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用衍生工具是近十年美国银行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针对我国商业信用风险普遍存在的现状,运用信用衍生工具的信用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和信用期权三种形式可以将商业信用风险有效转移.在运用中应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规.  相似文献   

2.
信用衍生工具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从金融工具中被剥离,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者主要有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和基金经理等。他们希望通过交易来满足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如管理信用额度、监管资本的冲抵情况、降低风险率、提高资本回报、管理资产负债表、进行组合避险等。本文介绍了信用违约互换等四类信用衍生工具,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了银行等交易者可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达到以下目的:包括控制贷款、信用卡、票据信用风险、提高资本回报率等。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信用衍生工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岗 《开放导报》2004,(5):99-103
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地解决风险分散和业务扩张间的“信用悖论”,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灵活性。对交易结构、衍生风险和定价方法进行科学设计,是信用衍生工具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本文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认可的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率互换和信用关联票据三种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结构、衍生风险、定价模型和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下行和供给侧改革的环境下,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增加,信用违约风险加大,受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自身的经营管理等原因,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帮助银行降低贷款风险,减少不良贷款,促进银行健康发展。文章深入分析了银行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及其原因,并结合区块链技术从应区块链去中心化、跟踪贷款去向、动态信用评级、放贷行业选择多样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际 《西部论丛》2007,(1):66-67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双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款而构成违约。这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双方遭受损失。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者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信用风险。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的危机研究表明,当前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就是信用风险的加剧。因此,  相似文献   

6.
单双  毕秋香  胡挺 《南方经济》2020,39(2):36-55
信用债违约不完全依赖于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投资者无从得知企业兑付意愿,且我国市场信息披露与违约追偿机制尚不完全,市场价格与外部评级反应延迟,投资者信息认知不同,因此对违约判断存在异质信念。针对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市场的信用债违约风险模型,将Giesecke(2006)中关于企业违约阈值预期的均匀分布假设拓展到一般的Beta分布,通过Beta分布的方差刻画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强度,并给出条件违约概率和信用价差的一般解析表达式。数值分析指出,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短中期信用债影响较大,异质信念越高,信用利差越大;在接近违约时,异质信念会造成违约风险预期的低估。通过我国市场真实信用案例的实证检验,模型可以较早预警信用事件,且精度优于已有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债券违约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比较普遍,因此信用风险成为各大金融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为降低信用风险,银行在充分了解市场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措施,初步取得较好效果。下面围绕信用风险展开讨论,对其内容进行介绍,并提出几种分担机制和会计处理实务的相关措施,最后结合相关案例对风险缓释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8.
刘红  陈丽伟 《现代乡镇》2009,(10):15-17
信用衍生产品是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规避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基本、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它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对手或债务发行人违约或信用品质潜在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1992年,在巴黎举行的ISDA(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9.
刘莉  彭建坤 《特区经济》2005,(6):316-317
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指银行信贷方面的风险。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都是负债经营的金融机构,本身就面临着信用风险的冲击。随着保险公司的各种资本在资本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主要指养老金和寿险)、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重视以及各种信用保证保险(包括车贷险,住房按揭保险等)的出现,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自2001年来全球经济萧条,安然、世通电讯等公司纷纷倒闭,信用风险又创新高。继90年代的信用危机高潮之后,2002年的违约率高达12%,使不少保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最近在我国频繁暴光的车贷险的信用风险给产险公司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和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在国际银行业结构变化、新巴塞尔协议风险资本要求出台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的背景下,如何改善已有的信用风险内部度量模型对我国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能够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值的违约贷款赔付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赔付率分布的若干特点,如赔付率的波动以及赔付率与预期违约概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准确的衡量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沪深两市选取40家中小上市公司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根据这40家公司2012年至2014年的违约状况对KMV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违约点DP=1.50SD+0.77LD,说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整体的信用风险大于国外公司的信用风险。依据得出的违约距离值设置出两条信用危机预警线,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提前发现中小企业的信用危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损失最小化。  相似文献   

12.
张瑞杰  刘倩 《北方经济》2006,(11):55-56
一、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迫切性和意义 (一)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为核心的,因此,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将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银行信贷面临四种风险,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提前偿还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张梅 《科技和产业》2012,12(1):119-124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宏观经济因素波动是导致银行产生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进出口大幅下降,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面临怎样的信用风险?本文在评介现有的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并用实证证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宏观压力测试方法可以对出口大幅下降展开有效的行业内生影响分析并分解到每一个企业身上,从而为银行分析贷款不良率,管控信用风险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其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因此,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必须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5.
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由于债务人违约或债务人信用等级或履约能力发生变化造成损失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风险主要源自借款人违约或资信恶化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日趋多样化,信用风险不仅产生于传统的贷款业务中,而且在票据贴现、透支、开立信用证、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同业拆放、债券包销、担保等业务中也涉及到实际的信用风险。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则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因为从组合投资的角度看,资产组合的价值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发生变动,而且,交易对手履约的可能性也会因信用等级降低、盈利下降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给资产组合带来损失。笔者认为,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除管理重点在内外部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金枝 《中国经贸》2013,(12):66-6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GDP增速显著放缓,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社会信用危机已经显现,其中企业问的商业信用危机尤为突出。企业作为信用主体本身也在饱尝着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企业信用管理的严重滞后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瓶颈。因此,如何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防止和避免商业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助推金融危机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主要手段,信用违约互换合约(CDS)由于其种种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介绍了CDS的基本概念,并以银行贷款详细介绍了基本的CDS合约实际操作流程,解释了合约对信用风险买方和卖方的作用;同时联系最近的金融危机,并举例美国花旗集团的巨幅亏损,侧面揭示CDS助推此次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详细分析了CDS合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信用衍生产品、合成CDOs与信用风险转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银行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其风险暴露.本文介绍了银行在转移信用风险时所使用的基本的信用衍生产品以及合成CDOs,并对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古老的风险之一,它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更一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履约能力变化而产生的债务市场价值发生变动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古典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一种专家制度。在信贷决策过程中,它的资产风险审查是基于一批资深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如传统的“5C”评估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是定性分析方法。虽然在信贷决策和风险分析过程中,专家也委用到很多财务比率信息,并对其进行比较,如根据企业的营运资金和现金流量判断其还款能力等,但更多的还是对借款动机、业务和战略评价、企业管理层、行业特点等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为现代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并互许多好的思想现在仍被许多银行所采用。然而,不可否认古典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成本高,容易造成信贷集中,主观判断的变数较大,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了银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非预期风险,如在美国1989—1992年的房地产市场危机,80年代的拉关债务危机,以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信用风险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为此,许多国际大银行纷纷开发自己的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型,量化分析技术越来越成为研究的主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巨大的潜在信用风险,互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强,所以从技术上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巳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不良的信用质量以及脆弱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主导性原因之一。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信息披露,包括信用暴露的程度,信用风险管理的充足性,对于社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评估银行的外部条件、经营业绩以及长期生存的能力,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原先隐藏在银行体系内的信用风险将逐渐的暴露并开始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科学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对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一个有效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披露;第二个方面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披露;第三个方面是信用暴露程度的披露;第四个方面是信用质量的披露;第五个方面是收益的披露。本文则是在信用风险披露的国际经验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对我国国内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