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 ,原木可以把大自然改造得更加美好,但由于历史、经济发展、国际发展不平衡等种种原因,人们在环境和资源问题上出现盲目的、缺乏自觉性的行为,使资源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带来了破坏。这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冒名芳 《江南论坛》2001,(12):22-23
人类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善待自然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根本。如果破坏环境,人类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实现现代化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环境建设是重要方面,从现在起,大搞环境工程,建设环境文明显得尤为重要。一各种传媒对生态环境恶化情况的报道很多,如土壤沙漠化,沙尘暴屡屡发生,植被破坏、水源枯竭,大气、水、土壤受污染严重。江南历来被称为“渔米之乡”,这些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严重,灰蒙蒙的天代替了蓝天白云,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多,水的污染尤为严重,颜色由清澈见底变得混…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在于保护环境,而在于通过保护环境减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其更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终的意义还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4.
绿色标志—21世纪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孟韬一、环境意识增强,“绿色消费”兴起现代工业高速发展和都市化规模不断扩大,给人类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同时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球资源迅速减少,臭氧层屡遭破坏,“三废”污染加...  相似文献   

5.
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智慧,用教育的方法,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矿业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很大原因是没有发挥民众的力量。矿业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而彰显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管制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但是政府因信息滞后、亲近资本和官员寻租等现象而导致政府失灵,必须通过民众参与以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7.
1不同社会形态下,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原始社会自然经济状态下,人口非常稀少,生产力极低,人类只有从周围环境中采集和狩猎来获得生活资料。此时期人类的生活需求有限,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基本协调。一个占人类群体,在把其周围的资源(鸟兽、果实等)索取枯竭后,必须扩大共生活范围。但由于当时人类数最太少,生产力又极度低下,对整个地球的环境和资源还不能形成较大的破坏。在农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迅速提高,人口猛增,对耕地的需求急剧扩大。草地、森林在一些号称古代文明的国度里受到了很大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  相似文献   

8.
吴振铎 《技术经济》2001,20(9):10-12
新世纪来临之际,地球负载着60亿人口,在已过的二百余年之中,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手段开采掠夺地球资源,森林植被锐减,沙化土地激增,臭氧层受到破坏,大气与环境严重污染,水资源短缺,地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们急切地感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威胁。源于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需要人们改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科学技术,节省资源能源,开发生产无污染产品。以对全球子孙负责的精神,规划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协调发展的道路。主张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以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为基础,以全人类共同进步为中心,保护全球的环境。决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求得当代人的利益;决不能以损害别国或地区的发展为代价,求得本国或本地区的利益;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其生态环境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蹂躏与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如何从制造污染的企业外部和内部同时寻求治理监督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这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本文从环境审计对生态建设的作用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和环境审计现状,并探讨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以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自产生以来,随时随地都脱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环境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人类一方面在利用和改变着环境,另一方面也在污染和破坏着环境,造成环境的恶化。由于对人类与环境间关系认识的深化,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嘱目的重大问题。环境研究是多学科的研究任务,而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学科。经  相似文献   

11.
一、何谓“绿色住宅”的理念 1.“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绿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人类的发展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事实已经说明社会发展只保证环境已成为世界性和世纪性之共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说明社会发展只有两种选择:一种继续无限制以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经济;另一种是保证环境、合理科学地使用资源条件下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协调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成本内在化与国际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近百年来,由于人类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处理不当,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从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受到了重视,如何使环境保护和贸易发展协调进行,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成为环保界和贸易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环境与贸易的关系 一般来说,贸易不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市场不能反映环境的价值时,就会发生市场失灵;政府政策不能纠正甚至造成或加剧市场失灵时,就会发生干预失灵。国际贸易通常可…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出现了许多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案件.破坏环境的行为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在立法方面着手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新民事诉讼法以及新环保法中都有涉及.司法程序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些程序规则,标志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体制的完善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生态经济运行的一个主要错误货向是人类推动的经济系统的运行,不顾生态系统的运转状况和承载能力,在其不断强化的基础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多种自然资源的急剧衰通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受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反作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从而形成了不能持续进行下去的严重威胁。人们在全球生存与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酲现实中,终于认识到生态经济系统这一复合系统的客观存在,并且明确看到客观生态经济平衡规律是不能任意违反的,因而就使自己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赵永志 《技术经济》2001,20(11):21-22
生态建设无疑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人类社的发展,一方面因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而引起生态质量下降的生态危机。就问题产生的实质而言,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忽视自然规律,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结果。在人类受到这些盲目的做法所造成的惩罚之后,生态建设的呼声愈来愈高,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今天走出生态危机的共同宣言。然而,一种正确的认识只有变成人类自觉的一种行为才会实现应有的期望,而事实上却是今天的人们即使在无数个不幸的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惨痛教训后,破坏环境的事件仍有所发生,看来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方面需要科学的生态建设技术能力和体制的保证,另一方面广受教育背景下的公民环境道德支持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这里我们着重就生态建设中的环境道德支持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环境经济问题的提出所谓环境问题,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也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平衡受到破坏的问题,通常也称作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往往因为不自觉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遭受到严厉的惩罚。原来森林茂密、土壤肥沃的土地,曾几何时,变成满目凄寂,一片荒漠,而不得不从原来的定居地被迫流徙到其它地方去。在近代历史上,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向科学技术进军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飞跃发展的序幕。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又隐藏着极为严重的灾害,而锅炉压力容器就是容易发生灾害的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事故造成的破坏,不仅仅是使工厂停产、污染环境和影响正常取暖与社会安定,而且还会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无损检测正是保证这一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要大力加强无损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人类的一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进入21世纪,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相对数量严重短缺。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面临着日益恶化的环境。据统计,中国政府从1997年开始投入到环境治理的费用达到6000亿人民币,但是环境污染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表现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海海域污染加强。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已经危及到人类公共健康。未来15年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为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会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发展史上,工业革命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但是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高速消耗着地球上的资源,各类危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无止境地排放到环境中,严重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发生了全球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破坏、物种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一切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纯依靠末端治理是不行的,必须改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一种资源耗量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最佳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