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中国开展跨国投资合作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国际化经营对于起步晚、开放时间短、接触国际市场不够深入的多数国内企业来说先天不足.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是否迎来了最佳时机?哪类企业更适合上市?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融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该如何选择投资形式?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回缓趋势,然而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尽管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较小,但受国际金融危机与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影响,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此外,我国一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形势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则很有可能在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淘汰.要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后危机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必须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中的中国:看到危险,更要看到机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这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及金融监管不能适应金融模式创新导致的一次真正的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其对中国而言,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全球经济危机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积累相当的经济实力,只要宏观政策应对得当,就可以将危机转化为中国崛起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全球化链条"是确保其竞争优势的一大利器,它在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中将日益发挥其威力。中国本土企业采取何种战略应对竞争是理论家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本文先对"全球化链条"的优势进行剖析,然后相应提出中国本土企业应对  相似文献   

5.
危机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瑾  白海青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18-121
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环境的总体特征是震荡、突变、不确定性增强,这就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企业必须重视危机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管理好企业的危机,就必须明确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强是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要管理好企业的危机,就必须加强企业的预测能力、应变能力、文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通过"溢出效应"、"净传染效应"、"季风效应"等途径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中国既有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在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升级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在全球配置资源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中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从宏观上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从微观上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投资开发,也有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等.  相似文献   

8.
方琳 《山东经济》2011,27(2):68-72
针对后危机时代带来的企业经营高不确定性问题,本研究总结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包括新兴经济的崛起、绿色发展、网络普及以及结构性变革。为应对外部环境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跨国公司积极对其全球战略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分别体现在战略平台、战略中心、战略方向与组织结构等4个方面。最后,本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在后危机时代有必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立足本国,深耕中国市场,并积极寻找下一片"蓝海",获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为最早实施产业政策的国家,其政策效应备受世人关注。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新引发了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拯救陷入危机的企业,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高潮。后金融危机时代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权,根据"新增长战略"提出了重振日本经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长期产业政策。而作为未来增长产业的前瞻性扶持政策,今后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在于创造"需求"为主、扶持"软产业"出口以及培养产业活力上。日本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同样面临着后危机时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志湘 《中国经贸》2012,(21):42-43
合规,企业寻求发展的基本素质 合规,是关乎企业发展的最基础的底线,和每个员工、每个职能部门都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所有企业都在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不论是对已经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大举投资的跨国公司而言,还是对正在努力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讲,做好合规,都极为重要.作为国际化的企业,在中国或者在全球其他国家做投资,一定要既符合本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符合投资所在国当地的法律法规.而中国企业要尝试"走出去"则更是如此.因此,"合规"是企业寻求发展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1.
冯鹏程 《中国经贸》2012,(23):46-47
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一种主动行为,也是"为了未来的生存作准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在战略上倡导并实施技术自主创新工程,绝对不等于、也不意味着,中国的技术创新可以完全脱离企业和市场、脱离我们的开放政策和融入全球化的战略而实现. 近期,有关中国决定自主研制高速铁路的信息被外界广泛关注,不少人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准备提倡"经济爱国主义"?更有舆论将之与中国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首次开始争取经济自主权的表现.究竟该怎么看待"经济爱国主义"这样的提法和含义,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道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低端要素吸引高端要素,以承接发达国家外包、接受FDI为主的要素集聚模式,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建立在新兴科技革命基础上的美欧等发达国家实施的制造业再回归战略,一方面对中国传统要素集聚模式构成冲击,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内包业"的兴起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进行大规模投资与兼并活动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从要素所有权看,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兼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获得发展所必需的稀缺要素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进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并重"的新阶段,这既是传统要素集聚模式的升级,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有效应对新兴科技革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战略挑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缪燕辉  张颖 《北方经济》2012,(18):81-82
截至2011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已累计达到1023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可以说目前中小企业已经在中国整体经济和制造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随着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选择"走出去"去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跨国经营,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经营战略正在被更多的企业家奉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然而随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国际化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成为学者和商业巨人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虽然国外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化浪潮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中国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济结构将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战略调整,产业发展将参与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企业经营必将进入跨国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速度在加快,随之而来的是竞争的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化,风险管理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对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而言,企业风险管理的地位举足轻重.已经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的战略,即"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小企业而言,如何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实现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是广大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尼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自动门系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中国轨道交通车辆现代化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具有轨道车辆自动门系统全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康尼公司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从1994年就开始逐步引入信息化软件来辅助企业研发与管理,目前信息化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企业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提出,跨国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较高形式,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又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持久动力。中国企业应该顺应国际潮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小微企业为中国"强国富民"战略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微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发酵和蔓延,小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科技进步和信息全球化的推动下已明显呈现出全球一体化趋势.文章以TCL的国际化进程为例,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在企业体制改革、战略选择、技术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