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鱼类“三病”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赤皮病。“立秋”后,农谚曰“交秋三日,水冷三分”。这时气温逐渐下降,水温也降低,适应鱼类长膘,吃食量增加,“三病”易发,如不加强管理和防治,将会造成严重损失。据养鱼户的实践经验,采用下述方法治“三病”,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锚头鳋病又叫“蓑衣病”,是由多态锚头鳋和草鱼、鲤锚头鳋引起的。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乱跳,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取病鱼观察,鳃、鳞下有“T”或“V”字  相似文献   

3.
<正>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老三病”,是危害草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每年6-9月份是“老三病”并发病的高峰期。现将草鱼“老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选用。 一、取大黄50%、黄柏30%、黄芩20%,共同研成粉末,每100公斤鱼重,每次用“三黄粉”0.5—1公斤,食盐0.5公斤,面粉2公斤或麦麸10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盛夏鱼类生长快,也是水中浮游动植物繁殖旺盛期,治理不当,易使水质恶化,发生“清水病”和“水华病”,影响产量,必须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由于水温的升高,不少蟹池因放养蟹种密度高,饵料投入足,水体富营养,螃蟹的“三毛”病发生也较普遍,鉴于螃蟹“三毛”病在识别上有混淆现象,一些蟹农难以对症下药,因而对螃蟹的健康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将螃蟹“三毛”病的识别方法及防治办  相似文献   

6.
龟“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龟“穿孔病”也叫“洞穴病”或“烂壳病”,患此病的龟主要有乌龟、黄喉水龟、金头龟等。此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产碱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病初在背甲、腹甲、四肢等处出现小疖疮,疖疮逐渐增大,病灶中间为乳白色,病灶四周发炎,如用镊子将疖疮揭去就是一个孔洞,严重时可见到肌肉,此病的流行季节是夏秋两季。具有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我县主要河蟹养殖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发生“河蟹环腿病”,也称“河蟹抖抖病”,此病给广大的养殖生产者造成了重大损失。根据笔者从事蟹病防治的实践,现将此病的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草鱼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给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中草药可以治疗草鱼“三大病”,与其它化学药物相比,具有来源广、少花钱、就地取材、不污染水域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春末夏初是龟类红眼病的旺发期,必须加强管理避免感染而造成损失。一、症状病龟眼睛红肿、充血;眼角膜及鼻粘膜发炎、糜烂;眼球被白色乳状粘性分泌物掩盖而致眼睛不易睁开,故又称“白眼病”;病龟食欲减退,甚至拒食;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或者静伏不想行动;病龟初期常用前肢揩擦眼睛  相似文献   

10.
<正> 安徽省天长市是河蟹养殖重要地区,该市有1.95万亩精养蟹池,8万余亩大面积养蟹水域,1998年河蟹“抖抖病”在我市肆疟横行,损失严重。发病时,河蟹用步足撑起整个身躯趴在水边或水草上(也有的爬上岸),口吐泡沫,大螯下垂,浑身抖动,所以称为“抖抖病”。 由于河蟹“抖抖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掌握,虽然上海水产大学陆宏达等在《水产学报》1999年第Ⅰ期上撰文《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及  相似文献   

11.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问:我们养殖黄鳝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虫害问题,不管如何管理都多少有些,您前面说“无病早预防,有病赶紧治”究竟怎么防和治? 答:黄鳝由于在水里面,有的甚至在水下的土里面生活,发了病不易觉察,更不易治疗,即使用药治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黄鳝病与其它水产动物一样,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如何防病,我们一般总结为“三消毒”。第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两年来用甲胺磷治疗二龄草鱼“三病”达上百例,成功率很高,方法如下:5—10月,一旦发现养殖水域有草鱼“三病”发生,每100kg草鱼用50%甲胺磷50g,兑水4—6kg后匀洒在40kg鲜草上,并将浸过药的鲜草堆  相似文献   

13.
<正> 氟哌酸是一种医药用新型杂菌药,过去水产养殖业尚未应用。目前用作鳖病防治的内服药物,防治白点病、红脖子病、腐皮病和(疒节)疮病等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今后应该推广应用。然而有些鳖病如鳃腺炎、“白底板病”、出血性腐败病等等,病原体有待确定,是  相似文献   

14.
<正> 在鱼类池塘养殖中,经常发现有些草鱼只有一只眼睛,特别是草鱼的鱼种阶段,有的两只眼球也全部脱落,其死亡率特别高。这就是严重危害草鱼的“瞎眼病”,也叫“掉眼病”。这是由于双穴吸虫寄生所致,因而这种病的学名称之为“鱼类双穴吸虫病”。 双穴吸虫的生活史较复杂,变化较大,发育过程中需更换寄主,所以,只有了解双穴吸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王宪璋 《农家之友》2007,(9S):40-40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食美、价值高等优点,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但是,草鱼多病,尤其是草鱼“三病”,即肠炎、赤皮、烂鳃,危害严重,致使养殖草鱼成活率较低。在草鱼“三病”流行季节,用生石灰与“三黄一莲”综合治疗草鱼“三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7.
<正> 草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欲称草鱼“老三病”。是水产养殖中最普遍、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据多年调查,本县70%—80%患病致死的草鱼是由“老三病”引起,每年造成我地区水产品损失上千吨,给我县渔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多年来,我们通过反复实践,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发病率高、流行广、传染快、死亡率高,是池塘养鱼危害性较严重的鱼病,历来称为草鱼“三大病”。草鱼注射免疫病毒灭活疫苗就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项防病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草鱼免疫注射可以取得高成活率,增产增收的良好效  相似文献   

19.
<正> 《渔业致富指南》2000年第11期上登载的“草鱼烂鳃病治疗实例”一文中说,用50%甲胺磷采取全池泼洒法和浸泡青草喂病鱼来治疗草鱼烂鳃病,疗效极显著。笔者养鱼时发现,用甲胺磷治中华鳋引起的草  相似文献   

20.
<正> 肠炎、烂鳃、赤皮简称草鱼“三病”。草鱼“三病”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池塘养殖草鱼的产量及成功率。据笔者多年的实验,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土烟预防措施后,池塘内喂养的一龄草鱼极少发病,用于治疗其治愈率达85%左右,同时其成本也较其它药物低。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