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健纯 《全国商情》2009,(24):132-132,136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分析与认识,不仅是从抽象的理论规定性本身去认识,关键的是从一定的历史形式去考察。生产劳动这个理论范畴同样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不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对于指导认识现实社会中不论是资本主义生产还是社会主义生产都有着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有待于人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就"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谈一点初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关于消费力构成要素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力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因自身欲望、收入、生理、知识、观念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利用消费环境和消费资料并最终达成需要满足的属性即能力.消费力是消费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手段,消费者与特定消费环境、消费资料的结合,那不过是既定消费力表现出来的过程.当然,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考察,消费环境和消费资料对消费力的改善具有影响,但,这总是通过消费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而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要素,其配置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劳动要素配置的过程。优化劳动要素配置包括劳动力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以及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改善。受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以及劳动力总量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征。总体上而言,我国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在不断提升;而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出现了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力报酬份额持续下降,以及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与局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措施予以解决,以不断提升劳动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从对我国当前经济理论界有关价值决定论分岐的分析入手,坚持认为人类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生产要素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劳动方式变化,青少年参与劳动的机会、途径和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青少年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观念难以适应时代需要,劳动教育日益重要。应以马克思劳动财富观、劳动本质观、社会劳动观、劳动幸福观、劳动成人观指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是否为一种创造剩余价值并遭受剥削的生产性劳动在学术讨论中存在争议。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仅以“生产一般”的观点分析易导致对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认识的片面化,因而需要抓住生产劳动的一般性与特定社会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马克思关于“生产性消费”“总体工人”等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用户产生数据的行为是集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劳动这一观点仍然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概念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9.
铁晓华 《大众商务》2010,(1):276-277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对生产劳动的定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流通过程中的保管劳动,管理劳动以及从事家务的劳动,还有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的劳动性质有精辟的论述,但当今学者对此问题莫衷一是,一般理论倾向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第三产业的劳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然而,学术界仍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内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的最新研究中应该重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正本清源,从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的阶级立场出发,坚持并创新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观。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对生产劳动的定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流通过程中的保管劳动,管理劳动以及从事家务的劳动,还有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的劳动性质有精辟的论述,但当今学者对此问题莫衷一是,一般理论倾向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第三产业的劳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然而,学术界仍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内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的最新研究中应该重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正本清源,从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的阶级立场出发,坚持并创新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观。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是信仰的一种基本模式,与人类的发展密不可分,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信仰条件论证了信仰的内涵和当前的形势,分析了信仰丢失的复杂原因,从道德信仰哲学特点开始,集中道德信仰主体,实践三个角度,讨论了道德信仰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工业扩张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瑟·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表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只有在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的条件下才成为可能。没有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农业劳动力就不可能减少。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1952年以来,我国工业部门并没有在工业化过程中承担起解决就业问题的重任,同时也影响了工业本身的发展。因此,实施促进工业扩张的政策是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管理劳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生产整体角度看,现代管理劳动不仅包括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管理,还包括引导和协调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宏观管理。宏观管理劳动和微观管理劳动共同参与了价值创造,它们在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能。只有促进宏观管理劳动和微观管理劳动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有用劳动集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会计是当今会计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人力资源会计可以同传统会计融为一体,是对传统会计的完善与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对传统会计基本理论的渗透,丰富了会计要素、目标、假设、原则等方面的内容;传统的会计实务增加人力资源的核算内容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仍然可以通过内容与方法上的相互交叉和借鉴来保持它们之间的联系,使整个会计系统保持其完整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团结社会和个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功用。传统社会的一致认同模式和共同目标的设定,把个人牢牢地锁定在一个共同体之内。现代社会建立在不同权利个体之间利益算计的基础上,由于缺乏共同的价值观,从而造成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疏远。然而,当代社会存在的大量职业群体,能够发挥中间组织的作用,成为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完善职业道德,有利于培养个体的责任感,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和个人之间的重要黏合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是在深入分析和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机制、基本矛盾及演变趋势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总体上经历了萌芽、定型、深化等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科学阐释了风险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及其精神实质,深入地揭示了风险社会的路径选择,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有效治理风险社会、积极应对风险事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1991年起,印度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减轻个人税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在短短十多年里形成了近2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阶层.但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薄弱等,阻碍了中等收入阶层的继续壮大.借鉴印度经验,我国应规范初次分配、强化再分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教育投入、快速积累人力资本,扩大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18.
会计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而非一种当然存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系统有其特定的框架构造,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会计系统规则便呈现出一定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伴随着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和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劳动关系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利益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体制转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现存的利益不均衡问题正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变化状况和产生的影响,适时进行调整和引导,对进一步推动劳动用工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东西方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入手 ,提出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社会素质和自然素质综合统一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