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远 《西部金融》2012,(2):68-72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不论在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上与美国影子银行有较大差别,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所以,应及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基于2001—2012年年度数据,选取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集合理财产品、社会融资规模等作为影子银行的代理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钧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影子银行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脱离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2014年数据,估计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SVAR和DCC-MVGARCH等模型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指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存在较大的正向影响,应对于影子银行宏观盯住、微观微调的同时,着力进行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对1991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具体论述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与欧美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的主导发展模式不同的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属于信贷主导发展模式,通过社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和银行稳定等行为来维持金融行业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已经造成不小冲击,影响也已大大超过通货膨胀、银行自身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维持影子银行的稳定性是加强和完善中国金融行业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过去两三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达了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加强对影子银行运行风险监控,促进影子银行的有序发展,对于加强我国脆弱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上世纪中后期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脱媒型的信用危机,政府不得不逐步放宽对银行的管制,以此来应对出现的危机。由此也带来了行业间激烈的竞争,形成了一股金融创新的潮流。近年来,"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其发展又缺乏监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威胁到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本文基于这种视角,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美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侵蚀了商业银行和传统资本市场的领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本文对中国的影子银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各类影子银行的沿革、结构和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基本思路,提出基于审计视角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市场利率和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和市场利率较好的解释了影子银行规模,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一定放大作用,但影子银行规模并不影响市场利率。基于研究结论,本课题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对影子银行加强约束的同时,亦需完善相关制度,鼓励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杨均华 《全国商情》2013,(13):56-58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体系风险较大,但其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及所服务的市场主体,因此应理性对待影子银行:对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等形式所形成的影子银行要加以限制,并逐步消除大型国企变身影子银行的可能性;另应鼓励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民间影子银行体系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从而破除中小企业领域存在的金融排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结果.2009年以来,这种中国式金融创新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尽管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滋生出新的金融风险,但客观上起到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作用.总结中国式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中国式影子银行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展望中国式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补充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而导致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其系统风险必须加以防范。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现存体态特征分析出发,从源头上把握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源与风险特征,并就提高系统性风险预警,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操作、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交易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首当其冲。影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缺陷,导致影子银行纷纷破产,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影子银行横向分散风险的特性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暴露在风险之下,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影子银行分析框架,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系统性风险较小,监管套利机会较少。小额贷款公司如果在合法经营范围内运行,加上合理必要的监管,应不是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立足于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基于2002—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子银行资金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文献归纳等方法,探析影子银行风险所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金融创新的同时进行有效监管,引导民间金融阳光透明化,并健全征信体制,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9日,继惠誉国际降低我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评级后,4月16日穆迪也下调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穆迪指出,我国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信贷给金融系统稳定性带来潜在风险。早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影子银行体系已获得发展但并未引起关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影子银行发展问题提上议程,在我国亦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呈现迅猛发展之势,随着银行理财产品风波、民间借贷风波等问题的出现,影子银行风险问题逐渐被引入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的影子银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历史及国际视角对我国当前的影子银行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与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农村基金合作会与"金融三乱"在形成背景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同时,我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影子银行比较接近。因此,面对当前的影子银行,我国应积极吸取美国利率市场化前后影子银行监管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债市整顿风波、“钱荒”等等金融事件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