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精养鱼塘水质容易败坏,鳃病发生率极高,因此素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现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供参考:一、细菌性鳃病1.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2.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  相似文献   

2.
《渔业致富指南》2000,(17):42-42
<正> 一、原发性与继发性烂鳃病的区别 原发性烂鳃病是柱状嗜纤维菌直接感染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鳃丝中央糜烂,附着一些污物,鳃盖内表皮发炎充血,糜烂成一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继发性烂鳃病是鱼的鳃丝受到寄生虫(特别是中华鳋)侵害后,鳃丝受损,造成病菌感染所染,主要症状为:鳃丝边缘糜烂,呈淡黄色,中央糜烂较少。  相似文献   

3.
一、水霉病:多发生在水温低于22℃以下的早春,由霉菌侵入鱼体伤口致病。菌丝体在伤口大量繁殖,犹如棉絮;病鱼焦躁不安,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到死亡。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在4~5%食盐水浸浴5~10分钟进行预防;(2)发病后每箱(25平方米)用孔雀石绿20克加入10公斤水溶化后全箱泼洒,或用1%小苏打和3%食盐混合液,将病鱼侵浴,当鱼出现浮头时即转入新鲜水中。 二、烂鳃病:此病常年可见,由细菌浸入鳃部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变黑,鳃盖内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窗。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用8PPM  相似文献   

4.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  相似文献   

5.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粘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而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6.
<正>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  相似文献   

7.
<正>淡水龙虾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上价高俏销,在养殖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黑鳃病,该病有什么症状特征呢?该怎么防治呢?1.龙虾黑鳃病病因龙虾黑鳃病是由于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2.龙虾黑鳃病症状小龙虾的鳃先由微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而后逐渐变成黑色,引起鳃部萎缩,功能逐渐退化。患病的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  相似文献   

8.
<正>一、两种鳃病的共同特征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鳃病的发病部位均在草鱼的鳃丝上,鳃丝的病灶部分均会出现缺损、糜烂、充血、水肿等症状,鳃部有粘泥,鳃丝呈锯齿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很容易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鳃病主要是由寄生虫或细菌引起的,二者时常混合发生,但有主有次,治疗时应有所区别。下面就两者的主要区别和治疗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一、两种鳃病的相同点发病部位均在鱼类的鳃丝上,且鳃丝出现糜烂、缺损、充血、水肿等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特别是在春夏季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开动增氧机后,鱼又不顶水。二、两种鳃病的不同点1、由细菌引起的鳃病(1)病原体是粘球菌等致病菌,镜检无寄生虫。(2)鳃丝呈暗红色,充血明显,糜烂严重,粘液较少。(3)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会发炎充血,…  相似文献   

10.
一、车轮虫病1.症状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鱼池转养香鱼的池塘可能因密度较高和残存虫体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1.
<正>五月份随着气温和水温的渐渐上升,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呈蔓延加重之势,严重威胁着鱼类健康生长。根据我区鱼病发生特点,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就现阶段鱼病防治的重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车轮虫病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丝上,鱼体在水中沿池边转动,水中可见头部隐隐发白,鳃上粘液分泌较多,鳃丝残缺。  相似文献   

12.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的高发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病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  相似文献   

13.
<正> 1、肠炎病:草、青鱼易患此病,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红肿外突,鱼腹内有许多腔液,肠壁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柱或破裂外溢,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且含许多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黄胺胍第一天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药量减半,制成适口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六天。 2、烂鳃病:草、青、 、鲤等鱼都可发生,而主要危害草鱼。症状是病鱼鳃丝腐烂,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带污泥,主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  相似文献   

14.
<正> 该病的症状:①烂鳃病,又叫乌头病。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有粘液和污泥。鳃盖骨内壁溃烂腐蚀成洞样的小窗,病鱼行动迟缓而离群。②肠炎病。主要发病于青、草鱼。病鱼体色发黑,肠道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腹部有红斑。轻压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已发现大口胭脂鱼可患打印病、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和出血病,其中以出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的症状为鱼体发黑;吻端、下颌、眼眶、鳃盖、鳃丝以及胸、腹、尾部和各鳍基部均出血,有的鱼侧线以下出血而侧线以上呈灰白粉状,还有的全身体表出血,但肌肉出血不明显;鳍末端腐烂呈“蛀鳍”;无腹水;肠内无食物或极少,肠粘膜出血,肛门红肿外突。常并发水毒或烂鳃等病。  相似文献   

16.
<正> 鱼类紫鳃病是近年来池塘和网箱养殖中出现的一种新鱼病,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节常见,危害比较严重。鲤鱼、鲫鱼、草鱼、乌鳢、鲶鱼、鳗鱼等都有感染,病鱼症状表现为:鱼不吃食,在水中躁动不安、跳跃或拱池,把水搅浑并加剧缺氧浮头;目检病鱼,鱼鳃发紫、开裂;镜检,见鳃小片尖端有大量瘀血点。对  相似文献   

17.
<正>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严重影响草鱼生长,务必引起重视。一、烂鳃病:为鱼害粘球菌所致。病鱼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多,鳃丝腐烂带泥、严重者鳃盖中央表皮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鱼因  相似文献   

18.
<正>烂鳃烂鳃主要分为细菌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和真菌引起的烂鳃等,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1.细菌性烂鳃: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甚,流行水温15~30℃,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发病初期,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糜烂,鳃丝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加剧,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养虾业快速发展,青虾病害增多,危害日趋严重。现把几种常见的青虾疾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虾户参考。 一、烂鳃病(又称黑鳃病) 1、病原:柱状曲桡杆菌 2、症状:鳃丝腐烂。鳃丝稍端先变性,然后扩大并溃烂,颜色变成浅褐色、深褐色甚至黑色,鳃区几丁质壳皱缩。病虾因呼吸困难而死。  相似文献   

20.
<正> 1.肉眼鉴别诊断 1.1隐鞭虫病:为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病鱼体黑、鳃丝鲜红、含有多量灰白色粘液,鳃不腐烂。有的病虫寄生于体表,可见病鱼身体瘦弱,无其它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