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在经历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出一条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走这样一条革命道路,农民问题自然就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为解决好农民问题,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形成一套解决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2.
<正> 正如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走我们自己的道路一样,社会主义建设同样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当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时.毛泽东同志就在《论十大关系》中及时地向全党提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直接提出了要走出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他指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文章认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民教育传统,大力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4.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改善民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改善民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善民生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启示我们要从政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发展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历来关注“三农”问题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著名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伊始就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引导农民走联合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当中。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是毛泽东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奠基人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并认为判断一个政党的好坏,就看它在实践上能否发展生产力;还认为发展社会和变革社会的坚实基础正在于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哲学思维模式是马列主义理论内核的辩证逻辑思维的中国化产物 ,其发展的社会性实践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群众教育模式。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和指导地位的形成同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思想认识路线的确立相伴随。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中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迈出了新步伐。党和红军根据井冈山受众多数是农民这一实际情况,积极革新、创新和探索新闻宣传的途径和办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现了农民受众转向,开拓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本土化的新方向。这一传播实践使党和红军在传播理论、宣教方式、媒介手段、传播主体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井冈山红色新闻宣传的特色,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成效,使井冈山军民的思想观念得到升华,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红色井冈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农民转向的历史性节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新闻宣传实际相结合新的出发地。实践证明:这具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为之后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历来关注“三农”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著名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伊始就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引导农民走联合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当中。  相似文献   

10.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能够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上实现合作;多党合作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结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党生命力和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之所在。但由于社会主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囿于时代和历史的缘故,毛泽东对多党合作法理意义的认识仍然有限,也未能解决好党政关系、政治协商的法律程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俄国和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民阶级策略,表明列宁和毛泽东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本国农民阶级的特性,鼓励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适时调整策略,立足本国国情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和决定,对中国现阶段农村政策制定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一代领导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主要矛盾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深入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发现它为我们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等重要著作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革命的理论。他明确区分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帝国主义的“后院”变成了反帝的“前哨”;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总策略,为正确处理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阐明了共产党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政策;探讨了落后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毛泽东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这些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思想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纵观毛泽东早年的政治思想,它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发展:从赞同君主立宪制到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从民主主义信仰到否定非科学社会政治学说;从大胆设想"湖南自治"到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发展是个辩证认知,再否定的过程,这既是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对于中国革命探索的特色,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建东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建立和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都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做一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袁河升 《大众商务》2010,(1):281-281
毛泽东建东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建立和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都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做一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世义 《新智慧》2008,(11):I0002
麻雀为何成了“四害”之一?原是有农民向毛泽东反映 1955年,毛泽东收到农民的反映,说是麻雀祸害庄稼,于是指示:麻雀是害鸟,能不能消灭它们?当时,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找到了中科院动物所前任副所长钱燕文。钱燕文回答,我们对麻雀的食性还没有系统研究过,不敢肯定是否应当消灭麻雀。但就在几天后,毛泽东同14位省委书记商写了农业40条,即《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其第27条规定: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相似文献   

18.
翁捷 《企业家天地》2007,(11):210-21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就十分注重将辩证法运用于中国革命。他提出的"照辩证法办事",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作为这一思想的延伸,辩证思维方式在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创立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并成为这一理论的显著特征。本文就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创立过程中的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等三种辩证思维方式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9.
论毛泽东精神及其发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毛泽东十分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一命题有着宏大深厚的内涵。毛泽东用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这一命题,创造了人类精神的奇迹。毛泽东精神最集中、最典型、最本质地反映了我们党、我们民族、我们时代的精神。已经逝去了十多年的毛泽东在现实中仍然时时拨动人们的感情。在社会的基层,经久不息的“毛泽东热”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的农民利益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农民的利益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安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问题;注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以党的的政策和科学技术保证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邓小平对毛泽东农民利益观的发展之处在于: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到关注农民的物质利益;从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到家庭联产承包的共同福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