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WTO经济导刊》2004,(3):17-18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附件分别于2003年6月29日和9月29日由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于2003年10月17日由中央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澳门签署。至此,内地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正式建立起了自由贸易关系,标志着内地与港澳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的苏浙沪工商行政管理促进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第二次合作会议上获悉,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联动发展,三地工商部门于9月11日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工商三号、四号、五号文件,在公平交易(经济检查)执法、合同监管、商标品牌保护三个方面作出了区域一体化联动部署。  相似文献   

3.
一位外交官把实现东亚经济共同体这个目标比作“梦想桃花源”——渴求是强烈的,但企及的道路却是艰难的。人们设想出了很多路径,却发现没有一条容易行得通“当我将几十厘米厚的EPA行动计划放在小泉首相的面前时,他发出了‘哎呀’的惊叹声。”这是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在国会演讲时提及的一个小细节,这是在2006年3月。5个月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于8月23日作为日本政府代表,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10 6”自由贸易区(FTA)。这是一个包括了日本以往所有的EPA设想、旨在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揽子”计划。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东北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在世界各国经贸联系愈来愈紧密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产生、发展的原因往往也被视作世界经济一体化产生、发展的理由。实际上,这种解释只能说明部分问题。各国之间能否走向经济一体化,不仅取决于现时的经济上的的互补性和经济利益,而且,也是各国政策策略选择的结果。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况,即各国政策选择如果不在合作中实现较大收益,就会在冲突中遭受更大损失,这已成为决定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另一方面的因由。本文试图用对策论来分析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是各界的共识.本文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就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是各界的共识。本文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就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资本全球流动、价值在不同国家转移而出现的新情况.目前,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合作伙伴范围也比较广泛.在确立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时,要区分可能性与现实性,考虑除经济之外的诸多要素,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简单对主导权和主导地位的强调,对中国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中国参与区域贸易一体化谈判,应当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同时重视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锚货币的选择问题,本文分两步进行实证检验:第一步是基于G-PPP理论对东亚区域形成最优货币区的潜力进行研究;第二步是利用虚拟货币篮子法探究中日韩三国名义汇率变动对东亚其他国家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还是之后,无论是以中国、日本还是韩国为基准国,东盟10国的实际汇率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且在稳定的金融环境下协整关系更为显著。这充分说明了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之间存在区域货币合作的微观基础,中日韩三国货币均有可能成为东亚区域的锚货币,其中中国对东亚国家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日本在中日韩三国中的表现最为不佳。  相似文献   

11.
周思畅 《现代商业》2012,(3):262-264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通常面临着南南型、南北型两种模式的选择。由于传统理论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本文从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两方面对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进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已显现出其特有的经济特征.然而,在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如何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选择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合理路径,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解决途径,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长三角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话题持续发酵,一度成为多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强音。无论是三地频频签署多项合作框架协议,还是京津冀规划将于近期出台的报道等诸多细节,都让人们着实感受到了京津冀一体化主战场的火热。那么,面对京津冀一体化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找准切入点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在接受《财经界》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家完成顶层设计后,三地要合理分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注重协同发展是关键。首当其冲要着力解决好交通、税收、产业转移、区划分割等核心问题,逐步实现三地“一盘棋”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我国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积极寻求周边区域及双边国家的合作,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谋求经贸合作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文化一体化:浙江迈向现代化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三方面的深层动因,促成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趋势,并生发出经济文化新形态与新的系统合力-经济文化力。浙江省在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中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浙江要提前实现现代化,应选择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模式,实现经济优势与文化优势的紧密结合,寻求、建构现代化的深层动力-经济文化力,并建议一系列经济文化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6.
刘立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44-145
中国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对未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受的影响,指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及启示。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长江上游地区推进经济一体化,既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持续稳定推进,也有利于推动区域内部各省市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增强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本文在阐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政府推动 市场主导"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出了完善区域大市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产业的合作发展以及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等重点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是处在一个“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愈来愈密切,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东亚经济环境的变动,加上两岸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两岸经济实际上的功能性一体化正在渴求转为两岸经济的制度性一体化,为两岸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本文认为只有两岸共同积极推进经贸正常化,才能逐步构建起经济一体化,共同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9.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经济效应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只是引起对内外贸一体化问题讨论的引线,真正的经济背景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国内需求。内外贸一体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自发演进过程,它有助于加快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收益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并通过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国内需求快速增长。企业选择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除了受到内部预算约束和外部市场规模限制以外,还依赖于产业链的延展路径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力愈来愈成为核心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观主导的今天,国内区域发展模式面临由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综合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转型。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建构浙江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阐述了这一新模式的主要内涵及其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