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刊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文件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决定从今年起,在广西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取消粮食定购任务。从2002年开始,全区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每年购粮不再向农民收购,但公粮的征收额度不变。(二)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经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粮食经营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按照国家规定从事粮食收购。(三)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购销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粮食企业按照随行就市经营粮食。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后继续保留公粮结算价格,以便统一公粮结算标准。广西还同时明确了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一)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适当增加全区储备粮规模,使全区的地方储备粮规模由5亿公斤增加到7亿公斤。健全区内各级储备粮管理体系自治区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对已上收的自治区储备粮库人、财、物由自治区储备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管理继续抓好粮库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还应保留和扶持一定规模的国有骨干粮店、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购销企业。凡属政策性的粮食供应,原则上统一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二)...  相似文献   

2.
问题思考(一)浓厚的"乡土氛围"形成自我封闭,弱化了西部地区的大开放、大市场意识。(二)短缺的人才资源和畸形的人才结构,制约了国有粮食企业实现"两个转变"。(三)劣势的粮食购销企业缺乏力量和优势整合,只能以简单的经营手段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四)落后的粮油工业(包括食品工业)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中,难以正面抗衡外来产品的冲击。(五)杂乱的产品品牌缺乏拳头优势,在酷烈的商战中难以在外部市场崭露头角。对策思考(一)强化市场意识,树立全新观念,在大开发中寻求粮食流通搞活的途径和转折点。西部粮食企业特别是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当阳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该县粮食局为了改变粮食购销企业举步维艰的局面,从1998年开始,积极探索深化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的途径,初步建立起新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经济的发展。一、主要做法(一)重组粮食购销企业。将原有按行政区划建立的15个粮食购销企业根据商品合理流向的需要重组为9个。以收购量和储存量对各购销企业实行定员。(二)全面实施职工“改姓”,建立企业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1999年机构改革中,在全市购销企业的1444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分流746人。20…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难以到位1.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下简称“购销企业”)自身的改革现状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政企难以分开粮食主管部门对粮改要求还不适应,有意或无意参与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粮食主管部门的人员工资和经费有的没有纳入政府序列,依赖购销公司解决;粮食局与购销企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仍兼任购销企业负责人。二是人员难以分流。一方面由于粮食附营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经济实力远远不及购销企业,职工不愿去。另一方面再就业比较困难。虽然政府实施了再就业工程,但僧多粥少,且购销…  相似文献   

5.
《齐鲁粮食》2006,(9):4-10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是“三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老粮”问题,几年来全省粮食系统共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人”问题,全省共筹集改革成本18.1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退休、内退等15535人,累计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91894万元。在粮食职工依法纳入地方社保体系的基础上。分流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其中新组建购销企业竞聘安置17350人。新经营实体和原经营性企业安置10703人。“老账”已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划转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到6月底,全省累计剥离、划转政策性财务挂账85.2亿元。  相似文献   

6.
《福建粮食经济》2001,(4):36-37
浦城是产粮大县,年均粮食购销量达1.1亿公斤以上。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粮食企业人员多、包袱重,企业自身改革、特别是人员分流难度相当大。为实现企业改革、人员分流基本到位的目标,该县面对现实,重新修订了粮食系统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分流方案,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去年6月份付诸实施,至11月10日止,全系统分流人员552人,其中购销企业分流478人(含内部退养50人);非购销企业74人(含内退11人)。工作虽有困难,但还是比较平稳顺利。  相似文献   

7.
《齐鲁粮食》2007,(3):9-16
一、2006年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一是成功破解“三老”难题。累计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粮”库存压力彻底解决。“老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粮食企业重新竞聘安置近3万人。“老账”近90亿元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其中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财务挂账30亿元。二是企业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对162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重组粮食购销企业713家。其中,国有独资或控股284家。三是进一步奠定了粮食事业发展的基础。广大粮食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多地运用市场和法律的办法、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工作: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2004和2005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批示我省粮改经验,全国县级国有粮食购销改革现场会2004年在我省召开,我省去年还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齐鲁粮食》2006,(3):6-14
一、2005年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截止今年2月底,全省17市中有11市118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省1380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1251家完成改革改制,分流81094人,其中身份置换70641人,基本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一是全面贯彻省政府一系列会议精神。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调度贯彻落实情况,两次下派督查组,下发督查:号报,督促面上工作。二是坚决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改革成本筹措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前销区企业经营与银行监管的难点和问题1、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处于停滞状态。具体表现:一是政企没真正分开,仍然是粮食局、购销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二是企业原有人员过剩,分流人员不到位。江源县粮食收储企业在册人员达2000余人。全县库存商品量仅有5631万斤,人均经营量仅占2.8万斤,无法维持生存。粮食局长办公室天天有上访的要工资、要饭吃,到年节几百人的上访队伍闹政府。全县5个粮食收储企业全部拖欠工人工资,有三个粮库拖欠工人工资长达24个月。2‘粮食购销企业经营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10.
一、新形势下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着良好机遇:一是“三老”问题已基本解决。几年来的攻坚破难,在职职工有偿分流、大龄职工内部退养、离退人员社会统筹,基本解决了企业“老人”问题;陈化粮的集中拍卖和保护价库存粮食的锁定  相似文献   

11.
购销企业租赁经营盈亏核算存在的问题1.购销企业租赁经营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江苏省建湖县粮食购销企业实行的是承租经营的模式,在租赁经营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承租者短期行为严重,缺乏积累意识;二是缺少做大做强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中央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划分粮食产区和销区,实行不同的政策。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产区仍坚持“三项政策、一项改革”。销区(省)内的产粮县,既不能按销区政策平稳过渡,更无产区的优惠政策,将给粮食生产、流通和农民收入带来不利影响,应引起特别关注。一、不利影响1.粮食生产由市场调控,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加入WTO后,进口粮食增加,粮食价格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再难维持较高水平。粮食生产和流通必将受到冲击,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相应受到影响。2.购销市场化,给粮食企业带来的冲击①购销活动受…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化经营管理的需要,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一、“三旧”“三多”处境艰难粮食部门长期形成的“三旧”“三多”问题,是其处境艰难的重要原因。(一)“三旧”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干部职工安于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二是管理模式陈旧。机构臃肿,政企不分,几十年没有变化。三是经营机制陈旧。计划购销,盈亏与已无关,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二)“三多”一是亏损多。我市库存商品粮5800多万公斤,都高于市场销售价,将造成亏损2000多万元。二是不良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在减员分流、竞争上岗、建立激励的用人机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尚未触及到产权,企业很难适应国家粮食政策决定其走向市场的要求。根据中小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也应本着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做文章。   一、主要做法:   (一 )择优扶强,壮大购销企业规模   要借国家对购销企业布局和规模调整之机,选择本地区较具规模、有竞争实力且有发展优势的购销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抓住当前大举建库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建仓指标,扩大仓储规模;二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粮食流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收购难把握、销售难操作、资金难解决。现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政策,谈点个人见解。一、问题及成因1.“赚钱的粮没收到,收到的粮赚不了钱”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意味着早籼稻收购市场的放开,而中、晚稻仍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使得粮食购销企业难把握。具体表现在:一是“放开了的品种收购资金被管死”。早籼稻放开收购后,收购价格由市场形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要能购得进销得出,必然有利润。…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粮食学会召开2002年度秘书长工作会议11月1日至4日,四川省粮食学会在成都召开了各市、州粮食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省粮食学会秘书长梅世华代表秘书处对2002年全省粮食(经济)学会工作作了总结,对2003年学会工作作了部署,强调了新的一年学术研究的重点:一是未来一年粮食产需形势及市场粮食价格基本走势;二是市场化条件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三是市场化条件下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换问题研究。对省局完成的研究课题,会议进行了讨论。代表们认为,课题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相似文献   

17.
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如何加强厂库合一企业的信贷管理?笔者对中储粮郴州直属库、市国储一库、市方利米业公司3个厂库合一企业进行了调查。1 主要特点1.1 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强 一是信息灵。均地处郴州城区,交通便利,收购、调销网络广、信息来源快,能准确把握市场;二是设备新。拥有现代的加工设备,年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在本地区具有领先地位;三是管理严。在  相似文献   

18.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的“三老”问题和企业经营模式,一直是困扰粮食部门的老大难问题。四川省泸州市在改革中探索前进,成功解决了这一系列难题。他们的改革,被人们称为“泸州模式”。泸州市从2002年1月1目起,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泸州市粮食、财政、农发行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粮改中各种矛盾和困难,探索出了一条产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实践证明:改革后粮食市场平稳,粮价逐步回升,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盈利;老粮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粮改的深入 ,农发行和粮食购销企业均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 )农发行保本经营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目前农发行存在贷款资产效益不高 ,财务收支状况不佳 ,筹资成本偏高 ,财政 (风险基金 )补偿不及时等不利因素 ,保本经营根本无法实现。   (二 )粮食购销企业亏损挂账继续增加 ,对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国务院国发 (1998)15号文规定 ,1998年 6月以后粮食购销企业不得发生新的亏损。但是 ,由于粮改工作严重滞后 ,富余人员分流工作进展缓慢 ,企业开支的固定费用基本没有减少。同时粮食顺价难…  相似文献   

20.
一、湖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际化粮食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陈化粮食价差损失补贴难落实。国务院国发(1999)11号文件根据粮权所属将陈化粮食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储备粮陈粮、地方储备粮陈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周转库存粮陈粮,并规定"销售陈化劣变粮发生的价差亏损,属于中央储备粮的,由中央财政负担;属于地方储备粮的,由地方财政负担;属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周转库存粮的,由粮食风险基金适当补助。"但地方储备粮陈化粮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周转库存粮陈化粮由于积累多年、历史包袱沉重,而地方财力又相当有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也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