窗口”。随着经济特区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厦门经济特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特别是台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台商投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比重逐年提高。至1995年来厦门投资的台湾同胞占全国六分之一,投资项目达1164项,投资金额达22.8亿美元。厦门已成为台商  相似文献   

12.
陈传发 《开放潮》2000,(11):30-30
厦门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 口,统一祖国的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今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873家,总投资金额201.0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69.66亿美元,目前外资企业已开业4148家,实际到资109.55亿美元,1999年厦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3%,涉外税收约占全市工商税收的35%。 但是,进入“九五”以来,厦门市利用外资呈现徘徊、摇摆,甚至出现阶段性滑坡局面,1996年-1999年厦门利用外资项目数和投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北京与台湾保持了密 切的交流与合作。台商在京投资不 断增加,截至2004年底,台商在北 京注册投资企业累计2013家,实际 吸收台资4.8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 外资项目及吸引外资的9.3%和 3.2%,涉及电子、机械、化工、食 品、房地产、餐饮服务、娱乐业等 领域。仅2004年,北京市台商投资 项目76个,合同台资达到8322万 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达2223万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与台湾的经济交往和合作沿着“互利互补”的轨迹,日趋密切、方兴未艾。截止1995年底,台商赴上海投资项目历年累计达2500多家,协议台资金额48.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外资项目总数和协议外资金额总数的18.7%、14.2%。台商在沪投资项目仅次于  相似文献   

15.
台商投资区的现状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杨 《亚太经济》1998,(2):33-36
1989年国务院批准厦门海沧、杏林、福州马尾设立台商投资区,分别享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1992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厦门集美台资投资区,并在厦门象屿和福州马尾分别设立保税区,由此营造出一种独有的复合政策优势,为吸引台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6年底,四个台商投资区共批准台资项目1300余项协议利用合资超过2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多亿美元,约占全省吸引台资超过2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亿美元,约占全省吸引台资的34%、45%和40%。经过近十年发展,台商投资区已成为福建吸引台资的最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16.
<正> 深圳是大陆引进台资较早的地区之一,从1983年首家台资企业在深圳落户,到1990年第三季度,全市已引进台资兴办企业(项目)364家(含“三来一补”项目187项),协议投资总额达50583.6万美元。台商来深圳投资,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隐蔽投资阶段(1983~1987)、试探投资阶段(1988~1989)、拓展投资阶段(1990年以后)。现有台资企业投资行业包容甚广,分布也相当广泛,并形成了一些关系企业相对集中的台商投资区域。台商投资企业一般都自带资金、技术、设备,自行管理,自找销路,是有效的外向型经济实体,对于发展特区地方经济,增强深圳经济实力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第一,引进台资,吸引了更多的外来资金,支援了特区经济建设。台商来深圳投资,一般都采取独资经营的形式,目前全市已有台商独资经营企业(项目)265家,约占整个台资企业(项目)数的72.8%。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20多年来,台资企业在厦门从落户、生根到茁壮成长,经历了一个量的累积与质的飞跃的过程。现在,厦门台企发展势头良好,普遍盈利。厦台交流互利双赢,有力地推动了厦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到2008年5月,全市已有台资企业3238家,合同利用台资约8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刘云 《特区经济》2001,(8):15-19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厦门创建经济特区,从此厦门就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统一祖国的基地”,厦门外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1999年底,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731项,协议利用外资165.23亿美元,累计实现直接利用外资104.20亿美元,世界500强大公司中,已有24家跨国公司投资厦(其中美国公司占12家),兴办了31个项目,总投资额15.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A)往往涉及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一揽子转移,不仅给厦门市注入了货币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包含先进技术的真实资本及国际市场信息,1999年厦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3%,涉外税收约占全市工商税收的35%,利用外资对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厦门,市利用外资面临复杂而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引进外资步伐放慢,1999年全市共批准直接利用外资项目209个,比上年减少14.69%,协议利用外资12.87亿平均,减少23.79%,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42亿美元,减少了2.84%。面对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厦门在引进外资的方式和思路上必须实行战略性的调整,9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特区主要通过优惠政策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内地普遍效仿特区政策,甚至实行比特区优惠政策还“特”的政策,加上中央逐步取消了一部分特区优惠政策,使特区政策优势大大减弱,在优惠政策逐渐淡化之后,如何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就显得十分突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要从领先优惠政策为主逐步转到领先综合环境吸引外资为主上来,同时,中国将加入WTO,这无疑将增强外商来华,来厦投资的积极性,外国公司为了抢点市场,必将抓紧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厦门市要抓住机遇,必须始发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因此,对厦门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利娟 《开放潮》2001,(3):52-54
过去20年,厦台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对厦门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受制于厦门经济规模较小,市场辐射能力有限,以及基础工业较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因素,近几年来厦台经贸关系发展脚步缓慢了,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总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新世纪开始之际,两岸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厦台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厦台经贸合作将在较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加快发展,“入世”后以信息电子业为主的台湾科技产业将进一步加快对大陆的投资,台商投资大陆将加速向市场占领型转变,这将使厦台经贸关系既存的瓶劲更显突出,厦门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努力突破瓶劲,推动厦台经贸合作的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在陕西的逐步实施,以及两岸先后加入WTO,陕西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正在成为台商参与西部大开发进行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陕台经贸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陕台经贸合作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繁荣而稳步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556个,实际利用台资5.42亿美元,台商在陕西的实际投资占我省吸收境外投资的第2位。其中,2001年全省新增台商投资项目34个,同比增长126.7%;协议投资总额3441.6万美元,同比增长0.66%;实际利用台资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