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渊 《现代商业》2007,(35):248-249
中国目前的儿童广告表现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的挖掘、对KEYMAN的研究,对中国儿童存在的消费环境的分析,建设性地找出一条改善儿童广告表现的道路.要求广告人在实施广告表现时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作详细的广告调研及儿童心理分析和家长的消费心态分析;广告表现中应当确立“社会广告“的概念,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提升产品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吴渊 《现代商业》2007,(29):248-249
中国目前的儿童广告表现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的挖掘、对KEY MAN研究、对中国儿童存在的消费环境的分析建设性地找出一条改善儿童广告表现的道路。要求广告人在实施广告表现时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作详细的广告调研及儿童心理分析和家长的消费心态分析;广告表现中应当确立“社会广告”的概念,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提升产品的、品牌。  相似文献   

3.
儿童消费的广告设计效应指的是广告设计在儿童消费产品中的影响,同时由于作为消费对象的儿童,与成人消费群体有较大区别,需要考虑到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应当多设计正面效应的辐射,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负面效应的出现。旺旺作为儿童产品中的佼佼者,其广告设计效应是值得关注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于慈山 《中国广告》2004,(8):149-150
中国电视体育广告的传播效果电视体育节目的观众具有如下特点:男性、15-44岁、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生活水平指数较高,这与许多商品的主力消费群体重合,再加上目标受众较强的消费能力,这样的广告受众群自然会吸引大量广告主趋之若鹜。由于体育节目拥有自己比较特殊的收视群体,投放的广告也就相应的集中在所谓的"男性商品"上,包括酒类、运动用品、汽车等,还包括偏重于男性消费者的"中性商品",如快速食品、旅游产品、可乐、电器等。这些产品占整个电视体育广告投放量的95%左右,足见体育广告目标群体的强烈针对性。此外,研究表明:体育节目的观众相对于其他节目有更大的比例为个人主动收看,因此注意力更集中、精神更专注。这种收看体育节目的忠实度不仅仅表现在对单个节目上,还表现在其长期收  相似文献   

5.
贾枭 《商业研究》2004,(17):174-176
地区之间化的差异,使不同地区的消费对同一广告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重视地区化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广告活动是许多国际品牌本土化的广告战略。国际品牌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依照中国消费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化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化中的表现元素,有效地传达了产品信息。树立了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6.
享受建行     
何春成都大西南广告公司董事长大西南广告公司从1992年成立伊始,就坚持"最短时间、最好作品"服务理念,致力于"在中国文化基因里建构当代广告",并在中国传播领域大力倡导执行"经营、销售、传播一体化工程",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品牌发展中的全程策略伙伴。16年来,秉承"中国策略,创意中国"的发展理念跻身中国一流广告公司行列。从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到整合推广,我们必须将自己置于经营银行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进行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创新设计。大西南日臻完善的"消费群体调查分析系统"、"产品创新设计管理系统"以及"创意终端制作系统"将为金融行业注入一种新的传播源动力。  相似文献   

7.
从广告传播表现的角度了解消费文化的变迁,对于研究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广告传播表现和消费文化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来说广告传播表现从广告诉求与内容表现、广告符号表现、广告信息传播表现和广告艺术审美表现四个方面对消费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儿童产品广告创作中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目标消费市场的特殊性和双重性加大了儿童产品广告创作的难度,负面效应加大了儿童产品广告的复杂性等方面。从而使儿童产品广告陷入媒体选择的两难境地,导致真实与夸张难以平衡。儿童产品的广告创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儿童产品广告创作中尽可能地弘扬真善美,远离暴力、自私、歧视、攀比,让孩子在优美健康的广告文化氛围中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儿童产品广告处于发展阶段,各种措施极不完善,由此造成不负责任的儿童产品广告不时围绕在孩子们的周围,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分析了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的具体表现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广告大观》2009,(10):106-107
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汽车广告也越来越讲究创意,在汽车广告的表现中,商品本身,即汽车的出镜率越来越低,广告不再是直接表现产品的功能,而是注重以一种含蓄的、巧妙的方式来传达产品信息,甚至是逐渐上升为品牌形象和内涵的提升上。  相似文献   

11.
徐小娟 《商业文化》2004,(B09):49-51
“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据统计。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2亿多人。儿童群体作为一个潜在收益巨大的市场,其购买力在日益上升。研究表明。孩子在家庭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影响了大约68%的家庭消费。在传播业日趋发达的今天。儿童肯定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广告信息的影响。而儿童身心不成熟、对是非判断不清又特别善于模仿。这一特点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不良广告的伤害,所以,儿童应该受到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2.
燕道成 《中国广告》2006,(7):131-133
号称在德国拥有百年基业、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的欧典地板,在德国竟然根本不存在。"那么,欧典神话是怎样炼成的?广告形象又缘何能够神话“欧典”呢?"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说:“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可见,广告早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一、广告形象对消费欲望的催化"“欧典地板,百年历史,真的很德国”。消费者在今年3月15日以前,每天都可以从电台、电视台中听到这样的广告词。"作为消费欲望的鼓惑者,广告形象提供的是一个“永远在别处”的虚幻的消费空间,它推销的也不是产品,而是对于产品的需要。也因此,…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现在不做宣传的产品,你真的敢买吗?生产产品是一门技术,如何推广产品便是一门学问,无论多么大牌或者多么小众的商品,广告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忽略的营销手段。谈到广告和我们日常生活消费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广告与消费者,二是广告与消费心理,三是广告与消费行为。现代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曾说过"成功的关键在于允诺给消费者好处"。从消费者的需求看,广告能刺激消费,产品  相似文献   

14.
徐舟汉 《中国广告》2002,(11):58-62
性感,是广告创意表现中极具创造活力的表现因素。广告人所谓创意表现的"三大支柱"就是恐惧、幽默和性感。而我们常说的广告表现的"三 B"原则:美女、儿童、动物中,最体现性感的"美女"位列第一。广告大师奥格威也认为:对于美丽的产品,裸女广告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所以,如何用好广告的性表现因素,实在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鉴于目前国内艳俗广告过泛,许多广告无视商品个性,不顾受众兴趣,着眼"性趣",盲目"性张扬"的情况,本文想就法国性感广告的运用表现为范本,做些比较性的研究探讨。法国,是最浪漫开放,崇尚个性,并且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性感,是法国广告常用的特殊的表现技巧。从法国性感广告的成功与不足中,我们认为:性感广告有浅俗、成功、优秀的不同层次,性感因素不仅要表现好商品个性、品牌个性,更要注重和民族的文化、特定的风俗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才能产生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儿童接触广告的机会越来越多,儿童商品的广告层出不穷、琳琅满目,产品的目标定位和广告创意各色各样。广告在无形当中左右着家长及儿童对使用产品的选择。本文针对儿童商品广告语篇,探讨其创作上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申自然 《广告大观》2006,(2S):156-157
生活类广告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麦当劳快餐在北京的一则地铁广告,这则广告在地铁的两扇门上分别印上一个张着大口、垂涎欲滴的小男孩和一个黄灿灿诱人的麦当劳大汉堡,从而利用地铁车厢两扇门随着旅客上下的一开一合规律,可以不断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张开大口要吃一个麦当劳汉堡包的诙谐的图画,有趣地表现了儿童对麦当劳汉堡包的渴求和喜爱,广告图案的色彩明亮,构图简单明快,对产品的主要目标消费人群少年儿童十分具有吸引力,容易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相似文献   

17.
樊华 《江苏商论》2009,(12):125-127
本文分析了恶俗广告取得良好销售效果的原因,得出了恶俗广告的成功三大法则,即:选择消费者介入度水平低、短期易见效之产品,瞄准中小市场的"通俗"消费群和抓住"面子消费族群";并运用该法则对黄金酒的销售前景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3)
大多数消费群体的信息都是闭塞的,使得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和跟风心理。有些已经具备市场环境的商品,就是因为广告没有很好的定位,很快就被其它同类产品的品牌所竞争出局。有时候广告的问题本身就能帮助产品明确目标市场。广告刊登之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这一则广告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它对一部分消费群体想听的话有准确的了解,并把这些话用清晰、简单、有力的语言表现的出来。要创作出出色的广告,就必须对产品、市场竞争、消费者、消费行为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04,(11):190-194
中国的广告创意真的在成长。这种成长性不仅指广告作品外在形态上的日益丰富多彩,而且更表现在对于受众基本接受与理解能力的信任。这才是实质性的突破。光明舒睡奶的创意,没有正面表现产品,甚至没有直接描写产品的功能,而只是把饮用产品后的结果强烈地表现出来。LEE牛仔裤也没有一个字讲到"野性"的诉求,却用飞刀这一动作让人们感受这一点。因为创意者已经相信大家在接受广告时的联系本能。于是枯燥的解释少了,生动的画面多了。广告信息变得越来越生动了。这不是靠创意者就能缔造的结果。这是广告创意人与中国受众共同创造的成果。我已经感觉到,一个中国广告的创意时代正在来临!  相似文献   

20.
林玲 《中国报业》2015,(2):52-53
本文通过符号理论,以中国当代豪宅广告为例,分析此类广告符号所携带的社会意义和符号意义,说明在住宅的符号消费中产生了"拜物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