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生产网络的日益兴起为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通过从事加工贸易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文章首先在对全球生产网络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然后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进行较全面的总结,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全球生产网络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产生所谓全球生产网络,就是将领导厂商(跨国公司)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等与外部的独立供应商、独立承包商、独立分销商及战略伙伴联盟等联系在一起,进行分工和有机结合,使分布于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生产过程之间建立了以价值链为纽带的高度依存的关系。不少  相似文献   

3.
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依据,以在全球化竞争中迫切需要升级的江苏加工贸易为研究对象,从加工贸易现状出发,提出升级的路径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和部分省份,但在生产环节上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如何实现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文章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有关理论,研究了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的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颁布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和山东省的具体情况为依据,构建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绩效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2-2011年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绩效总体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但依然存在产业和产品升级基础不牢、产业价值链升级缓慢、主体和区域优化以及境外转移升级不稳定等问题。建议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价值链高效整合,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可知,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山东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明显,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引资结构,注重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视技术进步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资产专用性投资、全球生产网络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生产网络下,生产的含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过程,而被看作一个广义的增值过程,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为从生产加工等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生产环节的转移。通过资产专用性投资,我国企业可以利用全球生产网络的正外部性及其动态学习效应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制度的健全程度和技术标准的兼容性也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我国企业应加强针对领导厂商和高层级供应商的专用性投资,我国政府也应为资产专用性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努力推进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技术交叉许可。  相似文献   

8.
韩国加工贸易政策及对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陈宁宁 《山东经济》2007,23(4):105-110
二战以来,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变迁,一些后进国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韩国的加工出口型贸易很典型,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韩国加工出口规模和结构都显著提升,带动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韩国克服本国资源瓶颈,提升加工贸易水平的政策,如发展出口加工区和提高加工增值程度、国产化率等的政策,对加工贸易亟需转型升级的山东省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产业升级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评价指标和行业数据对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升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规模效益不明显,创新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大整合力度、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从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现状出发,在综合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尽管与加工贸易结构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国内产业结构仍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技术水平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都有显著的正效应,是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两个关键变量;对不同要素比率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时发现,较之其他要素比率,物质资本与劳动投入之比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说明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结构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时期,因此,物质资本的积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贸易结构,尤其是加工贸易结构提升的关键。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贸易方式、生产控制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方式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它不仅同加工贸易方式有关,更与所有制性质有关。从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看,存在着苏州模式、东莞模式和晋江模式,其中以苏州模式为主,由此基本决定了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路径,但是也并不排斥拥有销售权的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建 《开放导报》2008,(5):49-5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包括五个领域的转型,即股权结构转变、产品产地转移、组织方式转换、生产方式转化和营销市场转向,同时在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集聚配套、增值能力五个方面升级。国家可在财政、税收、企业、资金、土地、监管区域以及交通等方面适当调整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加以引导,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肖丹丹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4-17
文章探讨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与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山东省加工贸易相关要素比较优势的变迁。认为应该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建议将山东省加工贸易基地分为高端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基地、普通制造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物流金融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层次,并采取适当的引导性政策,从而促进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的优化,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借鉴发达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一般路径,本文结合中国作为大国经济体的实际情况,从企业主体行为创新和企业技术路径创新两大维度,提出我国新时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应为加快主体结构转变、产品产地转移、组织方式转换、生产方式转化、营销市场转向“五个转型”;推进工艺流程升级、产品结构升级、集聚配套升级、功能结构升级和增量结构升级“五个升级”.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过我国高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可以发现,其持续攀升的态势主要源于加工贸易,随着加工贸易及其顺差规模的继续加大,我国有必要对高耗能、低层次的加工贸易规模加以控制,以更多地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粤省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融入到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所主导和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中国加工贸易,近年来面临要素成本上升、政策和市场环境约束等一系列内外综合因素的挑战,价值链攀升势在必然。作为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广东省东莞市注重在来料加工企业转三资或独资企业、拓展内销、自主创新、创新监管模式、制造环节转移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就地不停产转型、平台搭建以及务实高效创新的政府服务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未来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还要强化企业和基层的动力,提升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化水平,核心和关键在于价值链整合和升级、构建国内价值链。为此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制度环境激励、完善生产性服务和政府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World development》2001,29(2):345-363
Global commodity chain (GCC) analysis has been concerned mainly with examining power relations in glob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lthough it has been preoccupied increasingly by the question of how developing country (DC) producers can upgrade. This paper extends GCC analysis to “traditional” primary commodities, where international traders exercise the “driving” role, and suggests a new agenda for their upgrading in DCs, based upon public action.  相似文献   

18.
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 and Sino-US Trade Rel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Sino-US trade relations, focusing on the ongoing process of 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 involving splitt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to discrete activities that are then allocated across countries, and the resulting trad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world manufacturing trad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ino--US trade imbalance is basically a structural phenomenon resulting from the pivotal role played by China as the final assembly centre in East Asia-centere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