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教育必须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当前重新认识海西州情,探讨民族教育将沿着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继续前进,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解放42年来,我州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可喜的发展。乡有寄小,县有民中。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来,我州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的发展更为突出。目前全州已形成了州有民族师范学校,市、县有民族中学,各乡有民族中心小学的一套较完善的教育网络。但是,对一个民族自治州的民族教育的现状,与外省区民族地区相比。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培养 少数民族人才,全面提高民 族素质,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自治州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担负着培养少数民族师资力量的重任。今后如何发展和加强民族师范教育,改革目前的状态,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逐步研究解决。为此笔者带着州民师今后是否需要开设民族语文班、如何办才能适应本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民师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综合素质怎样等问题,赴东…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四月初,州政协组织了部分州政协委员,一行七位同志历时十天,对我州乌兰、都兰、天峻、格尔木、德令哈三县两市五所民族中学的民族教育情况及民族中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去向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中我们分层次地与长期在基层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职工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五十六个民族天十六朵花。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庄中,有一枝绽放于祖国北江的民族之花——齐齐哈尔市民族师范学校(民族中学),它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而著称于鹤城,他们部辉煌的业绩为我们的家乡那古老的嫩江流域演奏了一曲曲动人的教育诗篇。──—作者题记市民族中学成立于1928年,该校的前身为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民族师范学校渊源于1929年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少帅张学良普兼任董事长,并曾在全校师生的集会上演讲。1926年两校合并,定名为兴安师范。中间曾几经演变.1926年开始招收第一期高中班,同年起名…  相似文献   

6.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论证,并经省教育厅批准,原州民族师范学校、州卫生职业中专学校、州财税干校、州农广校、州就业培训中心、德令哈市职业中学资源整合,组建了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和海西州职业培训中心,并于2004年12月3日在原州民族师范学校挂牌成立.这一重要举措,旨在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线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构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海西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州是一个民族区域的自治州,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对于繁荣海西地区民族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深层次问题则日益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为使我州民族师范教  相似文献   

8.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而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师资。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就是一所专为民族贫困地区培养师资的摇篮。阳春三月,我们专程采访了这所具有6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师范学校。永顺师范座落在永顺县灵溪镇玉屏村。这里原名西衙步,是清代大乡书院旧址。学校创建于1938年9月,是湖南创办最早的十所师范之一。校名初为“省立简易乡村师范”,由时任湖南省主席的张自忠将军亲自督办并委任第一任校长。1941年该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八师范”。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改革开放后,学校领导抓住党落实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9.
占全国总人口9%的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占国土面积64%的民族自治地方,绝大多数处于西部和边疆地区;全国尚未脱贫的300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民族和西部地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教育的艰难性。但西部民族教育的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可以说,抓好西部民族教育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与稳定。从新中国建立后,西部民族教育就开始蹒跚起步,在艰难中卓越前行。  相似文献   

10.
我州是个民族自治州,办好民族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有这样几点认识。更新观念使民族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我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的调研课题。几个月来,分别带领自治区统战部、政研室、民委的同志,深入盟市、旗县、苏木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与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同志和专家学者座谈,进一步总结了我区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分析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  相似文献   

12.
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民族村寨,招生方向决定了民中教育的民族性。山区交通闭塞,文化经济落后决定了民中学生招生分数低于同级学校平均分。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各族学生母语不同,生活习俗各异,思维习惯、心理特点千差万别。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坚持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素质第一,全面优化”成了民中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民族观是指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民族观教育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重点,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尤其如此。对于新疆来说,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新疆高校多为民汉合校的综合性高校,可以说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如何是新疆民族关系和谐与否的"晴雨表"。然而,新疆高校特殊的经济、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高校自身条件等因素已成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民族教育,振兴民族经济,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从落后走向先进,逐步消灭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立于先进民族之林,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须在政治上获得解放之后,继续求得文化教育上的翻身。  相似文献   

15.
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后的1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最快、质量提升最好、学校面貌变化最大、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十年的成就证明,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这项行动计划是一项源于民意,归于民心,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十年的实践,不仅探索出了民族教育跨越发展的新路,也使四川省教育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未来的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省深入分析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决定实施新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发展稳定大局,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一轮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四川省民族教育工作会的召开,预示着四川省在民族教育的征程上正向深水区挺进,昭示着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将从政府助力转向自我觉醒与力量内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必将迎来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我州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加快我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对原海西州民族师范、州卫校、德令哈市职业中学、海西州农广校、海西州就业培训中心、海西州财税干校六所学校(单位)进行了资源整合后,成立了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后的学校职能与业务是:努力构建与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使海西职业技校为我州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应对新形势走出具有职教特色、高质量的办学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一海西民族师范学校是海西基础教育赖以发展和壮大的师资培养基地,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57年~1969年。海西建政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兴办教育成为时下最为迫切的问题。由于当时各级各类学校师资力量均很紧缺,所以,组建海西民族师范学校是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好办法。经过与西宁师范等单位协商,抽调了8名教师、2名行政人员,于1957年9月在察汗乌苏成立了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初级师范学校。当时有蒙古族学生20人、藏族学生17人、汉族学生23人。到1965年,随着学校自身机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齐市民族教育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民族教育网络。目前,我市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七个少数民族都单设了本民族的学校,全市共有民族中小学143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130所。还有一所培养民族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少数民族教育领导机构得到了强化和完善,充实和加强了民族教育研究部门。 尽管我市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民族地区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力强,既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又是四川省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 十年改革为我州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国家和自治地方、汉族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方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法律保障,加快了我州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步伐。第一,加快了开发建设速度。198O年—1989年的1O年间,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