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欣 《时代经贸》2007,(1Z):67-68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中国、东盟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成功的,尤其是在促进机电、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上的作用更明显。当前,我国与东盟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应该借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和教训,趋利避害,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任瞳 《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53-154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贸易区内存在的问题处理妥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成后将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王艳 《时代经贸》2011,(8):84-8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贸易区内存在的问题处理妥当,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成后将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聃贸易区构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杰  张军 《经济师》2007,(12):102-103
作为中国主动组建的第一个区域性自由贸易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为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发展态势以及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文章在对东盟十国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和意义;其次,论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和双方开放市场的时间表;第三,文章分不同领域和时段讨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双方在贸易和经济合作上的发展前景;最后,文章对于广东如何抓住机遇,在相互开放市场中获得新发展的问题上,表达了战略决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作为东盟近邻的云南省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难得机遇,全面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云南建设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枢纽,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在描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全面认识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把握机遇的准备及相关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投资保护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学 《财经科学》2008,(7):111-117
随着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的进程.扩大投资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大多缺乏稳定的投资环境和规范的市场机制.为此,在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该区域内国际投资保护制度中的缺失,从而完善国际直接投资的法律环境和机制,这既是最终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提条件,也是防范包括政治风险在内的投资风险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史协 《经济师》2008,(9):99-100
中国和东盟各国正在积极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ErA)的发展。文章运用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分析和展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经济基础比较脆弱、非经济因素敏感、具有合作博弈愿望等特征。因此,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努力扩大经贸合作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实施“早期收获”计划、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投资协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形成等五个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主要源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东盟+3”合作进展缓慢等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自1991年开始正式对话,到2002年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双方的贸易额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基于1991年至2011年的贸易额数据,分析双方贸易额变化情况,评价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方产生的贸易扩大效应,并对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云南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因而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迫切需要开展跨国经营;企业跨国经营是增强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调整中国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生产的要求;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要求;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扩大出口,规避贸易壁垒的需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促进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和文华 《时代经贸》2009,(10):59-6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不断建设,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盟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对中国和东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双方合作中的重要领域之一。本丈在对东盟农产品的贸易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前号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滇越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与越南的经贸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将为滇越贸易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研究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如何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区内及各成员国吸引FDI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中国和东盟各国利用FDI的概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从静态和动态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FDI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并且认为总体上将有利于自由贸易区的FDI流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建立的必要性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尽快建立中国-东盟税收协调的法律制度,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税收协调发展和分国分阶段推行东盟各国税收协调进程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拟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研究政府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角色,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政府与区域市场的逻辑关系,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两个角度,论证政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确定政府的具体职能。  相似文献   

20.
李晓梅 《现代财经》2004,24(11):73-77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面对全球化发展趋势,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共同采取的重大决策。它具有扩大市场、贸易创造、提高成员国地位和密切双边关系、促进经济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作用。为推进自由贸易区积极发展,政府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推进双边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