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按照该《方案》要求,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将分账核算,独立经营。邮政储蓄分账核算是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深入泉州、南平、三明银监分局及福建省邮政局、邮政储汇局,根据国家邮政局和邮政储汇局的模拟分账核算工作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屈波  余佑学 《西安金融》2007,(10):54-55
国务院批准的邮政储蓄改革方案要求邮政储蓄业务与邮政业务实行分账核算,独立经营,并按照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所有邮政金融业务划归邮政储蓄银行管理,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管理,邮政储蓄业务即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为适应邮政储蓄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人行安康中支及早对邮政储蓄资金"反哺"农村的障碍因素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积极稳妥的组建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彻底分离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首先,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在财务上分开.分账经营,独立核算,在明确各自的盈亏状况后再并账补亏。邮政业务中普遍性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也应实行分账核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邮政普遍性服务业务中的政策性亏损情况,从而为邮政储蓄分离后财政向邮政部门补亏提供数据参考.当条件成熟时.成立完全独立核算的邮政储蓄银行.  相似文献   

4.
(一)积极稳妥地组建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彻底分离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首先,实施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在财务上分开,分账经营,独立核算,在明确各自的盈亏状况后再并账补亏。邮政业务中普遍性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也应实行分账核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邮政普遍性服务业务中的政策性亏损情况,从而为邮政储蓄分离后财政向邮政部门补亏提供数据参考。当条件成熟时,  相似文献   

5.
《广西金融研究》2001,(11):31-33
邮政储蓄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组成部分,对聚集资金,增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基层邮政储蓄经营机制的非专业化,财务核算包含在邮政业务核算中,混业经营,加上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的偏簿弱,造成管理者对邮政储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运营报批报审的忽视,对储蓄业务管理的不规范,严重制约了邮政储蓄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组成了课题组,对邮政储蓄经营和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寻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平 《浙江金融》2005,(11):27-27,24
我国邮政储蓄发展过程 自1986年我国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机构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储蓄存款余额管理核算时期:一是手续费核算时期,在1986年至1990年期间邮政储蓄机构将吸收来的居民储蓄存款全额上缴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其存款平均余额2.2‰的比例向邮政储蓄机构支付储蓄存款手续费.  相似文献   

7.
本就当前邮政储蓄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规范邮政储蓄机构的揽储行为和加强金融监管工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邮政储蓄从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就是以一种特殊身份出现的。一方面,它独立于邮政局的其他业务,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从中央银行赚取利差;另一方面邮政储蓄是金融机构但它又隶属于邮政局,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因此,邮政储蓄自开办之日起就成了金融机构中的“杂牌军”。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制度缺陷日益暴露,使邮政储蓄受  相似文献   

9.
谢莉 《新疆金融》2005,(8):52-52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进行了两次下调,其目的是促使邮政储蓄机构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使邮政储蓄转存款不再存在利息优势,盈利能力明显降低。近两年邮政部门虽然开办了许多种中间业务,但起点低、发展慢、品种少、范围窄、更新慢,无论从指导思想上还是具体业务开拓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一)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没有资金运作权。尽管国家出台了政策允许邮政储蓄的新增存款开始走向市场,自主运作,但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没有资金自主运用的权力。监管部门规定,邮政储蓄自主运用资金的权力集中在国家邮政总局,邮政局省级及其以下机构无权开办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基层邮政储蓄部门的新增存款全部上划省局,导致邮政储蓄总局大量“吸收”农村地区的资金。这种权力集中化的运作模式使“协议存款”在基层无法发挥作用,邮政储蓄资金本地化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11.
戴榕荆 《浙江金融》2003,(4):23-23,22
邮政储蓄在金融界的地位一直很特殊,近年来,它从金融配角一跃成为金融界的巨无霸.邮政储蓄的资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自1986年开展邮政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一直以特殊的身份出现的:一方面它独立于邮政局的其他业务;另一方面它又隶属于邮政局,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从而造成资金上的相互占用.  相似文献   

12.
李德贤 《南方金融》2002,(5):62-62,56
一、邮政储蓄目前在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混业经营,资金混合使用.在目前邮政体制下,邮政部门既经营邮政储蓄业务,又经营邮政汇兑业务,且未实行分账经营和分业考核,资金使用上界限不清,存在捆绑现象,经营出现挤占、挪用或套取汇兑资金用于转邮政存款的违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要加强对邮政储蓄业务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吴启寿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对扩大金融产品种类、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增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促进邮政事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但当前邮政储蓄业务确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央银行必须加强监管,促进邮政储蓄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邮政储蓄新老转存款差别利率的实行和新增存款运用渠道的拓宽,以及分账经营管理要求的正式提出,在给邮政储蓄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邮政储蓄推向市场化的边缘。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邮政储蓄2003年来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改革带来的积极效应,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国外银行中,它已占到总收入的近一半;国内银行中间业务也在高速发展。广东省邮政储蓄针对这种金融结构变化,在信息化建设时,突破了中间业务的“非核心”定位,根据业务特点将中间业务分为代收代付业务、代办业务和混营业务;以“核算清算中心”为核心,建立了中间业务平台,重点实现对业务多样性的支持,为中间业务长期、高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系统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关于邮政储蓄“零风险”经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邮政部门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同年3月18日,邮电部成立邮政储汇局,并相应组建了各省、市、自治区邮政储汇局,此后各地陆续建立了邮政储蓄营业机构。邮政储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的经营方针,行政上隶属于国家邮政局领导,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天祝县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进一步萎缩,使得邮政储蓄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们通过对天祝县邮政储蓄机构违规行为的查处,使得邮政储蓄经营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人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2007,(10):69-70
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对此,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湖北省邮政储蓄机构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于2006年3月底开始实施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试点运行已有一段时间,目前开办情况怎样,还存在那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邮政储蓄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湖北省的试点单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邮政储蓄自 1 986年开办以来 ,经过 1 7年的努力开拓 ,其机构设置和业务规模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金融机构储蓄业务中占得一席之地。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现行的邮政储蓄体制给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秩序稳定、地方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也给其自身长远发展制造了障碍 ,因而迫切需要对其现行体制进行改革。现行邮政储蓄体制的主要问题 ,一是邮政储蓄的超常发展加大了借差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贷资金供求矛盾。二是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日益丰富和完善 ,邮政储蓄作为基础货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海金融》2008,(1):23-25
邮政储蓄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着体制不顾,人员素质较低、风险控制不力等诸多问题,本人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