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进而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落实。要提高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的竞争力,政府应支持扩大流通产业规模,打造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品牌;加快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根据中部地区环境差异,打造有特色的中部地区流通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在中部6省陆续批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区域规划,积极促进和推动了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水平和质量。中部6大重点改革试验区扩大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的区域功能和战略意义研究表明,中部重点试验区是推进中部改革开放与加快中部崛起的实验区,以鲜明主题承载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为促进中部崛起提供经验和示范;中部重点试验区是带动中部崛起的强力引擎,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中部6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重塑了中部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中部重点试验区位于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密集地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都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肩负着带动整个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职责。  相似文献   

3.
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如何发挥中部地区合力,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促进中部地区良性发展;如何整合中部地区资源,构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提升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如何处理好中部地区崛起与协调发展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期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曾柳媚  秦茂林  彭睿 《企业导报》2012,(17):124-125
随着中部地区的崛起,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从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中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出发,综合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现状,并为促进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提出了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的条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智辉 《企业经济》2005,(7):119-120,41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中部地区各省谋划未来经济蓝图的重要指向。中部崛起要依靠中部各省苦练内功,发奋图强,但中央适度倾斜的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WTO和市场经济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对中部地区予以财政、税收、金融、外企、土地等政策上的适当优惠,对于改变“中部凹陷”局面,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了实现中部崛起,对中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是重要的政策举措。但是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中部崛起具有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型增值税、资源税及所得税等方面。为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应对中部应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完善中部的资源税;对所得税实行优惠。  相似文献   

7.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中部地区崛起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关键举措是中部地区不断协调区域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战略研究需要深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大中部地区的概念,并指出大中部地区的确存在"中部塌陷"的现象,这里人口占全国的一半还多,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只有大中部兴,全国才可能兴.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中部崛起的意义、目的和途径,并系统地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突出,"三农"问题是中部崛起的重点和难点。促进中部崛起,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中部地区的技术跨越与和谐崛起。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之后,湖北省要求武汉做中部崛起的“领头羊”。武汉表示“中部崛起,武汉先行”的同时,其它中部5省及省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率先崛起的目标。从现实来看,武汉在中部最具实力也最具发展潜力,但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必须要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城镇化演进特征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城镇化是国家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的重要生长点。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部地区城镇化全面跟进,加速发展,使中部地区城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新型城镇化作为中部地区跨越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形成了有力支撑。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中部地区城镇化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呈现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开放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世秀 《物流科技》2009,32(12):106-107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能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中部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剖析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战略高度整合资源统筹发展中部地区物流,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第三方物流等物流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原因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艳 《企业导报》2009,(6):119-120
在中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一直是中部崛起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但通过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数据分析,却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问题,这种融资困境会影响中部地区的企业成长和行业发展。对中部地区的融资问题而言,政府、银行、企业均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是政府支持和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了实现其目标,必须对中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中部崛起具有诸多不利影响,表现在生产型增值税、所得税及资源税等。本文认为,为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应对中部应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完善中部的资源税,对所得税实行优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步伐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发展似乎“无人问津”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针对中部六省的经济现状和各自地理位置,分析其空间特征,中部六省自己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因素导致中部经济“塌陷”的现象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部崛起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统筹区域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中部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其贫困人口总规模虽然低于西部地区,但密度较高,2004年中部地区这一指标是西部地区的4倍。因此,加快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中部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的难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以加快中部贫困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一、中部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的难点除西部地区外,中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中实施绿色管理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中部崛起应具有崭新的发展思路。绿色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是21世纪管理的必然趋势。文章将中部崛起与绿色管理相结合,在分析中部地区实施绿色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中部崛起中实施绿色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吸收和利用外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部地区存在的"技术缺口"和"管理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盲目的引进外资和利用国际直接投资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中部崛起"引进外资的瓶颈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明确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的12项主要量化目标和一系列任务要求,提出2020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目标。河南虽然在中部六省中GDP总量达到1.9万亿人民币,但距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期望仍相差甚远。十二五是河南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中部崛起,为实现国家对河南的殷切希望,有必要对河南十二五经济发展前景作深入的分析,为中原振兴,为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一个FDI、人力资本与河南省内生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对FDI、人力资本与中部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积极支持,抓紧研究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这次会议以来,国内政界和学界关于中部崛起的讨论和呼吁此起彼伏,中部崛起的决策几次出现在中央领导人的正式报告中,但目前还基本上处于务虚阶段,缺乏推进中部崛起的具体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为推进中部崛起政策早日形成,中部崛起战略尽快实施,本刊特约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新木教授撰写了此文,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分析中部崛起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