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养鳅科技户说:“泥鳅生物养殖好,省工省料效益高”。实践证明,利用生物养殖泥鳅,不仅可以省工、省钱、减少投饵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改善泥鳅品质、增加产量。 一、浸秆养鳅法泥鳅法可用砖(石)、水泥砌成,深度以1米为宜,池底铺一层15厘米厚的肥泥,肥泥上铺一层10厘米厚秸秆,上覆几排筒瓦,便成为泥鳅窝,然后放入40厘米深的清水。7天后,当水中出现许多幼小昆虫时,即可每平方米放养3厘米以上的鳅苗30-40尾。采用此法,可适当减少饵量。按常规管理,6个月即可捕捞上市获利,比全部人工饲养提前3个月,节省饵料40%。 二、遮荫养鳅法在1米的土池中,铺设一层无  相似文献   

2.
《致富之友》2004,(11):21-21
一、适时捕捞 秋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最为适时。池塘中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质香味时,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我国各地纷纷掀起了泥鳅的养殖热,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泥的习性,所以给许多养殖者带来了诸多捕捞上的困难,这样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捕捞泥鳅的几种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笼捕 捕泥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须笼或和黄  相似文献   

4.
<正>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养殖泥鳅的苗种,均是由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泥鳅苗种的问题,本文将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泥鳅一般在秋末冬初捞捕,也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起捕时间。泥鳅有底栖钻土习性,比一般鱼类难捕捞。一般根据不同水体环境采用不同的捕捞方法。一、泥鳅的捕捞(一)池塘成鳅的捕捞法1、食饵诱捕即把猪牛骨头、炒米糠、蚕蛹与腐植土等混合装入麻袋、地笼或其它鱼笼中,傍晚沉入池底,翌日太阳出来之前取出,经一夜时间可捕捞大量泥鳅。  相似文献   

6.
水生作物田养殖泥鳅,属生态养鳅。主要有茨菇田、荸荠田、茭白田、藕田养殖等模式。这些田中腐殖土含量一般都比较高,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如水蚤、丝蚯蚓等小型水生动物的繁殖。由于泥鳅喜钻泥,又能促进田内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加之农作物也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适合泥鳅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kg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取0.5kg成鳅,农作物与鳅兼作两相宜。  相似文献   

7.
<正>泥鳅市场俏销,价格较高,成为农民养殖增收的好门路。为帮助养殖户解决好苗种紧缺问题,现将泥鳅苗种繁育、常见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1.亲鱼选择人工繁殖用的亲鳅可在临近产卵期不久采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强化培育。亲鱼来源可从天然水域捕捞、市场收购和养鳅池中选留,一般从养殖池采集为最好。采集泥鳅时,从背部向下观察,见腹部是白色的,即是发育良好的标志,若腹部两侧出现白斑点则是已产完卵的鱼,不能采集。此外,黏液不多或囤养时间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势头很快,出现了苗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利用鳅池繁育苗种有利可图。现将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养鳅专业户赵金忠利用鳅池培育泥鳅苗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我国及韩、日国家人民喜爱,是一种非常畅销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养殖技术的突破,泥鳅人工养殖面积迅速扩大。但是,由于鳅苗绝大部分来自天然捕捞,随着养殖需求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10.
正鳅鳝产业,特别是泥鳅养殖这几年在江西得到迅猛发展,但2016年底以来,泥鳅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泥鳅养殖的比较优势降低。现在的江西鳅鳝产业似乎被笼罩着一层迷雾,是继续养还是优雅转身?站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养殖户面临一场艰难的抉择,相关水产企业也亟需重新规划发展自己的鳅鳝养殖事业。笔者基于高值化思维,探讨了江西鳅鳝产业发展对  相似文献   

11.
泥鳅非常适合稻田养殖,并能实现鳅、稻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养殖泥鳅、青虾的莲田条件及工程改造 1、养殖田块的条件: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国家养殖水质标准,且保肥保水无渗漏;养鳅田面积一般5—10亩。 2、养殖用莲田工程改造:沿莲田四周挖2—3m(视田块大小而定,田块较大则开沟较宽),深1m的围沟,开挖时表面肥泥可抛向田中,下层死板土用于筑埂,埂宽2m,高0.6—  相似文献   

13.
正泥鳅养殖在闽西北山区将乐县近年来迅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相继在黄潭祖教、南口蛟湖、古镛桃村等地发展连片池塘养殖泥鳅,养殖的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大泥鳅等,蛟湖百亩养鳅点开展泥鳅人工繁殖育苗供自养有余外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由于人类捕捞量的加大和农药使用增加等原因,泥鳅的天然资源越来越少,人工养殖越来越多,由于人工养殖密度比较大,病害发生的几率较高。为了及时、迅速、准确的对泥鳅病害进行防治,减轻病害对泥鳅养殖的危害,促进泥鳅养殖快速、健康的发展。现将泥鳅病害的诊断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通常泥鳅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时,其售价并不高,而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则能提高20%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养殖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冬眠的泥鳅对周围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只要水温升高到5℃左右,就会立刻醒过来。通常地下水受气温影响很小,常年都保持在13℃左右,所以只要比例合适,即可用地下水唤醒泥鳅。捕捞泥鳅的时候,根据当地地下水的温度,将1/3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养殖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冬眠的泥鳅对周围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只要水温升高到5℃左右,就会立刻醒过来。通常地下水受气温影响很小,常年都保持在13℃左右,所以只要比例合适,即可用地下水唤醒泥鳅。捕捞泥鳅的时候,根据当地地下水的温度,将1/31/2的池水换成井水,使养殖池的水温升高到5℃以上,泥鳅就会醒来并浮出水面唤气,此时即可打捞。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养泥鳅,是在稻田实行鳅-稻连作或鳅稻轮作,是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种稻。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县各地纷纷兴起养殖泥鳅的热潮,因泥鳅身体圆滑,喜钻入泥土,捕捞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六种常见的捕捞方法。一、笼捕除了泥鳅入冬休眠以外的均可采用此法,一般选用须笼或黄鳝笼捕。须笼是用竹篾编成的,长30cm左右,直径约10cm,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占全长的1/3,漏斗部的口径2~3cm。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  相似文献   

18.
生态养鳅     
<正>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养鳅、茨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水田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茨菇、荸荠等)是很好的遮荫物,水深符合泥鳅生长要求。泥鳅在田中捕食害虫,钻洞松土,增加肥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同时又符合泥鳅、农作物(水稻、茨菇、荸荠)需水、喜肥的习性,从而共生互利,互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养泥鳅,包括稻田养鳅、慈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模式。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慈姑、荸荠等)又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泥鳅生长。泥鳅在田中钻洞松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是湖北仙桃人。近几年,我地有些渔民从外地购进野生鳅苗养殖,但多以亏本或微利告终。为了弄清原因,我们走访了几户养鳅渔民,其中一胡姓渔民说:"某贩子从山东买来鳅苗,我买了450kg,投放在二亩池塘里养到年底出售,结果亏本3000元,人工除外"。他说:并不是泥鳅没有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