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代中国南方第一大城市楚国郢都纪南城一带,有春秋时楚相孙叔敖墓等许多古迹。两千多年来,孙叔敖的感人事迹,一直铭刻在世人的口碑上。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2010,(3):11-11
从新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就在阿拉善右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先后有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居住游牧。今阿拉善右旗,古为禹贡雍之域,春秋时属秦,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初为西部瓦刺地区,清康熙时和硕特部迁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财神有文武之分,武财神为赵公明、关羽,文财神有比干、陶朱公,而财神中依靠自己的才干经商致富仅陶朱公一人而已。陶朱公本名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三户人。  相似文献   

4.
柑桔施用桐枯饼效果好莲花县南岭乡超村退休工人李乐如,1989年在山坡上栽了120株温州蜜柑.已进入初结果期。去年他将50株蜜柑树每株施入4斤(油桐籽榨油后)桐枯饼,采收时两组树对比效果大不一样,施了桐枯饼的树长出的蜜柑果大均匀、皮薄光亮、甜度高、耐储...  相似文献   

5.
夜读史书,《说苑·敬慎》中一则《叔敖受教》的典故,让人受益非浅,若有所思。春秋时,楚国的贤相孙叔敖上任时,很多当官的和老百姓都来祝贺。可是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带着白帽子的老者,最后来向孙叔敖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郑重地接见了他,对老者说:“今天我担任了很高的职务,大家都来祝贺,您老却来吊丧,大概有什么意思要对我说吧!”老者夜读史书,《说苑·敬慎》中一则《叔敖受教》的典故,让人受益非浅,若有所思。春秋时,楚国的贤相孙叔敖上任时,很多当官的和老百姓都来祝贺。可是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带着白帽子的老者,最后来向孙叔敖吊丧。孙…  相似文献   

6.
丁强强 《魅力中国》2013,(28):116-116
昊起固其在楚国的变法而广为人知,他仕途壤蚵,书聋、魏均不得志,在楚国担任令尹后,因变法的失败而身败名裂,他的改革措施使旧贵族势力深受打击.我们绝不能因其在楚国改革的失败而忽视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06,(1):33-33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晋冀蒙三角地带,隔古长城与内蒙古接壤,区位重要,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北狄白羊牧地,战国时赵国置武州塞,秦时属雁门郡,汉代设武州县,元朝属山西道大同路,明永乐元年置大同左卫,清雍正三年改称左云县。这里是历代屯兵的边塞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距县城周边30公里有历史上名的宋代金沙滩古战场、世界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  相似文献   

8.
阿城镇位于阳谷县东部,春秋时,阿城为齐之柯邑,汉置东阿县。南北朝时东阿县治东迁,阿城为镇,属阳谷县。元代会通河开通后,穿镇而过,由于阿城处于南北水运和东西陆路的交通要津,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繁盛达数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和著名商人,字少佰,楚国苑人(今河南南阳).曾在越王勾践手下充当谋士二十余年,为越国灭吴、称霸中原,立下大功,但他深知勾践为人,认定可与其共患难,难与其同安乐,于是功成身退,离越入齐,改名(氏烏)夷子皮,后至陶(今山东定陶)经商致富,成亿万富翁,自号陶朱公,民间尊称为财神.  相似文献   

10.
膏桐又称小桐子、麻疯树,属大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产于美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四川等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地,在云南省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南盘江域、怒江流域等的红河、楚雄、临、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思茅等州。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韩非子》一书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中国寓言故事,那就是“买椟还珠”的寓言。寓言说,有一个楚国人想在郑国出售一颗珍贵的珍珠,他用木兰为珍珠作了个匣子,用香料把匣子熏香,还用珠、玉、红宝石等来加以装饰,并插上了翠鸟的羽毛。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匣子,走前,却将匣子里的珍珠还给了那个楚国人。故事讲完之后,韩非子还作了一番评价,他说,过于华丽的装饰往往会喧宾夺主。那个楚国商人知道如何卖掉匣子,却不擅长出售珍珠。至于买匣子的郑国人,他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这个故事从三个方面反映了先秦人关于包装美的…  相似文献   

12.
郭小霞 《魅力中国》2009,(20):182-183
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宛地(今南阳市市区)居于方城这内,是楚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北部军事要镇,楚自文王“实县申、息”(1)后,据此北却郑、韩、魏等中原诸强,是楚国北向发展疆域和防御中原诸强南进楚域的重要军事基地;同时南阳宛地又是全国著名的兵器产地,宛地所产的兵器被誉为“宛钜铁铀,惨如蜂虿”(2),是全国著名的冶铸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叶县历史悠久,春秋设叶邑,秦置昆阳,唐设叶县。这里曾是春秋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的封地。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有霸王城(项羽筑),萧王城(光武帝筑)等秦汉历史遗址,历史上著名的“叶公问政”和“昆阳之战”发生于此,现在文化名胜“叶公陵园”已修茸一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叶氏后裔到叶县寻根祭祖,新辟的“叶公文化旅游区”正在加紧建设,将吸引更多的叶氏后裔和八方游客,苏轼,欧阳修,范仲淹,于谦等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遗迹,叶县文化馆保存的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行书《幽兰赋》碑十二通保存完整,叶县名人荟萃,风景如画,古人曾用“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的诗句盛赞叶县的优美风景。  相似文献   

14.
9月11日,炎热已久的上海透露出难得的秋凉,下午2时许,阵雨停歇后的天空又开始放出光亮。一件白衬衫、头发三七分梳理整齐的王正华坐在虹桥机场的会议室里,他并没有留意到天气的转变,作为春秋航空、春秋国旅的董事长,他正为不久前媒体广泛报道的“旅客黑名单”事件所困扰:“我千方百计提供便宜的机票给旅客,旅客怎么会反过来告我?”  相似文献   

15.
随便找一个小茶馆坐下来,就能找个重庆人给你讲一段巴蔓子的故事: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楚国出师相助,承诺割让三城池。楚王救巴后,蔓子既要守大义保城土.又要兑现诺言,于是毅然割下自己头颅送往楚国谢罪。楚王见头后叹道:假使我能得臣若巴蔓子,要不要城池又何妨?命手下厚葬了蔓子头颅。  相似文献   

16.
温岭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温岭的祖先就已在这里生息繁衍.夏、商、周时,温岭属东瓯地,温岭人被称为瓯人,为百越诸部族之一.东周时,温岭境地归于越国.越被楚国灭后,越王后裔一脉迁入台州、温州一带,与当地瓯人融合,自立东瓯王.秦统一天下时,东瓯虽归秦制,但仍保持自治.汉初,偏处东瓯的越王后裔因出兵反秦击项有功,受汉王册封,在当地建国,存在了54年.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情省力》2008,(2):F0003
2月29日,省统计局和省建设厅联合举行2007年度皖房景气指数公报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副局长方志华发布了《2007年度皖房景气指数公报》。省直有关单位、省金融机构、驻肥新闻单位,合肥市建委、统计局和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代表共130多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省建设厅副厅长李玉华接受了安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18.
睢县位于古都开封与商都商丘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间,同属中原历史文化脉系,同样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睢县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证明,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睢县夏商时属豫州,周属宋。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此建立霸业,死后葬于此地。因此,秦统一实行郡县制后,在此设县,称之襄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郭跃进  马宇  王睿 《魅力中国》2010,(26):296-296,292
邓姓是中华百家大姓的主要姓氏之一,其发源地就在令河南省邓州市。邓州早在距今6800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远古部落社会时期,这里是黄帝部落的邓伯温部族,还是“邓林”及“邓墟”遗迹所在地。至夏代,在这里始建邓国。殷商武丁年问灭夏邓国建立殷商邓国,直到春秋早期,殷商邓国被楚国所灭。邓国存在的时间前后达1300余年,其国都一直在今天邓州市。正因现令的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所以因邓国而产生的邓姓的发源地就在邓州。邓州是天下邓姓根之所在、是所有邓姓共同的家。  相似文献   

20.
阎承峻 《东北之窗》2012,(21):112-113
古代有鸟书、虫书、鱼书、殳书之名,近世泛称“鸟虫篆”,意在取鸟虫书体之合并称谓。鸟虫篆是一种将篆书笔画缠绕盘曲使之如抽象的动物形象或在篆书中加入装饰性的鸟、鱼、虫形等动物纹饰而形成的一种篆书文字。古人认为鸟虫书大概起源于周。《古今篆隶文体》中说“周文王因雁衔书,武王因丹鸟入室,作鸟书。”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的鸟虫篆文字为春秋时期楚国器《王子午鼎》铭文,其兴起于春秋,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晚期又趋于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