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本质上来说,粮食最低收购价与粮食保护价都是对农民粮食出售价格进行保护的形式,但粮食最低收购价与粮食保护价存在差别。第一、粮食保护价主要是政府定价和国有粮食企业垄断收购;而最低收购价是建立在放开收购价格、收购主体多元化、收购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基础上的;第二、粮食保护价政策执行主体是所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最低收购价政策则是由国家指定的个别粮食企业人市收购;第三、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收购资金是由农发行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供应贷款,实行敞开收购。而最低收购价则规定当价格回升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以上时,执行最低收购价格的企业可以终止收购。  相似文献   

2.
孟雷 《中国改革》2003,(7):28-30
所谓的“直补”,即把国家通过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以间接补贴农民的暗补方式,改为将保护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以现金形式直接补给农民。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动.表面上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方式的调整,背后却附加着“两放开。——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  相似文献   

3.
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经济效应从本质上来说,粮食最低收购价与粮食保护价都是对农民粮食出售价格进行保护的形式,但粮食最低收购价与粮食保护价存在差别。第一、粮食保护价主要是政府定价和国有粮食企业垄断收购;而最低收购价是建立在放开收购价格、收购主体多元化、收购市场充  相似文献   

4.
政策导向     
朱镕基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为了调动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必须调整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形成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动力和机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大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  相似文献   

5.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了调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必须调整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形成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动力和机制。他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大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粮食供求形势下,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偏大,不分品种和品质,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律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既不利于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又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国家财政负担越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统一认识,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和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确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粮改政策,紧紧抓住“三项政策、一项改革”这个重点,对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粮改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容:三项政策,一项改革(1)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政策和关键环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今年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则是落实朱镕基总理提出的“三项政策”:按保护价放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收购点是粮食流通的首道关口。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一是要按保护价收购,如果不按保护价收购而是乱定价、侵权价收购,势必侵害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影响粮食  相似文献   

8.
《齐鲁粮食》2003,(7):44-44
从6月1日开始,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扩大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主要内容包括:“两放开、一调整”。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农民余粮;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并与其他粮食经营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9.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而敞开收购是贯彻执行三项政策的基础,是实现垄断收购掌握粮源的唯一措施,是控制粮食市场的有效途径。今年...  相似文献   

10.
一年多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正继续贯彻“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并制定了新的措施,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完善粮食超储补贴办法,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研究陈化劣变...  相似文献   

11.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笔者对广西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调查情况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自身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基本实现了收储业务与附营业务分离,转换经营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收购环节的政策性与销售环节的商业性之间存在矛盾。在现行的体制下,一方面,在收购环节,定购粮的收购价格、收购任务以及保护价粮的收购价格等都是政府统一制定的,企业必须按要求常年敞开收购,无权决定收多少粮、收什么粮或者按什么价格收购,具有强烈的政策性和强制性。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企业能否把粮食顺价销售出去,是获利或是亏损(潜亏),主要由自己承担,属于市场行为。收购环节的政策性与销售环节的商业性这一矛盾,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上脱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友》1998,(8):7-7
朱基总理1998年6月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好当前粮食购销工作,要抓住重点。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贯彻三项政策,加快自身改革”,即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朱基指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实行粮食顺价销售的基础;实行顺价销售,是粮食收储企业不发生新的亏损、并逐步消化过去亏损挂账的关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防上发生新的亏损和挤占挪用,…  相似文献   

13.
一  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扭亏为盈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粮食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但近几年来其效果并不理想 ,除粮食市场疲软、粮价连续 4年下跌的客观因素外 ,相关粮改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是其重要原因。1 .国家实行粮食定购制度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计划性与现实粮食经营的市场性 ,使粮食购销企业无法避免新的亏损。政府对农业税征实 ,对农民的余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粮食企业对收购价格、品种、数量、收购时机很难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政府的定购价、保护价都是一年一定 ,而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粮食流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收购难把握、销售难操作、资金难解决。现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政策,谈点个人见解。一、问题及成因1.“赚钱的粮没收到,收到的粮赚不了钱”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意味着早籼稻收购市场的放开,而中、晚稻仍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使得粮食购销企业难把握。具体表现在:一是“放开了的品种收购资金被管死”。早籼稻放开收购后,收购价格由市场形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要能购得进销得出,必然有利润。…  相似文献   

15.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购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本人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对贯彻三项政策和加快粮食企业改革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看法。贯彻落实三项政策和加快粮食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保护农民积极性,掌握  相似文献   

16.
当前,粮改正处于攻坚阶段,粮食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粮食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由于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较低,粮食转化程度不高,粮食生产与市场脱节,粮食品种、质量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矛盾,粮食部门库存爆满,大量积压,收购仓容紧张,粮价持续下跌,顺价销售更加困难,潜亏严重。党中央、国务院认真总结了一年多来粮改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出现的问题,及时出台了国务院11号文件,在坚持“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保护价收购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和财政补…  相似文献   

17.
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促进 粮棉流通。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角度讲,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核心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这项政策不仅符合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现实情况,有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而且符合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国家保护农民利益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基本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十分正确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彻…  相似文献   

18.
2002慰问信     
《齐鲁粮食》2002,(1):1-1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和广大粮食干部职工乘势前进,与时俱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粮食改革政策措施。按照省局年初提出的“一个深化、一个加快、二个加强、三个确保”的总体要求,以落实“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出售余粮的要求,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1.补贴方式我国目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而保护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数则由财政以风险基金的方式补贴给负责执行此政策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用于购进后未销出的超储粮食贷款利息、保管费用、购销经营费用及企业管理费开支,即将补贴用于流通环节,简称为价格支持。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保护价收购量、年末库存量等为依据计算补贴基数,实行“包干使用”的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即:省对地市州包干,地市州包干到县区,而县区则对粮食购销企业据实结算。2.利①确保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的贯彻实施,维护生产者利益;②有利于加…  相似文献   

20.
浅谈粮食企业与粮食收购“保护价”卿尚毅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其种粮积极性,在粮食丰收,粮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国家出台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不仅使农民能增产增收,而且国家给粮食企业一定的补贴,收粮单位也不会吃亏。但是,执行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