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养蚕三妙招     
孙本琛 《农家之友》2006,(10S):75-75
小蚕从一龄至四龄的管理尤为关键。因为在这一阶段有无毛病不易发觉。下面告诉你一个不难掌握的养蚕三妙招一闻、看、听。  相似文献   

2.
一走进福建招宝生态农庄,你马上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绿树环抱、满眼都是绿意,闻到的都是桂花香和青草味,听到的都是鸟语啼啭,就像是一个度假山庄。看不到一点污水,闻不到一点异味。根本不像是一个年产数百万只(头)的野鸡、鹧鸪、  相似文献   

3.
大蚕,一般指四龄蚕与五龄蚕,即三眠起蚕至蚕老上蔟前这一阶段的蚕。经过小蚕期后,蚕的生理特征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结合蚕的生理特点,掌握大蚕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创造适宜大蚕生长的营养条件和微气象环境,是养好大蚕的关键,是蚕健康生长,稳定产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小蚕(即1~3龄蚕)蒸笼一日一回育,是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和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的生理特点,结合农村分户养蚕面广条件差,技术落后、饲养规模小等实际情况摸索出的一种简易养蚕新法。它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将小蚕饲养在专用的蒸笼内,每日只给桑一次,给桑后把蒸笼密闭起来,使桑叶长时间保持新鲜,提高蚕的食叶量和消化量,促进蚕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这种养蚕方法能很好地满足小蚕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气象、营养、卫生环境,蚕儿生长快,发育整齐,蚕体健壮,产茧量高。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创办了3个"小蚕共育室"集中饲养小蚕,三龄后再发放蚕农饲养,15天即可出售,解决了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并实现了高产高效,增收致富。融水镇现有桑园2万多亩,去年产鲜  相似文献   

6.
一、蚕种催青及收蚁:⑴蚕种催青:从出库当天至第四天,宜用温度24℃,干湿差2.5℃,第五天至孵化以26~28℃温度、1~1.5℃的湿差来保护。第八天有20%蚕卵点青(蚕卵一端有小黑点),即遮光制黑(黑布包种),第10天(即浸种约第八天)早上5时揭开黑布,开灯感光,让小蚕孵化。⑵收蚁:收蚁宜在上午9时进行。应提前选摘顶芽第二片桑叶作收蚁用叶,将叶切成丝或小方块直接撒到蚕种纸上,约10分钟蚁蚕全部爬上桑叶,这时连同蚁蚕和桑叶翻倒在蚕座上,并整理好即可。二、小蚕饲养:⑴小蚕室温湿度:小蚕期高温多湿饲养才能保证发育正常。1龄蚕温度宜控制在28℃,湿差…  相似文献   

7.
农信 《农家之友》2011,(9):22-22
蚕喂豆浆蚕进入4龄盛食期或到5龄的第3天时将新鲜的豆浆洒在鲜桑叶上饲喂能减少用桑量,增加蚕体重,提高健蛹率。饲喂方法:将50克黄豆粉兑到1公斤40~50℃的温开水,浸泡30分钟后将其制成豆浆,均匀喷洒在10公斤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及下午4时各添喂一次。熟蚕快速上蔟据试验,一匾500头熟蚕用手捉上蔟需7~8分钟,而利用塑料蚕网上蔟仅需1分钟,且蚕体不易受伤。具体方法:蚕有5%见  相似文献   

8.
养蚕新技术     
一、添喂豆浆   在蚕进入 4龄盛食物或 5龄第三天用 50克黄豆粉,加 40~ 50℃的温开水 1000克,浸泡 30分钟制成豆浆,均匀地洒在 10公斤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和下午 4次各添喂一次,这样可减少用桑量,增加蚕体重,提高健蛹率,缩短蚕龄期。但是在添喂过程中要避免与氯霉素、磺胺脒等药物一起使用。   二、添喂蜕皮激素   在正常蚕贝熟 5%时添喂一次蜕皮激素,或在蚕 5龄末期贝熟前两天内用于缺叶或病蚕上,可调整蚕熟期,使蚕成熟一致,将 5龄期缩短 8~ 12小时,便于集中上簇和管理。添喂的方法是:每张蚕用 1支 40毫克脱皮激素兑 …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依据多年养殖实践经验,现介绍选择鱼饲料时可通过"看、闻、尝、泡"等方法来初步判断饲料的优劣,供广大养鱼农户参考。看。就是把饲料抓在手中细看,看其粉碎细度及其颜色,若黄色豆饼成分多、紫色多为菜籽饼、黑色多为棉籽饼,黄色饲料为好,紫色、黑色次之。以粉碎细度越细的饲料为好。闻。就是抓把饲料靠近鼻子闻,以闻到鱼粉清香鲜味(新鲜鱼肉晒干的香味)为好,若闻到植物油脚的异味则以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养好春蚕春蚕是夺取全年蚕茧丰产的关键蚕季,为了养好春蚕,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1.搞好消毒,预防蚕病。养蚕前,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要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病原.养蚕期间各龄起蚕和四龄第二天,五龄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均应在清晨用“敌蚕病”消毒...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蚕共育能力,既需要提高技术,又须加强管理。本文试对所知的我省小蚕共育情况作简单的分类,并就如何提高我省小蚕共育能力谈点粗浅的盾法。 一、农村小蚕共育现状 我省农村,虽都在大力推行小蚕共育,但由于各地条件差距甚大,即便是一个县,也因工作侧重点不同而共育条件各有差异。综观各地,大至可分为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种假冒伪劣油品充斥市场,农机户深受其害。因此,农机户掌握一定的油料鉴别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别油料可采用一看、二闻、三摸、四摇的办法。一、看颜色合格的轻柴油呈茶黄色,柴油、机油绿蓝到深棕色,齿轮油根据型号的不同有黑色到墨绿色。润滑脂类:钙基润滑脂呈黄褐色,钠基润滑脂呈黄色或浅褐色,钙钠基润滑脂呈浅黄白色。二、闻气味柴油机油有刺鼻气味,齿轮油有焦糊味,轻柴油有较重的柴油味,钙基润滑脂有机油味。三、用手摸轻柴油用手捻动,有光滑油感。柴油机油较粘稠,蘸水捻动,稍乳化能拉短丝。齿轮油粘稠,沾手不易擦掉,能扯丝。润…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各种假冒伪劣油品充斥市场 ,农机户身受其害。农机户购买柴油大都是小批量购买 ,掌握一定的油料鉴别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别油料要通过看、闻、摸、摇的方法。好的油品必须具有下述特征。一、看颜色合格的柴油呈茶黄色 ,柴油机油由绿蓝色到深棕色 ,齿轮油根据型号的不同由黑色到墨绿色。润滑脂类 :钙基润滑脂呈黄褐色 ,钠基润滑脂呈黄色或浅褐色 ,钙钠基润滑脂呈浅黄白色。二、闻气味柴油机油有刺鼻气味 ,齿轮油有焦糊味 ,轻柴油有较重的柴油味 ,钙基润滑脂有机油味。三、用手摸轻柴油用手捻动 ,有光滑油感。柴油机油较黏稠 ,蘸水捻动…  相似文献   

14.
<正>给蚕吃"补药"使用种特种针剂,常用的有两种:一种叫"保幼激素",主要成分是化学物质萜烯;另一种叫"蜕皮激素",是由化学物质类固醇等组成的。把这种针剂配成稀释液喷在桑叶上,让蚕吃个痛快。还可以把这种溶液直接喷在蚕体上,让蚕的皮肤吸收"补药"的营养。经过处理的蚕,蚕体壮、结茧大、产丝多、质量好。应抓住蚕大量长丝的五龄阶段,给它添吃"保幼激素",使它"青春"缓逝,多吃桑叶,多产茧丝。  相似文献   

15.
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是典型慢性病,病程长,毁灭性强。带毒蚁蚕或第一龄至第二龄感染的蚕在三龄后陆续死去;第三龄感染的大多死在上蔟前,部分死于蛹期;第四、五龄感染病,特别是五龄感病较轻的蚕能带病结茧、化蛹、化蛾、产卵,将病菌带给下一代胚种。同时微粒子孢子在室温下能存活2~3年,在潮湿阴暗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因此,在养蚕过程中必须把好以下防治关。一、把好各种检查、生产无毒蚕种关。在原蚕生产中必须进行母蛾检查,蚕卵和蚁蚕的补正检查及饲育期中各种预知检查等。饲育的各级原种…  相似文献   

16.
家蚕蚕脓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它多发生于5龄后期至上簇前。发生蚕脓病的蚕儿表现为:环节中央肿胀拱起,形如算盘珠子状;体壁紧张发亮,体色乳白;爬行缓慢,终因腹足失去把握力,从蚕箔或簇中坠下流脓而死。发病迟者死于簇中或结薄皮茧而死。其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地方推广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以春、秋两大期为主,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养蚕”,每个劳力可承担5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10张以上,养蚕工效提高4倍,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的成本。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操作技术为:  相似文献   

18.
家蚕煤气中毒常发生在第1~3龄,大蚕4~5也有发生。同一龄期内,以起蚕、眠蚕受害较为严重,盛食期危害较轻。中毒较轻的蚕儿仅食欲减退,举动不活泼,食桑缓慢,静伏于蚕座中;中毒严重的蚕儿则马上停止食桑,口吐胃液。胸部膨大,尾部收缩而死亡,尸体有的呈“S”形,多数腐烂。稍经震动,即流出黑褐色污液。眠蚕中毒常因半脱皮或不  相似文献   

19.
尿液浸泡玉米能增产据安徽省宿县农科所试验,把玉米种子放入1∶1的人尿中浸泡十二小时,玉米出苗早二天,苗全苗壮,叶茂色浓,产量增加百分之八.家蚕添喂尿素能增产据国外《生物化学杂志》报道,对3龄至5龄之间的家蚕,添食不同浓度的尿素,对蚕生长程度、茧重量、尿素酶活性、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等,都有良好影响.用1600PPM尿素添食的试验蚕区,比对照片蚕成长程度提高百分之十七点四三,蚕茧增重百分之二十点一,尿素酶活性随尿素浓度增长而增加,核酸含量起初  相似文献   

20.
新鲜鸡蛋:蛋壳完整,无光泽,表面有一层白色粉末,手摸蛋壳有粗糙感,轻摇鸡蛋没有声音,对蛋壳哈一口热气,用子凑近蛋壳可闻到淡淡的生石灰味,将鸡蛋放入水中,蛋会下沉。次质的蛋:蛋壳表面没有白色粉末,色灰乌或暗黑,壳发亮,或有霉斑,轻摇鸡蛋,有轻微晃动感,将鸡蛋放入水中,会浮在水中。劣质的蛋:除有次质蛋的特点外,若将鸡蛋放入水中,蛋会浮于水面,若对该蛋哈一口热气,可闻到霉味或酸臭味。巧识新鲜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