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原则,但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的有关内容却有悖于公平与效率原则,影响了个人所得税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此,应改革并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扣除项目和扣除方法,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2.
曾惠芬 《时代经贸》2008,6(19):136-137
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免征额)从1600元提高至2000元。然而,该标准实施半年后,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呼声就不断响起。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标准应该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税收的公平原则,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166-167
以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起到的无法取代的作用为切入点,说明个人所得税中运用免征额的意义,并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免征额的历史沿革中总结出经验及教训,分析说明各收入阶层的纳税人的税负减轻状况的差异,还有部分高收入者税负是否提高,以及是否税负横向公平等客观事实,提出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不应搞全国同步走,并提出了有关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税收理论把个人所得税划分为综合、分类和混合税制三种类型。我国理论界在个人所得税效率和公平的认识上也存在误区:一方面认为分类税制征管方便,成本低;另一方面认为分类税制可以区别征税,能更好地处理公平问题。事实上,个人所得税从是否分类和是否累进征税两个维度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从征管效率看,综合税制要优于分类税制,比例税制要优于累进税制;从公平角度看,综合税制也更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精神。所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综合比例税制。近几年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免征额进行了两次调整,主要是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调整基本上与税刺改革的效率和公平目标无关。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税制类型,采取整体推进全面改革的方式。同时,改革中应该警惕利益集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关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规定,存在着免征额偏低、以个人为扣除单位不合理、扣除项目和标准不明确,难以体现生计需求、全国实施统一的免征顿不能综合考虑各地的生活水平、居民收入和基本生活支出水平的差异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也给税法的适用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树艺 《时代经贸》2010,(16):182-182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关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规定,存在着免征额偏低、以个人为扣除单位不合理、扣除项目和标准不明确,难以体现生计需求、全国实施统一的免征额不能综合考虑各地的生活水平、居民收入和基本生活支出水平的差异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也给税法的适用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功能。我国个人所得税是于1980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调节收入分配的需要而产生的。2008年3月1日,个税免征额从每月1600元调至2000元,实施新的免征额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2008年上半年税收数据,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7.3%,比GDP10.4%的增速快一倍多,且随着CPI的上涨,居民实际收入在下降。免征额再一次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居民关注的焦点,学界也特别关注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个税改革,这个几乎涉及每一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已经被中国政府锁定为今年民生的第一件实事.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质上已经是千疮百孔,既不公平也缺乏效率,亟待改革.问题的根源显然在于税制类型选择上的错误,绝不是仅靠某一方面的调整就一了百了的.提高免征额也只能算是隔靴搔痒而已.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是中国早已确立的改革目标.本文主要对我国现行分类所得税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模式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调节再分配的重要工具,个人所得税发挥着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为1600元,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但1600元的免征额仍然不尽合理,不够人性化。参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启示如下:我国个人所得税应缩减税率级数,拉大税级距;应更加明确规定税前可扣除费用项目。  相似文献   

10.
余萍 《时代经贸》2011,(14):216-217
个税改革,这个几乎涉及每一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已经被中国政府锁定为今年民生的第一件实事。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质上已经是千疮百孔,既不公平也缺乏效率,亟待改革。问题的根源显然在于税制类型选择上的错误,绝不是仅靠某一方面的调整就一了百了的。提高免征额也只能算是隔靴搔痒而已。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是中国早已确立的改革目标。本文主要对我国现行分类所得税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实行分类综合所锝税制模式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结构性减税就是要在税收总规模不变甚至适当增加的前提下,削减一些特定纳税人或特定税收项目的税负,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削减中低收入者缴纳或负担的税收;在减税的方案上,主要是降低对人民衣食住行课征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全面推开“营改增”,适时调减企业所得税税率,并在工薪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加进个性化的费用扣除标准。上述降税的收入损失可以通过提高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的办法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个税起征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种方法,即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劳动就业率、社会公平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相互关系。本文以搜寻和匹配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对分级税率和税级距的设定,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计算结果显示:(1)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空间并不大。(2)提高起征点可以增加就业,若将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2800元,就业率可以提高两个百分点。但起征点从2800元再继续提高,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就微乎其微了。(3)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公平。因此,要兼顾社会公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宜过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不应该强调起征点,以家庭作为课税单位才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从税种差异视角分析了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变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税负转嫁能力。具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或税负转嫁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所得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始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所得税有效税率的降低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内外部融资能力来促进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特别是当企业债务风险相对较低时,所得税有效税率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效果会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上升而增大。本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税种的税负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为减税助力企业投资提供了新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这一现象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企业负担是否加重等问题的思考。从税收负担、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转移支付的公平效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新疆财政收入增长过快的同时也加重了企业负担,且受新疆特定产业结构和分税制的影响,地方财力有所削弱。对此应当从产业政策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Annual wealth tax is back on the policy agenda, but discussion of its effect is not well informed. When standard methodology is used and wealth‐tax burdens are measured against annual individual income, it is found that a large share of the tax burden falls on people with low incomes. In this study, we use rich Norwegian administrative data to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wealth tax under several different income concepts, ultimately measuring income over the lifetime of family dynasties. When measured against lifetime income and lifetime income in dynasties, wealth tax is mostly borne by high‐income taxpayers and is seen as clearly redistributive.  相似文献   

16.
江月 《经济与管理》2008,22(4):73-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降低税率、减少级距”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未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收入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美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改革过程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免征额和初始税率、最高边际税率累进数及管理成本等因素的确定,选择有波动的减速累进路线。  相似文献   

17.
李嘉明  李苏娅 《经济与管理》2005,19(6):33-35,4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已经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工薪起征点过低是目前个人所得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工薪起征点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势在必行。对此提出了工薪起征点的调整方向,并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工薪起征点调整后对企业净利润和分配政策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是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期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趋于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然而就中国现状来看,它不仅没有起到公平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因此,中国个人所得税模式改革取向,应是个人所得税的工具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快速增长,如何通过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管理以减少税收收入的流失,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不健全、处罚措施力度薄弱、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革税制、加大惩罚力度、改革税收征管模式等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产业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但它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某个角度上说,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有必要对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扶持的措施是完善税收政策,改革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更加有利于IT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