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考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其演变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总结建国以来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绝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加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以尽快完成国民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将两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并以此对目前争议颇多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和政策问题,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通常是指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经济部门和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经济部门,二者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投入要素、组织方式、增长特征和工资率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研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具有比较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这也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经济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将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有其理论基础 ,它决定了必须从制度上确立破解这一难题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 ,修正外生农业技术进步的假设 ,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并以此对倍受瞩目也颇多争议的“东亚奇迹”及中国经济 ,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东亚奇迹”是传统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向现代非农业部门的结果 ;是现代部门以资本反哺传统部门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结果 ;也是现代部门均衡发展 ,吸纳剩余劳动力 ,加速结构转换的结果。因此 ,虽然非农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够显著 ,但劳动力结构转换仍然推动经济实现了持久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邢琦 《新经济》2014,(17):37-3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元结构日趋明显化,其为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由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可以看出二元经济的严峻性,本文通过前人二元经济特点总结结合我国一般国情,分析二元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二元经济转换缓慢的原因以及加快一体化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及其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经济的过程就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差距依然严重,转换过程并不顺利。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现象[1],作为东部地区的河北省,经济发展同样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等相关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特征予以测定分析,并指出目前必须在政策上大力推进城市化,在城市部门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农村改革土地制度,实现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进入非农部门就业。这对于河北省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经济的特征之一是城乡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金融支持始终处于枢纽地位.因此要想较好的改善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问题,必需研究如何利用金融支持,加速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强化了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我们应吸取以往的教训,在指定二元结构转换战略时,立足于中国二元结构的根本解决,将全球化为我所用,推动中国二元结构的转换.利用FDI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加快城市化建设,与此同时加大农村教育、生活保障和环境保持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