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对这个崭新的经济领域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之对我国经济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使房地产业逐步成为我国强大经济支柱之一。正是由于房地产经济的重要性,引起我们对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的思考,并寻求房地产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一、土地有偿使用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使我国房地产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其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关系到我国城镇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引进外资和保护国家土地资源收益等一系列问题。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手段,而实现土地有偿使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是目的。但衡量土地有偿使用的标准不能只限于收取土地使用税或费,而应当把土地纳入土地市场,通过土地市场中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真正实现土地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2.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基本要素,在人类从事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门承担土地交易和产权转移、反映土地供需关系状况的土地市场,构成了房地产经济的运行基础,成为整个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程,不论是试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还是推行公开拍卖方式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都与市场化发展程度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一致。由此推论,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之时,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设立专门进行土地交换的固定场所,组建和培育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便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说新近出台的《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我国城市土地改革存在的问题,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实践: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相协同。  相似文献   

4.
推行地土收购储备制度被视为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之后,土地使用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自从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允许土地使用权转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市场迅速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城镇建设将步入加快发展阶段。2004年“两会”提出要“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这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我国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对土地实施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思想。显然这将给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带来土地使用方面的新机遇和新问题,探讨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下小城镇建设问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志成  王娟 《改革》2015,(3):98-109
完善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包括产权界定与管理体系、产权出让定价机制、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矿业产权交易制度、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现阶段,我国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方面存在资源产权界定不清、管理部门责任不明、各种税费职能混同、交易市场不够规范以及产权经济收益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应明确界定各种自然资源产权,完善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合理的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产权市场交易制度,建立合理的收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平 《改革与战略》2010,26(5):73-75,91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城市土地制度不断优化和调整的三十年。文章回顾了三十年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从有偿使用的试点探索到招拍挂市场化土地出让模式的推广和完善过程,透视了城市土地宏观调控从行政手段到经济手段的转换路径,研究了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的演进逻辑,同时也检讨了现有城市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培育与规范土地市场的若干问题王治,闫文政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经历了艰难的起步和发展后,已逐步将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用地制度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使用轨道。在这个基础上初步形成的土地市场以及它在当代经济休制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最令...  相似文献   

9.
改革大潮,将土地使用权推进了市场,推上了波澜壮阔的经济大舞台。土地成片开发、土地出让转让、土地有偿使用、房地产市场等等已成为经济生活的热点。可以预料,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市场体系的进程,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微观主体不断获得了中央政府的下放权力,在制度创新的利益诱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是我国多年来改革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体制改革进入了公共利益的发展与博弈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因此,在新的改革阶段必须将重塑我国改革过程中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制度两个方面存在的缺失,本文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缺失做出了分析。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目的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时,对土地的补偿应以市场价格为准,让农民从征收后的土地增值中分享利益。这也是经济学中资源效率配置对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直接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是依靠行政手段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从农民手中购买土地。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征地补偿标准远远低于土地市场价格,严重损害农民经济利益。必须按照市场公平原则,把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改为土地征购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大力规范立地使用制度[本刊讯]去年以来,安徽省针对一些市、县在土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把过去无偿、无限期、行政划拨的使用制度,改革为有偿、有限期、以经济办法为主的使用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很多社会、民生问题都与现行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文章从现行的土地制度及存在问题着手,并结合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土地制度和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土地私有制不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选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明确城市土地所有权,实行中央对土地的垂直管理;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形成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是我国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总结,在今后的改革中要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利益分享。该文着重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说明:一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二是为什么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迫切需要?三是为什么说实行利益分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阐述,希望读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李雄  方龙 《改革与战略》2010,26(1):86-89
土地有偿使用是我国国有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单一的土地出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要求。土地出让制和土地年租制并非天生的对立派,两者各有不同的功能机制和适用范围,都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形式。我国内地应当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实行土地出让制和土地年租制并存的“混合体制”,积极有效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土地城镇化"模式下城乡土地利益结构失衡问题日趋严重,强制性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在短期内较难实现,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推动下,由农民自发组成、得到政府支持、有限度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是可能的。文章从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视角出发,结合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开发商、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民四组博弈,探讨推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形成的动力机制,为其破除制度障碍和减少改革阻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有着深刻的利益动因,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但不应操之过急。文章分析了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现有土地制度的冲击、土地产权障碍、收益分享与支配、政府利益障碍、支撑体系研究滞后等,以期为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变革与完善提供借鉴,促进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在一定的权利结构下,各主体对各自不同利益的追求形成了权益格局。权益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演变,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制度是协调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理应随着权益格局的演变做出相应的变迁,这样才能协调新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这一理论逻辑,结合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益严重流失的现状,说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秦虹 《首都经济》2004,(10):16-17
在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进程中,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明显提高。2003年全国已有1000多个市、县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场。全国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面积占出让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土地要素的价值在市场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