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逯铭洋 《经济师》1995,(6):13-14
<正> 近年来,一些地区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现在这些企业的情况怎样呢?据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审计机关对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进行的审计和审计调查表明:通过股份制改造,无沦是单体的股份制企业股本金总额,还是整个股份制企业的群体数量,股份制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多数股份制企业都建立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而且执行情况良好。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均比改制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企业正在走向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杜莉 《经济纵横》1993,(4):28-30
<正> 产权归属明晰化是推行股份制的前提条件。笔者拟从产权界定理论入手,结合股份制经营机制的特征,对股份制经营条件下企业产权的界定问题作初步探讨。一、股份制企业产权的存在形式在股份制经营条件下.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根据这一前提,股份制企业产权实际上就是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在法律上对其资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种产权在股份制企业中有三种形式;其一,当企业股份的持有者以股东的身份对公司的资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时,产权以股东所有权的形式存在;其二,在股份制企业内,股东只是通过参加股东代表大会来行使其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组有两重含义,一是包括核心企业在内的各企业集团进行股份制改组,即通过股份制规范将各成员企业改组为同质的股份制企业;二是主要通过核心企业向成员企业的参股和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参股构成整个企业集团不可分割的资产纵向和横向联系网。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理论家和部分企业家都认为,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尤其是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股份制企业已经进入实际运行阶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可贵经验;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由于对股份制认识的偏颇而出现变形和走样。新近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的《股份公司的创立与运作》(王柱成、杨家洪等编著)一书,对于股份制企业的创立、运作和管理,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点辑要     
《经济师》1993,(4)
<正> 河南沈克鸿撰文指出,股份制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股份制本身造成的,而更多的是外部环境、现有条件所致。因此, 一、尽快制定股份制企业组建和试点的法规办法。二、按国家产业政策来决定股份制企业试点的范围。三、实行股份制要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股份制的产生和发展,指出了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分析了股份制的特点,论证了它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股份制的产权关系,指出了它是解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并在总结我国股份制企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它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经济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红漫 《技术经济》2003,22(6):58-59
<正> 21世纪,股份制经济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在中华大地兴起,以根治企业不活的一种良方,正在各种企业中生根、开花、结果。有的经济学者预测,21世纪,将是我国股份经济的黄金时代。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股份制经济情况下,对于广大会计、审计工作者来说,探讨和分析进行股份制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尤其防范、规避股份制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甚为重要。债券投资是股份制企业对外进行间接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对一些股份制试点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不少地方试行的“一企三制”股份制试点办法存在严重的缺陷,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不能发挥股份制投资社会化的优点,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造。改造的关键则是改变“一企三制”试点企业的分红结构和组织结构,使其具有投资的开放性、资金的流动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性、国家对企业管理的间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 股份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已有一定的发展,但内地与沿海地区相比,内地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何在?最近,笔者走访了某地10家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对企业实行股份制的看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承包制是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而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曲型模式,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股份制是承包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普遍推广股份制,需要有一个准备阶段和较长的发展过程,有以下三种过渡构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学界对所有制问题展开了新一轮激烈讨论和冷静反思,焦点集中在两大问题上:如何理解混和所有制经济;如何判断股份制企业所有制性质。目前学术界对于既有公有资本(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参股)又有非公有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A)和没有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B),并没有取得共识,对其所有制性质及其能否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争论非常激烈。为了便于讨论,把上述A称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把B称为“公众股份制企业”。当前,对这两种股份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1·泛公有制论。认为…  相似文献   

12.
<正> 股份制是发达商品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推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股份制是种重要形式。诸如,通过实行股份制,筹集发展生产基金,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等。显然,这种企业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并不等于说,股份制是中国企业制度改革中包治百病的良药,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股份制很难构成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中,除了股份制试点中操作不规范.外部条件不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外,还存在着深层次的困难和障碍。问题之一,国家股占主体.背离了股份制的初  相似文献   

13.
张银光 《经济师》1991,(4):16-17
<正> 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是解放以后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了。为了适应市场与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制度面临着改革。当前,股份制企业会计是参照国营或集体企业的会计制度来进行核算和内部管理的。由于股份制企业一般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参股组成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各种股份制企业的帐务  相似文献   

14.
巨荣良 《经济问题》1993,(10):12-13
一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是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它的目标有三: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活力不足问题;协调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解决结构失衡和优化组合问题。第一个目标只是浅层次的,后两个目标才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的真正目的。然而,一些地区和企业在进行股份制试点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偏差,致使股份制改革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除承包制和租赁制外,股份制已成为引人瞩目的企业组织形式。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股份制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已达数千家,其中有些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类型:一是企业内部股份化,即企业内部职工购买股票,二是向社会公开招股;三是企业之间互相参股;四是中外合资的股份企业。此外,向国外参股,如首钢购买了美国麦斯塔公司的大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中国企业股份制的性质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受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制约,它不仅具有一般股份制的特性,而且具有支配它存在的社会主导经济方式的属性。有的同志认为,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渗入不同的股权主体,会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基本性质,因此,不宜提倡和实行股份制。其实实行股份制是对所有权的一种确认和界定,只有首先在确认和界定所有权的前提下才能实行股份制。股份制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其自身并没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判定具体股份制的社会性质,要看其中各种经济成份所占的比重。由于各种原因,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同的经济成份长期并存,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他山石     
1.凡企业改为股份制时,原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的赤字部分在资产评估时,可以其他资金冲抵; 2.适当放宽股份制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相似文献   

18.
<正>其一,股份制是一种所有制的外在形式.股份制是较之于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更为优越的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制,与其说能使产权关系得到明晰,倒不如说能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企业那里得到了更为有效的结合.因此,在推行股份制的过程中,我们的着眼点,不应放在现存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上,而应放在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上. 其二,股份制不是股“分”制.推行股份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要素的更佳组合.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如何将现有的小企业、小资产,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合起来,形成集团经济,形成新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份制并不是为解决企业内部经营机制问题而产生的,股份制本身也不具备解决企业内部经营机制问题的功能。那它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中会不会像有些人期望的那样,产生新的、能够解决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不合理问题的功能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股份制与产权关系、股份制与企业行为约束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纪瑞璞  谷义 《经济师》1993,(10):24-25,28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经济工作者对企业股份制的相关问题作了坚持不懈的有益探索.从而为推进企业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志无限夸大股份制的作用,比如有人认为推行股份制后,企业就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会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等等。这些理论一旦被改革的决策者所接受,必将对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股份制作用的若干理论观点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