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0日】近期的数据发展使人们对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的担心更趋严重,令人感到鼓舞的变化是政府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的取向,并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等方面都采取了大胆和坚决有力的措施,假以时日,这些措施应当会逐步收效。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评估中国经济在2009年以后的前景呢?  相似文献   

2.
赵敏 《北方经济》2006,(5):73-75
从中国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新兴的政权建立后,采取的首要经济措施就是统一货币。从现代政府来看,货币统一更是其独立统一的前提和调控经济的首要条件。内蒙古地区货币统一是新中国货币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因此,内蒙古货币是如何实现统一的,是内蒙古金融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莉 《首都经济》2009,(2):23-23
近期的数据发展使人们对经济走势的担心更为趋重.令人感到鼓舞的变化是政府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的取向.并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等方面都采取了大胆和坚决有力的措施。假以时日,这些措施应当会逐步收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国经济不断释放利好消息.最近人们开始担忧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导致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石油价格攀升至20年来最高,似乎证实了投资们对通胀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针对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部分行业投资膨胀问题,中央陆续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鉴于今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继续加快的势头,四月份起加大了调控的力度。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连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和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出《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  相似文献   

6.
2004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同时采取差别化政策引导信贷结构优化。全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基本实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货币供给紧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杨晓平 《开放潮》2002,(2):17-18
“200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特大事故,尽可能防止过多下滑,应当力争继续保持在7%左右。”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在描述今年的经济前景时开始显得很谨慎。这也是许多人的担心。但谈到最后他倒也并不悲观,“事在人为”这句老话会最终检验中国人在马年能种好田。记者: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平均每年保持7.2%的经济增长是中央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的。7%真的这么关键?为何要力保呢?杨启先:如果不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许多问题会更加突出,包括:就业压力肯定更大,农民收入增长肯定更慢,财政收支赤字…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深化,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先前的预期。 这对于2008年的中国经济是利是弊,很大程度却取决于宏观当局的调控政策本身。 当下强攻投资和通胀的调控思路值得推敲:频繁动用紧缩的货币手段,加息、提升准备金率、定向票据、特别存款乃至行政的窗口指导迅速地抽干银行的流动性,一刀切地把投资压下来,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11,(5):16-17
屈宏斌:房价不会越调越高 针对有人担心房价会“越调越高”的问题,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楼市调控政策在逐步加码,相信今年会较过去几年有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宗强 《中国经贸》2011,(12):102-103
在我国现有银行业监管架构和采取信贷规模管控的调控方式下,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和监管目标会明显影响信贷规模进而影响银行业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可能在基础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引起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动。因此,研究宏观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完成货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美经济失衡是美国长期坚持美元霸权战略的产物,也是中美两国金融发展差异的自然反应,同时还是国际生产中心向中国转移过程中,凸显的国际生产中心和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后,加深了中关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结果。该文认为: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进行调整,如,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推进制造业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同步进行、坚持资本输出与产品输出并重发展战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等。  相似文献   

12.
为何是7%     
在今年两会期间,有许多代表质询:2004年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是8.5%以上,为什么2004年计划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为7%?  相似文献   

13.
是经济过热还是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是否出现过热,有已出现过热芦头、尚未过热、总体正常局部过热三种代表性观点。本文认为,如果从中长周期来观察,当前经济既不是总体过热.又不是局部过热,也不是没有新特点的正常发展,而是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新阶段。为此,政府应采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谨慎推出产业调控政策;适当提高经济增长的预期;谨防各级政府投资过热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7,(19):34-37
下半年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初现端倪。近期政府已连续打出政策“组合拳”: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国债等宏观调控措施,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收效甚微。那么,下半年实行货币从紧政策究竟是“内松外紧”还是“重拳”在后面呢?对于货币从紧政策,各界认识看法不一:有的专家认为就目前情形而言,温和调控可取;另有一种声音则认为,通货膨胀在即,应加大从紧力度。中国经济正处在与以往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调控,一要看得准;二要下手狠;三要见成效,以保证快速行驶的经济列车不出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放缓 受出口需求疲弱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4月份内地经济大幅放缓,引发市场对经济硬着陆的忧虑。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金融调控力度,维护金融总量平衡。总体看,全年金融运行基本保持平稳,但资产价格上涨、通货膨胀、流动性偏多等关键问题仍未根本解决,2008年可能面临美国次债危机和国内滞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学家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一条最基本认识是:只有当某个所谓的“货币政策工具”(某个央行可直接调控的经济变量)和宏观经济中基础货币存量或者基础货币的存量结构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或负相关的联动关系时,该货币政策工具才能被应用于货币政策的实践,否则,这个所谓“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一个伪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盘点2OO4年的经济,“三农”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年终岁尾,有人担心,“三农”亮点会不会是昙花一现?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也有顾虑:担心粮食一少,好政策就来了;粮食一多,好政策又走了。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的中国     
《环球财经》2004,(2):44-45
2004年,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仍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力量,考虑到2003年投资和出口增速很高的基数效应,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投资、预防通胀的措施,2004年GDP增长率将略低于2003年,估计为8.3%,GDP绝对值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下面是对2004年的经济热点预测。  相似文献   

20.
《天津经济》2009,(3):75-76
2009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报告、计划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目标数据及关系市民生活状态的人均GDP数据,格外引人注目。社会普遍预期中国经济最快要到2009年下半年才有望复苏,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2009年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8%并不容易,而作为“长三角”南部最重量级城市的杭州,提出了经济“增十”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