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园 《海南金融》2005,(8):10-11,30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淡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支撑的增发国债政策也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1998年以来的国债政策及作用,其次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面临的两难选择及对控制国债规模及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再认识,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的最优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国债是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的。但是长期以来都只将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而被动发行的。1998年我国首次将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主动运用在宏观调控中。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财政政策也正在向着稳健财政政策转变,而作为其主力军的国债政策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文拟通过对国债规模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提出我国国债政策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国债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直接影响两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我国从19鲫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骤增,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定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国债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形式,存在着潜在风险,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继续扩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也开始压缩.本文从我国国债发展状况入手,衡量国债的各个指标,讨论我国国债的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洁 《济南金融》2005,(10):31-33
国债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直接影响两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我国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骤增,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国债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形式,存在着潜在风险,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继续扩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也开始压缩。本文从我国国债发展状况入手,衡量国债的各个指标,讨论我国国债的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规模日益庞大,国债管理政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由于新旧体制和制度的转换与冲突,国债发行政策存在着一些有悖市场化原则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点探讨,旨在为国债发行政策的调整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金融自由化和加入WTO的必然选择。本在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对金融政策调整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中国商业银行适应金融自由化和加入WTO的必然选择。在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债业务对金融政策调整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债政策的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是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增债和扩支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逐步稳健后,作为其主力军的国债政策也应适时调整.应该逐步减少建设国债的发行,调整建设国债的投资方向;调整国债发行结构和持有者结构,创新品种;并且要加快财政支出体制改革,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同时还要注意国债政策与其它政策的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应关注挤出效应,递减效应、稀释效应等负效应,依据谈出条件,目前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尚早,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应适当调整国债的使用方向和重视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10.
国债除作为补充国家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以外,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投资品种,因此国债的管理政策既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也牵扯到财政。该文主要介绍了日本国债市场的发展史,以及日本在各个时期不同的财政政策和国债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1.
宏观税率对国债依存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逐渐淡出,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国债依存度Y为因变量,国债依存度的滞后一期Y1和宏观税率X1为自变量,通过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有效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税率对国债依存度存在着负向作用。本文通过以上结论,以期为政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曾经为拉动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的建设国债发行处于尴尬境地。因此,必须开拓新的国债投资领域,而推进小城镇向城市化转变将是国债投资的新领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政策,为有效增加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关注我国国债规模过大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对我国国债规模及结构等方面的系统分析认为:我国国债隐藏着很大的信用风险,并提出了化解和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晓琳 《税务纵横》2003,(10):19-20
由于我国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是以国债的大量发行和财政赤字的扩大为基础的,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超出我国财力所能负荷的范围与程度。于是,有人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问题。笔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是种短期政策,不会长期维持,但目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谈出的条件还不具备,应继续实施,发挥其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国债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各项工作要有一个新的局面。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3年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从发展趋势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难以淡出,国债投资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严武 《金融与经济》2001,(11):20-22
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满足了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货币需求。但是,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建设滞后,金融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和完善等原因,我国的国债市场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严武教授分析了我国国债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国债市场是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我国应从确定适度国债规模、合理运用国债资金、深化国债的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入手来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以更好地发挥国债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转机,但基础并不牢固.因此,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也应注意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这是最近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九五"回顾与"十五"展望论坛上,经济学家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国债税收平滑路径、我国国债与税收关系背景和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税收平滑在我国的适用情况,通过我国国债和税收政策的演变和背景,我们认为税收平滑在我国一直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当期不能简单地将国债增发和减税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两个互为补充手段。我国税收征收空间分析应侧重税收经济效应自身,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可平稳过渡为国债税收平滑路径的建立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税务(辽宁)》2003,(6):14-15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98年开始并实施至今的积极财政政策,更为国债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债市场获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20.
贾康 《中国金融》2004,(13):14-15
我国目前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其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长期建设国债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是国债投资、税收、收入分配、财政贴息补助、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组合,并不仅限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种形式,不同年度各种政策手段组合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