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结果2.1用药前后菌株MI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氟苯尼考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分别为0.05~0.78μg/m L,从连续投喂5d氟苯尼考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0.39~6.25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  相似文献   

2.
<正>2结果2.1用药前后菌株MIC的变化从试验和对照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MIC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烟酸诺氟沙星对从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分别为0.786.25μg/m L,从连续投喂5d烟酸诺氟沙星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3.136.25μg/m L,从连续投喂5d烟酸诺氟沙星药物饵料后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150个菌株,其MIC上升至3.1350.0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恩诺沙星,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为0.3950.0μg/m L。对属于同一类的恩诺沙星,对照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分离的50个菌株的MIC为0.3912.5μg/m L,而对从试验组黄颡鱼消化道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工养殖黄颡鱼在我国各地的兴起,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开始成为人工养殖黄颡鱼过程中的问题之一。本试验在从患病的黄颡鱼体内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内服菌株敏感的氨苄青霉素和外用"菌毒消"(主成分为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酚)的治疗方法,对患链球菌症的黄颡鱼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黄颡鱼创造了条件。黄颡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当年孵化的黄颡鱼幼苗可以经过近5个月的养殖长成商品黄颡鱼。2007年我们做了黄颡鱼当年养成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历年来,黄颡鱼在池塘中作为清除对象,因为它们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量相对低下,而现在黄颡鱼每公斤30元,那么作为经济鱼类的黄颡鱼是否有开发价值呢?1997年笔者为了更好利用网箱空间,进行了在大湖网箱养大口鲶套养黄颡鱼的试验。从5月20日养到11月26日,历时186天养殖,产大口鲶503.5kg,黄颡鱼57.5kg,获纯利8818元/24m~2。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北方高寒地区黄颡鱼苗种生产量的大幅增加,过去那种和其它鱼类混合放养越冬的方法已不适应黄颡鱼生产需要,其主要弊端是黄颡鱼出池困难,且容易受伤,养殖成活率较低,亟需对越冬方式进行改进。为此,2014-2015年,我们连续两年开展了黄颡鱼鱼种专池越冬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有关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河蟹价格回落,养殖纵比效益下降,而黄颡鱼价格较高且平稳,为20-30元/公斤,因此,2000-2001年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套放黄颡鱼,进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亩产河蟹50-60公斤,黄颡鱼15—20公斤,亩增效300-400元,为河蟹养殖走出低谷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河蟹池套养黄颡鱼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过项目组成员六年的试验和研究,对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技术,仅2004年繁殖鱼苗547.3万尾;蓄养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各地黄颡鱼养殖中出现了与其他养殖鱼类不一样的"一点红"疾病,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黄颡鱼"一点红"病,又叫"裂头病"、"头肿病",为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此病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我们在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受不稳定天气因素的影响,江汉平原今年黄颡鱼的"一点红"病要比去年厉害得多。主要是较大规格(50-100g)的黄颡鱼。对黄颡鱼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我们在江西省万安县万安水库进行小体积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并取得成功,大大提高了黄颡鱼的生长速度。一、试验条件与方法1、网箱及其设置:网箱采用聚乙烯线编织而成  相似文献   

11.
正我县在芳桂老五合作社、丰泽园合作社、卫国合作社等重点养殖基地进行了鲈鱼、黄颡鱼综合养殖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对鲈鱼、黄颡鱼的生活习性进行细致的观察,对鲈鱼、黄颡鱼池塘综合养殖技术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在池塘的条件(面积、深度等),鱼种放养方案(鱼种规格、鱼种放养比例、放养密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探索蟹池套养黄颡鱼的可能性,我们于2008年在金湖县郭家荡河蟹养殖区进行了河蟹与黄颡鱼混养试验,取得了亩利润2437.5元的优异成绩。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生物学特性杂交黄颡鱼F1是以黄颡鱼为母本,以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鱼,杂交黄颡鱼从形态特征上比较接近黄颡鱼,体色无明显差别,头部前段较黄颡鱼略窄,尾鳍末端有一小块黑斑。杂交黄颡鱼F1食性与黄颡鱼相同,属于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小虾。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及池塘等内陆水体的黄颡鱼属中常见的养殖种类有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江黄颡鱼等。近年来,随着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分类属地位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淡水经济鱼类,在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危)科(Bagridae)、黄颡鱼属(Pseudobagrus),本属有4个种。分别为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ico(Richardson)、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 Sauvage et Dabry、岔尾黄颡鱼Pseu-  相似文献   

16.
<正>为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名、优、特水产品的养殖,甘肃省永靖县渔业站于2007年引进黄颡鱼鱼种2万尾,在太极镇大川村靠黄河边进、排水方便的2个6亩的池塘进行黄颡鱼的主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黄颡鱼的池塘主养技术总结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颡鱼俗称黄姑、黄腊丁。1999年,我们在沅江市七子浃乡五四渔场的300亩成鱼塘中进行了黄颡鱼的套养,共产黄颡鱼3630kg,新增产值72600元,平均每667m~2产量、产值分别为12.1kg和242.0元。为便于分析,现对该场具有代表性的3口黄颡鱼套养池塘进行具体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饥饿和再投喂黄颡鱼(Pelleobagrus fulvidraco)稚鱼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饥饿黄颡鱼稚鱼胃蛋白酶活力较高,而胰蛋白酶活力低于摄食组;再投喂10d和17d的黄颡鱼稚鱼的胃蛋白酶活力变化相反。由此认为,短期饥饿可导致黄颡鱼稚鱼出现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 为充分挖掘池塘生产力,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根据黄颡鱼与河蟹的生物学特性,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于2001年在18亩蟹池进行套养黄颡鱼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起捕销售后核算,与同期单养河蟹相比,每亩水面增收233元;2002年又在600亩蟹池套养黄颡鱼,黄颡鱼平均售价每公斤15元,同比增收238元;2003年在全县万亩蟹池成功推广了这一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均能栖息,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水体中,营底栖生活,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以前黄颡鱼没有进行人工饲养,市场所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天然水体中捕获。近年来,黄颡鱼的市场需求日渐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