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轩宇  许年行 《金融研究》2015,422(8):141-158
实体经济的过热投资是否会导致股市出现“泡沫”进而引发股市的暴跌风险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层面考察企业过度投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从“代理理论”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种视角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过度投资显著加剧了股价未来的崩盘风险;(2)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而非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导致二者正相关的主要原因;(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过度投资对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且其对股价未来的暴涨不具有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过度投资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对于如何抑制实体经济投资过热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F-O模型对深发展1991~2010年的内在价值进行测算,然后实证分析股价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协整关系,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两变量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中国股市是无效市场。通过计算泡沫值发现,20世纪90年代,深发展的泡沫值非常高,进入21世纪后泡沫值逐渐降低,反映出中国股市逐渐走向价值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吴敬琏在接受采访时,讲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它降不下来,我是担心它崩盘。日本当年崩盘以后,到现在还没有起来。所以我想,宏观当局也不会采取措施。主动把这个泡沫捅破。泡沫这个东西最好不要形成,形成以后,就是要想办法让它慢慢菱缩。”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市长期以来整体股价一直偏高,存在很大泡沫成分,始于2001年的下跌,是一种泡沫破裂后价格本身价值的回归,这种回归是理性的,不应干预,并且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股市再次泡沫泛滥,以保证股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A股真的太贵了吗? 2007年1月,“股市泡沫论”又一次铺天盖地般地、黑压压地向中国股市扑来。 先是来中国股市抢买股票入市,居心叵测的罗杰斯说:“中国的A股太贵了”。当然,罗杰斯此语是在“就地还钱”,买家喊贵,再正常不过。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在房价回归中的职能定位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论 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一路狂飙。以上海为例,2002年上海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为4007.25元/平方米,到了2007年,平均销售价格高达8253.00元/平方米。转到2008年,中央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从2008年1月7日国务院重拳打击囤地行为,央行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火热的房价逐渐开始冷静,事态开始扭转。经历2008年并不辉煌的“金九银十”以后,房地产业进入了拐点期。  相似文献   

7.
近3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开始清理调整一批政策法规,市场环境日益有利于外商投资。 有专家指出,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新世纪前十年共需建住房约61亿平方米。中国百姓的住宅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房地产这块“大饼”,吸引了外商的眼球。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外资投资于北京房地产业的项目近20个,总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投资总额近30亿元人民币;厦门市有47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外资企业168家,占总数的35.74%;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国有、私营、外资“三足鼎立”的特点。 进入中国内陆房地产市场的外商,主要来自香港地区、新加坡和欧美。不但有房地产开发商,还有房产基金投资商。国际企业正图谋中国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8.
股市近来风云变幻,楼市也隐约出现拐点,笔者认为在这场机构(基金)与大小非泡沫博弈中,中国股市5000点不是底,这是中国非理性股市的回归,这个回归必然是痛苦的,温总理已在两会上强调"2008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宏观调控带来的银根缩紧,商品、地产及股票的价值回归,这导致中国出现一场空前的资金链危机.  相似文献   

9.
郭莉 《投资北京》2010,(5):14-19
房地产作为具有消费属性的商品,其价值必将回归理性。中国房地产去泡沫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不能一下把泡沫刺破,而需战术和战略相结合,让泡沫慢慢变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十条”开启了中国地产去泡沫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仍然坚持2002年底对“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泡沫”的判断。从我们当时给出的五个判断房地产是否有泡沫的标准看,目前泡沫有强化趋势。笔者把房地产此轮繁荣分为两个时期(大致划分):前期即从1998年房改开始到2002年上半年为合理的爆发增长期,动力来自住房体制改革和银行鼓励消费信贷的政策;后期也就是从2002年中期到现在,房地产在合理快速增长基础上出现了相当明显的“泡沫化”趋势,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主要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一直支撑着世界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然而,房价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持久地飙升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泡沫。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到法国、西班牙和荷兰,房市过热的情况比比皆是。既然是泡沫,终归就有破灭的一天。对此,经济学家们已经不再有分歧。  相似文献   

12.
基于SSpace模型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房地产基础价值看作一种状态变量,借助于协整理论,建立基于房地产供求的SSpaee模型,并利用卡尔曼(Kalman)滤波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1995~2007年间的全国性房地产进行了基础价值测度,阐明了全国性房地产泡沫的周期性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的全国性房地产泡沫已经出现,但是平均泡沫程度并不高;2005年以后,全国性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2005~2007年泡沫程度平均高达10.96%,并呈现不断放大趋势。房地产泡沫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高速增长和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过猛,房地产泡沫反过来还会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目前的全国性房地产价格正处于房地产实际价格和房地产基础价值相互抬升的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并未真正弄清“房地产”其实质内涵的情形下,就匆忙地发展房地产的实践而且很快达到了“极致”。引导这一实践的理论便是“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土地投机无害论”等,丰富的实践证明,以模糊甚至不切实际的无限夸大其辞的理论做支配,其房地产的实践必然是扭曲并背离实际的,引发中国房地产业的世纪悲剧也就不足为怪。由于房地产的泡沫,积累了数千亿计的不良资产,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积累了数千亿计的不良资产,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一世纪难题,确定积极的思路,选择务实的处置方式,对于彻底解决我们房地产虚假繁荣形成的泡沫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仅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有的尚须时日做更深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金额507.14亿元,净利润88.40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717.83亿,净利润116.00亿。在企业领导人王石的带领下,万科通过专注于住宅开发行业,建立起内部完善的制度体系,组建专业化团队,树立专业品牌,以所谓“万科化”的企业文化:简单不复杂、规范不权谋、透明不黑箱、责任不放任享誉业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兴办实业、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进出口业务、房地产开放。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投资咨询等。  相似文献   

15.
全面放松贷款利率的改革旨在通过结构性措施,引导预期,防止房价脱离经济基本面过快上涨而引发的不稳定伴随着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部分城市房价上涨比较明显及全国商品房目前在售面积总量大、增幅高的客观情况,目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论和崩盘论充斥着舆论界。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首先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经济政策解析及行业发展预测报告会”日前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在会上发言指出“2009年1~11月全国房价住宅销售均价达到46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价上涨了1000元/平方米,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余斌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占了投资额的1/5到1/4,房地产行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约6%(上海超过了20%),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达到60个。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年,同时也是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争议最多的一年,围绕“地产泡沫”争论不休,国外投资机构公布研究结果说“北京房产泡沫严重”,地产大腕根据自己的经验断言“房地产还要再好20年”,相关专家也出来说“北京房价符合价值规律”等等,一时间,房地产地产市场莫衷一是。但是,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泡沫之争”中,有两个重要力量是缺位的,一个是政府,控制着房地产最上游的资源——土地;另一个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购房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不断深入,对于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判断也见仁见智.特别是2014年二季度全国楼市成交量同比负增长,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下降趋势蔓延,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多项指标呈现增速放缓或下滑态势,“崩盘论”、“拐点论”等不同论调出现.鉴于此形势,开展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压力测试,评估不同压力情景下房地产相关信贷风险及其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融资》2005,(4):65-67
去年5月间,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44岁的谢国忠首次明确预警中国房地产泡沫。此言使谢旋即置身质疑与诘问的漩涡之中。究竟怎样看待谢国忠的“房地产泡沫论”呢?笔将网上的评论整理呈现读:  相似文献   

20.
争鸣     
《金融博览》2013,(16):10-11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在数个月内破裂,最长不会超过一年,这些都来源于致富欲望和超额货币。”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出席某庆典活动时再次唱衰中国楼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