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鱼病的防治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综合预防是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以及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坚持以药物预防和生态预防相结合,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下面结合生产实践,谈谈鱼病综合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 秋天仍是鱼池“泛塘”和鱼病的高发季节,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防治,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一、预防措施1、合理投饵:高温季节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以水草、精饲料为主。投喂量可根据水质和天气变化进行调整,闷热天或降雨应尽量不投饵,切不可投放腐败饲料。  相似文献   

3.
<正> 春季易发鱼病,且防治困难,因为经过一个冬季,由于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鱼种消瘦、疾病抵抗能力差,在春季忽冷忽热的气候条件下,极易引发鱼病。如何减少春季鱼病的发生,在冬季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 1、水位保持较高水位,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延长摄食时间。根据水质变化和池水消耗情况,每10—20天加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 2、投饵秋季气候温和,水温的变化幅度在20℃—30℃之间,这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主养草食或是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或其他粗饲料,待其基本吃完,再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或其他精饲料,日投二次,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3%—6%。10月份以后温度渐低,投饵以精饲料为主,配合饲料以蛋白质含量高的原料为主,日投饵一次,投饵量  相似文献   

5.
秋季“白露”后水温在25℃上下时,鱼类进入第二个易发病季节,如何科学预防,正确诊断、合理用药,对广大养殖户来说尤为重要,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进入秋季池塘载鱼量明显增长,池内因投饵、施药,使水体环境显著变化,且因气候多变,外环境不利因素很多,做好池塘管理十分重要。现针对本市情况提出五方面的管理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有的人认为:夏季气温高,水温相应也比较高,要注重鱼病的防治。秋季水温低了,可以松口气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秋天,也是一些鱼病发病季节,丝毫不可以掉以轻心。早秋及晚秋季节的鱼病,对鱼  相似文献   

8.
克搅和,连汁带渣全池泼洒。鱼类生活在水中,防治鱼病非常困难。池塘、稻田等小水面通常采用全池泼洒法防治鱼病,效果很好,但对于河沟、水库等大水面这一方法就并不怎么见效,因为这些大水面不但水体复杂,难以计算用药量,而且还会因用药量大,费用高而使养殖者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法。巧用食台,在鱼类摄食时防治鱼病,不但方法简便,而且切实可行,已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使用,有时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年的4—9月是鱼病高发季节,在这一时期,巧用食台,采取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鱼病。一、挂篓挂袋法对于防治细菌性鱼病,在每年的春季开始时,…  相似文献   

9.
<正> 立秋后是水产养殖催肥提膘,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关键季节。我们必须采服以下三个措施,促使水产品提高质量,增产增效。 一、合理换水,培育肥水。养好一池鱼(虾、蟹)首先要培好一池水。池塘因从5月份开始,每隔一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一次。池塘难免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0.
凉爽的金秋来了,池塘里的鱼儿们格外高兴,欢呼雀跃,因为秋季是它们催肥长膘的旺季。而对养鱼者来说,搞好鱼的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经水产科技工作者长期试验证明,搞好此时期的管理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左右。若是热带鱼类,可赶在冬前提早上市,减少过冬冻伤死亡的损失;对于上不了市的,育肥了能增强鱼体御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白露节的到来,是常规鱼养殖的一个鱼病旺发时期。加上受台风气候的影响,天气变化很大,给今年的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鱼病的发生,要做好重点防治的准备。一、当前应注意以下几种鱼病1、草鱼肠炎病在白露前后容易发生,主要症状:病鱼体色变黑,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  相似文献   

12.
<正>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五项工作。 一、清塘。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二、分养。将鱼种按不同规格调整分养,做到同池所放鱼种规格一致。由于规格大的鱼种食量大,抢食力强,如同时放有小规格鱼种,则小鱼会因得不到足够饲料而体质下降。16cm以上的鱼种,可投放成鱼池套养,偏小鱼种需专池培育。 三、稀放。秋季育出规格较大鱼种,是提高鱼越冬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应根据水面大小、水深等条件合理稀放,促进鱼种生长。水深1.5m的池塘,亩放7—8cm鱼种4000—6000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 4~ 1 0月是鱼病多发季节 ,尤以 6~ 9月最为严重。当前是鱼病发生的高峰 ,必须切实做好防治工作。一、鱼病的预防。鱼生活在水中 ,一旦得了病 ,在治疗和隔离上都比较困难 ,因此要坚持无病早防 ,有病早治 ,全面预防 ,积极治疗的方针。预防鱼病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既要改善水体环境 ,又要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还要消灭原体和敌害。1 .改善水体环境。要养好一塘鱼 ,首先要养好一塘水。养鱼池塘要求水源充足 ,没有污染 ,进、排水要分开 ,上、下池塘不能串灌。定期冲注新水 ,增加水体含氧量 ,改善水质。门前屋后死水塘 ,应视具体情况 ,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秋季昼夜温差大,水温的波动亦大,是鱼类发病的又一个高峰季节,此时鱼病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1.定期对水体消毒。经常换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每7-10天使用生石灰或含氯量30%的漂白粉1mg/L兑水全池泼洒,或用  相似文献   

15.
口服药物治疗鱼病,就是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饵来进行给药,或者在投饵时临时将药物拌入饵料中,这种方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鱼体不产生应激反应,是一种能发挥吸收作用的投药方式。但对于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鱼类和滤食性鱼类,不能摄食药饵,则可采用间接法来防治鱼病,即先将药物投放到饵料生物中,鱼类通过吞食饵料生物而摄食到药物,使药物间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如鳜鱼、乌鳢、翘嘴红鲐、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如果不投喂配合饲料,仅投喂饵料鱼等活性饵料,则可采用间接法防治鱼病。  相似文献   

16.
<正> 1、肠炎病:草、青鱼易患此病,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腹部显红斑,肛门红肿外突,鱼腹内有许多腔液,肠壁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柱或破裂外溢,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且含许多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缓游,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黄胺胍第一天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药量减半,制成适口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六天。 2、烂鳃病:草、青、 、鲤等鱼都可发生,而主要危害草鱼。症状是病鱼鳃丝腐烂,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带污泥,主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  相似文献   

17.
<正> 大水面养殖一般指在水库、湖泊、溪河及大型塘堰内养鱼。它具有面积大、水位深、水容量大的特点,同时兼有蓄洪和灌溉功能。防治鱼病常用遍洒给药法施药,用量大、成本高,且药物流失快,鱼病难以控制和治疗。所以,要采用不同于池塘养鱼的防治措施及办法。 1、冬放健壮的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具有抗敌害能力强、抗病性强、成活率高的特点。一般要求青、草鱼为2龄鱼种,尾重在250g以上;鲤、团头鲂尾重50g以上;鲢、鳙鱼尾重  相似文献   

18.
山塘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重视鱼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搞好综台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搞好水质调控 1、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cm,适当排放老水;有条件者利用坡圳水灌注,没有条件者则要架电动水泵抗旱灌注江河坡圳水;如果四周都没有水源者,则利用基地的池塘本身水,上塘抽下塘,左塘灌右塘,交叉对抽对射。可用高压水泵(枪)将池水射向空中,在池水降落塘面一米高处钉一块2—3m~2的木板顶撞水花,形成天女散花,池水四溅,使池塘水体充分曝气、增氧、降温,增加水体运动。注水时间一般选择晴天中午或鱼类浮头时开机注水(有的鱼塘过肥鱼类在下半夜缺氧浮头,这时要开机注水),一直到鱼群不浮头为止。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秋季气温温差比较大,池塘水体容易缺氧,环境污染,间接削弱免疫力,加之池塘底质老化,易使病虫害滋生,造成鱼病的发生。若防治不当,往往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病及防治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一、草鱼出血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出血或充血,大多数鱼去皮后,可见肌肉上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严重时,全体肌肉因充血而呈红色,解剖可见内脏充血。治疗方法:1.每100千克草鱼种,用大青叶300克、贯众200克、野菊花200克、白花蛇舌草200克,碾粉拌饵投喂,每3天为1疗程,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