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波 《经济研究》2007,42(2):85-96
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这一定性扭曲了大股东侵害的实质,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控制权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作出了修正,指出并论证了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成本的补偿,是控制权的风险溢价,它的实现载体是控制权作用于公司治理绩效改进所产生的增量收益,它与大股东侵害无关。本文进一步提出超控制权收益这一新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及其与控制权收益的本质差异作出了界定和分析,解构了大股东的利益结构,指出大股东侵害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作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股东控制所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我们通过一个严格的数学模型发现:由于大股东控制而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将导致企业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将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公司其他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公司的投资风险将会降低;相比于非生产性大股东的公司,生产性大股东的公司将会投资于更高风险项目。我们的研究对于认识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投资行为,以及通过如何改进股权结构.加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茂平 《经济前沿》2010,(4):141-148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大股东有获得这种回报即控制权收益的正当要求。同时,由于大股东的控制优势,他们可能会利用公司治理、法律机制等不完善的治理环境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本文计量了这两种收益,修正了既有文献所认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大股东侵害的观点,对大股东公司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茂平 《经济经纬》2008,(3):139-142
控制权私有收益体现着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及其相关利益者利益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为降低大股东侵害能力、提高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应该从股权结构和治理环境两个方面找到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对中小股东实施侵害的现象在全球范围普遍存在,在我国更为突出。而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小代表着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程度,其影响因素则指明了抑制控股股东实施侵害行为的有效路径,在此情况下,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本文对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产生背景、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和抑制措施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赵爽 《经济论坛》2010,(1):147-149
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对中小股东实施侵害的现象在全球范围普遍存在,在我国更为突出。而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小代表着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程度,其影响因素则指明了抑制控股股东实施侵害行为的有效路径。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本文对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产生背景、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和抑制措施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邹晖 《经济问题》2008,(4):109-111
目前的研究对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效果褒贬不一.从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出发,以1997~2006年10间发生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公司为样本,对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国有股东在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的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国有股东相对于非国有股东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者利益保护,但在相对控股的范围内,更高的持股比例将导致投资者利益保护更差.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大股东控制权的研究大多关注其对投资者和公司价值侵害问题,难以解释为何众多大股东控制企业能取得稳健的发展。本文以可持续增长率度量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考察大股东控制权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风险水平、规模、行业、信息公开度等变量后.大股东控制权与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间的正相关关系仍显著存在,且呈现出倒S型的非线性关系。在非ST和PT类公司中.大股东控制权与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关系更倾向于正向线性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大股东控制权的提升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确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过份强调对中小股东的保护而忽视大股东控制权收益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作用是不妥的,大股东控制权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控制权收益驱动公司资本配置行为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及其导致的控制权分配格局,文章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形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资本配置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权收益水平与资本配置规模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则增加等量控制权收益所需的资本配置规模就越大;(3)较固定资产投资而言,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收益的比例也较低;(4)上市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在形成控制权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的共享收益,资本配置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股东控制下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企业的运营状况、客观限制条件强弱及其道德素养有关.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企业的运营状况及其掏空的难易程度显著相关,但是大股东掏空行为与其情感因素关系并不显著,这表明我国家族企业的监管仍然要注重制度的建设,而不是单纯的口号式教育.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控制权收益①驱动公司资本配置行为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及其导致的控制权分配格局,文章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形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资本配置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权收益水平与资本配置规模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则增加等量控制权收益所需的资本配置规模就越大;(3)较固定资产投资而言,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收益的比例也较低;(4)上市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在形成控制权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的共享收益,资本配置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股东控制下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利益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关注不够.事实上,由于大股东通过监督努力提高了公司价值,所以既有的文献认为控制权私有收益等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的思路有悖于控制权价值的实质.同时,大股东也存在利用自己的控股权优势进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自利行为,这是由于小股东"搭便车"使得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得不到补偿所致.笔者通过理论和模型分析,认为要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给予合理的补偿,同时要利用法律等治理机制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降低大股东存在的侵害问题,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收益与超控制权收益——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燕  熊胜绪 《经济与管理》2010,24(8):74-78,92
多数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一种掏空公司的行为。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来说,控股股东是基于其独特的组织资源和能力获取控制权收益,这种收益具有合理性,它是对控制性股东卓越组织能力的回报以及在组织过程中对控制权成本的补偿。而超控制权收益则是控股股东组织能力之外的滥用权力和钻法律漏洞所获得的一种非生产性回报,不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和掠夺。对控股股东侵害的规制,应在保护其合理控制权收益的基础上遏制其超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的控制权收益主要是指股权分散时公司经理和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公司所有权结构从全球范围内看都是比较集中的,由此引发的代理冲突及其控制权收益就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如何衡量控制权收益,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约束和控制都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3)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的制度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传统的股权激励机制正在转变为委托与代理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该机制属于一种利益共享制度,其实施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将双方的利益进行最大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张洽  袁天荣 《财经研究》2013,(4):101-110,122
文章选取2002-2011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CEO权力、私有收益与并购动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权力和私有收益是企业并购的主要推动力,对企业并购与否、并购规模及并购频率具有重要影响;权力较大的CEO更可能推动并购,进而获得较高的私有收益。文章的研究体现了CEO通过权力推动并购进而获取私有收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外关于大股东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包括公司治理的所有者-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控制权的私有收益以及多个大股东的作用等理论来源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为分析我国的大股东控制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收益作为国有控股公司高管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巧平 《经济管理》2006,(20):55-60
本文将控制权收益分解为隐性收益和显性收益。结果表明,显性收益占控制权收益的9%左右,隐性收益仍是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首要激励因素。研究还显示,隐性收益和控制权收益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显性收益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隐性收益还与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最后,提出将自我隐形激励转变成市场显性激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是证券市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由于公司控制权具有潜在的利益,制权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减持、股权转让溢价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 A 股市场的数据,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股权转让溢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均通过减持获取股权转让溢价,但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减持成为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种新途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受控制权程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和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程度与股权转让溢价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经营绩效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本文建议加强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并积极推动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