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私权的概念从“不被干扰”扩展为“信息的控制权”,针对隐私权的保护也应该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个人征信行为下的隐私权保护应该在规范个人征信行为下,保证当事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参与和控制。从比较法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和其他国家个人征信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经验,制定综合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修改并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将隐私权保护的重心放于信用信息收集之后,赋予信息主体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我国隐私权保护存在缺乏系统规定、以间接保护为主、缺乏专门而详尽的隐私权保护条款等问题。借鉴欧美经验,我国征信立法的宗旨应既要充分保证个人隐私和权益不受损害,又能为征信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如果个人征信与隐私权保护发生冲突,那么个人征信应让位于隐私权保护。为构建隐私权保护体系,我国应在《宪法》、《民法通则》中明确隐私权,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强化《征信管理条例》对隐私权的保护,加强立法上的协调衔接,形成保护隐私权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征信立法对个人权益应提供充分、适度的保护。一些国际准则已对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达成共识。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我国的个人征信立法,应充分借鉴国际准则的有益经验,平衡好个人权益保护与信息利用的关系,并结合国情做出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个人信用征信的整个过程中,提供者收集到关于相对人的各种信息,并且根据约定或法定的方式提供给合法的信用征信机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按照信息提供者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信用评估报告。上述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利益,一个就是个人对其自身信息享有的隐私权、安全权等,一个就是提供者、征信机构,以及社会对个人信用的期待的要求,文章从上述两方面,从个人信用征信与隐私权冲突与规制、我国个人征信中隐私权保护的规范性问题等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对个人征信业务需求日趋扩大,但由于征信业发展滞后、法律制度不完善、个人守信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差,个人信用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借鉴美国分散立法、判例执法、个人信息“宽进严出”等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征信业发展过程中个人权益得到保护的建议,即依法治国为理念、公共权益为原则、信息征集为基础、信息应用为关键、救济制度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制度缺陷,认为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的核心在于:既要保证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充分保证个人在征信活动中的同意权、知情权、异议权、退出权以及救济权,自上而下通过法律法规对个人征信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个人征信系统运行效率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金融稳定、塑造金融业良好形象、构建和谐金融的客观需要。特别是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广泛应用,个人征信权益保护工作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查询量剧增,留存了大量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如若对这些身份证复印件保管不当,泄漏了个人身份信息,将会引起严重的法律后果。现实社会中,利用身份证复印件进行作案的案件不断上升,涉案金额不断增大。可见,应加强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当事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保护。当客户办理个人征信查询业务时,当面在身份证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防止身份证复印件被再次利用,保护证件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存在着征信立法滞后、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提供不规范、信用信息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权利救济制度缺乏等问题。今后,应明确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原则,修改现有法律,进行新的立法,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人隐私权的保障救济机制,逐步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的隐私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征信业发展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然而,在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如何避免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利用便利条件侵害个人隐私权,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从个人信用征信对个人隐私权的积极作用及冲突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过程中隐私权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征信要求信息公开,金融隐私则要求数据保护。如何处理征信与金融隐私的关系、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寻找其平衡点,是各国理论和立法关注的焦点。从征信与金融隐私的概念切入,研究两者的主要冲突,分析协调两者之间冲突的关键因素,对我国的征信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是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搜索信息、社交网站的信息都被拿来分析应用,而这些信息的应用会涉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目前,国外普遍加强立法以规范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使用,同时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数据使用模式,在确保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理挖掘利用信息,创新数据增值服务,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用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用经济规模的扩大,消费信用供给的形式多样化发展,信用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尤其是隐私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要解决信用消费者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探寻适合我国实际的信用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模式和方法,填补我国当前信用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盲区。  相似文献   

14.
保护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是征信立法的核心内容.对国外个人数据信息保护立法进行梳理,探讨欧美个人数据保护体制,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为我国个人数据信息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制不健全,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还没有真正纳入监管目标,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利益驱动损害征信主体权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有效征信体系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应当是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机构内控、个人监督与司法救济等多方面保护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征信立法都将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作为重要的规范内容。在借鉴国外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征信活动实践和立法进展,提出我国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隐私保护与信用征信立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信用征信,可以有效地减少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推动一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信用征信会使个人隐私面临着受侵害的危险。在深入探讨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有的成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进行统一的征信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从法律上平衡信用征信与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我国应在明确信息主体信用权利性质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层次的征信法律法规,保护信息主体的权利。国家应在基本民事法律当中明确民事主体的信用权概念,在专门的征信立法中明确征信业各类主体的基本行为规则,并就非法征信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明文规定,同时就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机制作出安排,直接规定或授权征信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非诉讼处理机制。此外,征信业的自律也是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