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汉代西北边地物价考——以汉简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集中梳理了汉简中记录的有关当时人们衣着、饮食、起居、出行及所用器物等方面的物价资料,试图勾勒出汉人在这些方面的基本消费状况,进而深化我们对汉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日益丰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黑龙江产粮大市绥化多家种粮大户、合作社等的调研表明,新型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种粮效率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又面临农机具缺乏、资金不足、保险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中国需进一步加强财政、信贷支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天津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持续降低。服务业内部各分类部门实际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服务业。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持续推进;就业结构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服务业整体结构更趋于协调合理。文章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并没有对其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偏离——份额模型分解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天津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其内部各行业内生增长效应,总结构变化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笔者认为,天津没有必要把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作为产业政策的着力点,提高服务业各行业的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建筑业和高科技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代表,使用Geweke的线性反馈模型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增长对实际工资的贡献,发现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力要高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但劳动生产率对工资的推动力不及后者。但在绝对量上,两个行业无论是工资对劳动生产率还是劳动生产率对工资的影响值都不大,说明目前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并未成为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且劳动生产率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行业间收入差距,但即使是在没有行政垄断的行业,生产率差异也不是构成行业间收入差距(或劳动力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集中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此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推演出"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方式"的结论。实证研究也显示,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在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方面的优势,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化、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的资本深化确实提升了上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由此可引申出关于其他省区未来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璟  孙鹤  张毅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0-123,142
以云南省的粮食供求为研究对象,就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讨论了影响云南粮食生产若干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应用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对云南省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和人口进行预测。通过估算云南省未来粮食需求状况,就云南省未来的粮食供求平衡进行了测算,认为云南省未来粮食供求的格局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区域性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粮食经纪人作为一种粮食购销中介,一直存在于粮食流通产业中,但却很少在经济学范畴内引起讨论.在当前粮食流通产业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粮食经纪人有着特殊的存在形式.本文从产权和交易费用角度出发,系统地阐释粮食经纪人在粮食流通产业中的市场定位;通过对不同的粮食经纪人合约形式进行比较,具体解析当前粮食流通产业中粮食经纪人合约形式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粮食经纪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闽江流域上下游之间自明清以来长期存在着倾斜性的经济联系,具体表现为上游向下游输出较多的产品,而下游对上游输出则少,原因在于两地自然条件上的差异。这一倾斜性联系在进入近代后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原因为流域区域化之后的整体特性,即对域外进出口贸易的高度依赖性。此外,近代闽江流域社会环境的恶化及区域中心城市不能发挥核心辐射功能是闽江流域上下游间倾斜性经济联系持续存在且不断加大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其经营效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粮食机会成本是影响粮食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粮食机会成本主要包括放弃种植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放弃务农转向务工经商的收益。研究表明近几年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呈上升趋势,比较优势急剧下降,粮食生产经营效益严重下滑,影响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通过保持合理的粮经、粮工比价,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引导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是化解高粮食机会成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疆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江 《生产力研究》2006,(11):56-58
文章分析研究出新疆粮食在近五十多年,总产、单产、人均占粮量增长很快,粮食作物结构也在大农业结构变动的背景下进行适宜调整。在空间上,新疆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在全疆趋同,粮食生产在全疆形成余粮区、自给区和缺粮区的空间格局,主要农作物在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的新疆形成特定的生产区域。最后提出新疆粮食生产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根据北京市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市内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非常显著,其差异程度不亚于各市间、各省间的差异水平。我们从经济集聚密度的视角对北京市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劳动生产率对单位面积上产出和单位面积上就业的弹性分别为11.8%和16.2%,高于欧美的4%~5%的平均水平。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气候变化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广发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作为一项国际议题,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势必也会受其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我国的粮食生产不可避免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河南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其生产的粮食在我国粮食产量中占有较高比重,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生产的影响十分必要,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重点探讨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对河南粮食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省11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粮食补贴改革达到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2004年水稻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是粮价上涨、农业税费减免和直接补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按照农田计税面积补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很可能会减少粮食生产。如果按照粮食交售量补贴,可以起到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但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多元化粮食流通渠道的形成。应该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和新型保护价配合使用,建立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叙事进行了基于历史社会学的考察。文章指出,大生产运动铸就了执政党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整套运作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到,发端于此的竞赛式生产、标签化生产、集体化生产和"生产—整风"双重规训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实在,不仅使新中国的国家生产建设深刻地受到影响,还实现了对农民的严密控制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劳动思想改造。  相似文献   

16.
尹义坤  夏震 《经贸实践》2016,(11):132-133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走集约代路径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吉林省粮食生产方式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影响吉林省粮食生产集约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依托模型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试图为促进吉林省粮食生产集约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邱楠 《当代经济》2016,(25):70-74
粮食生产是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生产成本与农民收入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以我国华中与东北两大粮食主产区1995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的数据为基础,分析近20年来两大粮食主产区三种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为优化粮食生产成本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贾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11+116-111,116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产粮大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滑县在提升粮食生产品位方面遇到了制约因素,破解瓶颈需要确保耕地面积稳中有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种植抗病虫害新品种,科技兴粮。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是我国13个粮食生产大省之一,是商品粮食基地之一.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竞争能力,则提高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若要增强粮食的竞争能力,就需要提升粮食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文章着重探讨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污染也无法得到很好解决;农业耕地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不断地下降,利用方式单一;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宣传不到位,粗放式生产为主;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提出了优化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的应对之策:一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整治水资源污染情况;二是丰富耕地利用方式,出台政策,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三是加大宣传教育,推广农业科技;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有专业知识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粮食是特殊商品,是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乎国家战略安全。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逼近18亿亩红线,粮食增产的耕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从历史经验看,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