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壮大实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往往就会阶段性地陷入盲区和“管理真空“.这时的企业,就像一个穿了新鞋子的孩子,喜欢时不时看看脚的同时却不知道怎么走好路了.这时企业就会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管理上的瓶颈.此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外脑“的帮助,二是“空降兵“的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2.
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员工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管理的复杂程度并非是线性的增加,而是会在达到某个"阈值"后遇到瓶颈.这时,就需要重构企业管理系统,采取不同的管理思路和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现在"博弈论"成为显学,似乎市场经济完全是在通过不断"博弈"才能证明自身强大.在企业管理中,供应链管理好像也是在"博弈",劳资双方好像永远都是在"博弈".本文想就"共赢"与"博弈"的问题谈谈企业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企业,当员工感到企业就是我的家时,员工就不会是"飞鸽牌",他们就会吃了秤砣铁了心,把企业看作"永久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进入工厂,在这个大环境中践行三十余年,渐渐摸进企业管理的门槛,窥见其中无限学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忠诚一词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频繁使用的流行词汇.企业要求员工忠诚,也追求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忠诚"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这两个领域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研究热点和实践重点. 近年来也有文章批评企业的忠诚计划,认为许多时候企业的忠诚计划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还会带来忠诚成本.这些批评者提出"忠诚"是有条件的,但始终没有人从根本上否定"忠诚".而笔者认为,无论对于员工,还是对于客户或是别的什么利益相关者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忠诚".管理者一味追求和依赖"员工忠诚"和"客户忠诚",只能将管理理论和实践引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家》2003,(3):48-49
“控制”是所有大企业面对的 共同问题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一个小企业做到一个大企业,从只做一个行业变成做六个行业,从只做一个业务做变成做上下游业务,这时都有一个权力下放的问题。这就会给集团公司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控制?哪些权力可以下放,哪些权力绝对不能下放?融资权、重要的人事权力肯定是不下放的,那么其  相似文献   

7.
企业绩效考核,到底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当前大部分企业年终考核主要是考核看得见的"结果",结果考核是一种"事后管理"的模式,弊端是会使被管理者为达到结果目标,做出一些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笔者认为绩效管理应该是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是结果考核。有好过程就会有好结果,如果不好的过程产生了好结果,这说明这种结果是偶然得来的或是投机取巧获得的,不可能重复,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正>员工不能认同公司的文化,企业就会形成内耗,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力量,但由于方向不一致,会导致企业的合力很小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少人都感觉"虚",不知道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所以也导致了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CIS混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标准化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实施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意义入手,阐述了企业管理标准化要从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三方面实践创新,同时,注重标准化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只有切实做好"三化管理",明确良好的效果目标,就能够有效而快捷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同现代管理理念本身是相同的.一个企业能够做到以人为本,那么这个企业就会蒸蒸日上,反之,它可能有一时的辉煌,但终将没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为了"事"的需要而去做人的思想工作,以达到实现某种任务或目的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忽略甚至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限制人的思想和行动,而是注重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谈到管理信息化,人们就会想到,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到底如何?人们就会想到“IT黑洞”,于是人们对信息化就裹足不前,拿不定主意。然而管理信息化毕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如何来避免“IT黑洞”就成为了管理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一位业务员如果经过五年左右的市场实践工作还得不到提升的话,就会成为企业中的"老油条"。提升无望使得老业务员选择放弃,开始听天由命,丧失了刚刚进入企业时的那股冲劲;手里掌握着企业的销售命脉,可以倚老卖老,也不用担心老板随便"炒鱿鱼",反倒是老板担心稍有不慎,老业务员时刻可能对老东家"掉转枪头"。老业务员的管理,委实让大多数企业头痛不已。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对其放任自由,得过且过;要么冒着其"投奔敌营"的风险痛下杀手,驱逐出列。  相似文献   

13.
鲁森特 《河北企业》2003,(12):13-13
<正> 在中国的传统企业中,员工习惯将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称为"领导"。而在现代新型企业中,尤其是外企,员工更多的是将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称为"经理"。表面上看,这仅仅是称呼习惯上的不同。但如果仔细分析,则可看到一些深层次的差别。所谓"领导"(Leader),很自然的会产生一种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感觉。对"领导"本人而言,自我感觉良好,希望能够"领导"一切。而为了能够"领导"一切."领导"就不希望和不欢迎被"领导"的人比他能干、比他学历高,不然的话,就很难"领导"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传统企业的"领导"不愿"领导"有真才实干员工的原因。另外一方面,由于"领导"总是高高在上的,因此他很少主动地去行使管理的职能。"领导"的工作主要是靠别人的报告,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如果财务管理发生紊乱,企业将失去自身免疫能力而产生隐患.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强,作业点分散,决定了此行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实行"铁"的纪律、"铁"的政策,才能把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克服掉,才能使企业运行正常化、科学化.近年来,我们在财务管理上不断改革、创新、探索财务管理模式.经实践检验,笔者认为,在财务管理上如果按"四铁"的管理模式,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成长的瓶颈 所谓"成长瓶径",也叫增长的"天花板",是企业发展停滞状态的一种现象.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一种难以突破提升的难题.很多中国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以后,就会进入这个瓶颈期.如果一个企业出现这种状态可以理解,但是整个中国家电企业全部集体进入瓶颈期,就应该探讨一下根源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16.
当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往往因为订单数量减少,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会选择裁员,并以此来降低成本.将那些老板们认为多余的人员精简掉,这一做法就好比是民间的"卸磨杀驴",就是说当一个人不再对企业有用时,将会面临被清除出去的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下次主人再有拉磨的活计,不知能否及时找到既合适又能胜任的"驴",同样,企业在危机中裁员的做法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远见》2013,(4):10-10
中国企业的创新要从盯市场、盯竞争对手转变为盯顾客,政府要放手让企业自己去搏,顾客才是中国企业新一轮创新的真正"指挥官"。寻求政府庇护,出台各种特殊政策,企业的竞争能力会大大退化。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铁道部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和交通运输的其他部门一样,就归一个委员会或归一个部来管,而铁道部必须是公司化、企业化,能发挥  相似文献   

18.
时下,在一些企业精细管理似乎走入了另一种极端,企业家行为渐趋事务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处处"指点江山",否则就有管理不深入、不到位之嫌。然而,企业管理有其内在规律,只有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才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否则,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这一现象的背后,就是企业家如何认识和把握细节与战略关系的问题。所  相似文献   

19.
某县有关部门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前不久联合举办一期融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为一体的技术监督知识培训班。开班那天,参训人员不足计划的二分之一。这是何因?培训班负责人找几位厂长、经理了解,一位厂长道出此中原委:现在搞市场经济,企业员工是干活的,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走。人员培训是赔本生意,谁干?持这种看法的企业管理者,并非少数。由此,笔者想起企业管理界的一句名言:"企业即人"。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已在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产生了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味地强调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而忽视情感管理的柔性和包容性,把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对立起来,那么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会产生隋感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