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计世界LPG(液化石油气)出口量将从1996年的48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5890万吨,而中东地区LPG出口量在世界LPG出口量中所占比例将保持在54%左右。亚洲地区对LPG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但区内LPG产量的增长远低于需求增长,预计到2010年LPG进口量的50%以上将依赖中东地区。日本仍将是需求大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将为净出口国,韩国、中国和印度仍将为净进口国。预计2005年我国LPG供需缺口约为800万吨,进口来源将以中东地区为主。鉴于目前国内进口气库布点较为集中,未来数年内可能造成地区性储存能力过剩,建议国家对大型冷冻气库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2.
1997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商品需求总量达864.14万吨,商品气产量为545.12万吨,LPG净进口量319.02万吨。1997年与1996年相比,LPG需求年增长率由26.36%下降到13.46%,国产LPG占总需求量的比例上升,进口来源更趋多样化。预计今后南方沿海地区进口的LPG将更多地销往西南地区。2000年以后,随着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消费的增长,LPG的年需求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从国内LPG市场销售采看,1996年计划内平价LPG仅占总消费量的5.65%,国产议价和进口LPG分别占52.16%和42.19%,平价LPG对国内市场价格已无大的影响。近几年,LPC市场不会受到进口天然气的冲击,但将受到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增加的影响;在天然气管线难以触及的地区,LPG仍将是城镇居民的首选燃料,市场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发电、运输业对燃料的需求激增,使中国石油进口量在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仍大幅上升。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幅达34.8%;成品油进口量首次超过5700万吨,增幅达34.1%;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5%,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由于国内炼厂脱硫能力的限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进口原油的比例有所减少,俄罗斯和非洲石油所占比例增加。2004年,中国从多年的柴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柴油进口量比2005年骤增2.24倍,全年净进口量达到211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增长28.4%,达3050.9万吨,与此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展望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旺盛势头可能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有所减弱,但运输燃料需求的增长仍将强劲,预计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1991~1996年我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以年均77%的速度增长,1996年达到了354.68万吨。但是随着一些新建的LPG进口储运设施的投入使用以及LPG国内产量的增加,局部地区形成了买方市场。1997年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LPG进口量仅比上年增长1%。展望2000年,我国LPG需求量有可能达到1170万吨,国内LPG产量可望达到660万吨,国内供需缺口预计为510万吨,而届时进口LPG的供应能力至少将达到800~1000万吨,因此LPG市场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面对挑战,进口LPG的营销企业应看到我国LPG市场的潜力,积极开拓市场,扩大LPG的用途;加强产销联合,实现国内外营销一体化;适时进行资产重组,发展集团化经营;开展LPG营销企业的非紧密合作,争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国液化石油气(LPG)商品生产量为1200万吨,同比增长11.7%;净进口量为655、42万吨,同比增长0.2%;表观需求量约为1855万吨,同比增长7.5%。东北地区2004年LPG商品生产量为248.41万吨,需求量约为71万吨,富余部分销往华东、山东等地。华北地区2004年LPG商品生产量为150吨左右,消费量约为120万吨,其余销往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西北(兰州和新疆)地区LPG商品生产量为85万吨,消费量为44万吨,其余销往云贵川地区。华东地区LPG商品生产量近248万吨,消费量500万吨,除了从东北、华北地区运入约80万吨外,进口约160万吨。2004年我国进口LPG的80%左右满足华南地区近600万吨的消费需求。2004年,在国际原油价格的带动下,进口LPG价格达到4500~5000元/吨左右。华东和华南地区的LPG市场价格一度突破5000元/吨大关,东北地区下海的LPG价格突破4500元/吨,东北地区内也达到5800元/吨。预计2005年LPG经销商将对进口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国内LPG销售价格仍将在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从上年的6960万吨减少到6490万吨,下降6.7%。原油进口量随国内炼油厂加工量一同下降。来自中东的高友原油进口量猛增,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由上年的26%增长到39%。伊朗取代阿曼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供应国。随着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原油成本降低。燃料油进口量大增促使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9%。汽油出口量创下了577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并使成品油出口上升了12%。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在2000年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后,2001年恢复增长,489万吨的液化气进口量约占国内市场的3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原油进口实行解冻以有晨国有贸易单位进口成品油则可能会制约国内炼油厂增加加工量。2002年,原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保持去年水平,LPG进口量可能会明显增多,华东地区LPG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励。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国石油进口全面下降,原油与成品油合计进口4906万吨,比1997年减少17%。其中原油进口量从3547万吨减少到2732万吨,成品油进口量从2379.33万吨减少到2173.99万吨。进口原油的结构转向轻质含硫原油,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加深。在成品油进口中,海关统计的柴油进口量大幅度减少,但上半年至少有300万吨走私柴油进入国内市场,韩国在中国进口燃料油和柴油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上升。1998年中国石油出口降到15年来的低点,由1985年的3003万吨和1997年的1983万吨降至1560万吨。成品油出口量也比上年锐减24%。原油与成品油合计,净进口2922万吨,比1997年减少13.7%。经济增长减慢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使国内石油产品需求增长减缓;成品油走私造成炼油厂削减加工量,是导致进口原油减少的主要原因。打击成品油走私成为关系到石油石化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为了提高炼油业的装置利用率,改善经济效益,多进口原油、少进口成品油可能成为今后中国石油进口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1995年中国石油进口恢复增长。原油以及成品油中的燃料油、煤油和石脑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原油进口量达1709.0万吨,比1994年增长38%,比上一个进口高峰1993年多142万吨;原油进口额达到23.5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1.2%。尽管如此,1995年中国仍是原油净出口国。包括汽油、石脑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润滑油脂在内的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2%,达到1440.3万吨。燃料油进口量达到600.3万吨,超过轻柴油,成为进口量最多的成品油品种。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促使航空煤油进口骤增。柴油需求上升而进口没有增加的事实表明国内在调整柴汽比、增产柴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汽油进口量减少到15.8万吨,是1992年以来进口量最低的一年。来自韩国的油品进口量大增,达到259.1万吨,占中国进口油品的份额由1994年的11%增至18%。新加坡油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则从61%减至58%。  相似文献   

9.
2000年我国LPG市场综述及近期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由于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炼厂LPG收率的提高,我国LPG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923.5万吨。但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涨,与国际油价基本保持同步变化的LPG价格也居高不下,致使国内对进口LPG的需求受到抑制,LPG进口量首次出现下降,降幅达到13%。随着远途运输的价格风险加大,加之运距较短的泰国、韩国LPG出口能力的增加,使得中东地区对我国的LPG出口量连续两年下降,而亚太地区流向我国的LPG数量明显增加。受价格因素影响,我国LPG消费增长势头减缓。预计,随着我国炼厂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及LPG收率的增加,国产LPG数量仍将稳定增加。东北地区剩余LPG仍将大量南运,北气南运将成为长期趋势。2001年我国LPG消费增长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
近5年来,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均呈进口量不断增长、出口量连续下降的趋势。1993年,原油出口量已由1989年的2440万吨降为1940万吨,进口量则由1989年的326万吨升至1565万吨。虽然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仍是原油净出口国。预计随着原油进口的继续增加和出口的减少,1994年我国可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从原油进口来源看,中东原油所占比例已超过亚太地区所产原油。预计今后中东原油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多。199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从1992年的600万吨降为370万吨,而进口量则从1992年的770万吨增至1740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27%。成品油进口大部分来自新加坡,出口大都去往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718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0.7%。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6940、77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原油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31%。含硫原油进口量上升到2410万吨,增幅为2.8%,约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5%。苏丹成为非洲对华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来自苏丹的份额油达到642万吨,增长了29.2%。成品油进口量为2035.20万吨,同比下降了5.1%。成品油非国营贸易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成品油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70.81万吨、增长了15.6%,其中汽油出口突破600万吨。预计,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成品油进口配额数量为2530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为530万吨,配额中大部分仍是燃料油。2003年由于国家新标准16家机构从事非国营贸易,石油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但是柴油进口的少量增加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不断上升,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而中国缺少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手段,因此石油供应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我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4381万吨,比1998年增加了1459万吨;原油进口量达到3661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比1998年上升34%;原油出口量降到717万吨,比上年削减54%;成品油进口量比1998年下降4.2%,而出口量却增长了52%,其中汽油出口量创下414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200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可能会突破5000万吨,原油进口量将达到大约4500万吨。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国家对石油石化业的保护性措施将逐年减少,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封闭状况将被打破。预计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的趋势在今后几年内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3.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56-66,111,112
2011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为27286万吨,增长达7.6%.国内石油消费量在2010年大幅跃升12.7%之后,2011年增长5.5%,达到45625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58.7%提高到59.8%.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55.6%提高到56.4%.汽柴油出口减少和燃料油进口增多使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1481万吨,比2010年增长48.1%,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柴油再次呈现净进口.在炼厂气供应增加和天然气消费猛增的冲击下,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1.8%,至224万吨.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幅高达89%.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油品需求增长进一步减弱,加工量增加将使油品供应增长与需求保持同步,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在进口量继续大幅上升的同时,国内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21.2%升至28%左右.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油价影响,2008年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LPG)价格呈先暴涨后猛跌的走势.全年全球LPG产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37%;LPG需求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82%.2008年国内LPG市场也出现巨大变化:产量、消费量双双下降;进口大幅缩减,出口猛增.全年我国LPG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下降4.4%;消费量为2150万吨,同比下降8%;进口量为260万吨,同比减少35.9%,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我国新增LPG船运能力是报废能力的18倍,船舶老化现象已得到根本改变,但整个行业面临运力严重过剩、市场竞争过度、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同时,动荡的国际市场环境对我国LPG进口企业影响巨大,一些进口企业在困境中寻求增加转口贸易.随着经济的复苏,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原油和LPG价格都将再次攀升,但不会达到2008年的水平;国内市场2009年LPG产销量都将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5.
行业纵横     
1998年纸浆及废纸进口情况 1998年我国进口纸浆219.93万吨,比上年增长42.67%。其中机械木浆23.01万吨,增长72.45%;硫酸盐木浆161.87万吨,增长46.38%;亚硫酸盐木浆24.39万吨,增长35.72%。硫酸盐木浆和亚硫酸盐木浆共计186.26万吨,其中针叶木浆98.66万吨,占52.97%;非针叶木浆87.6万吨,占47.03%。进口废纸191.47万吨,比上年增长18.32%。主要品种进口量及增减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采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5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国内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速均低于预期,但在新炼厂投产和商储需求的支撑下,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3亿吨,增幅高达9.7%;石油净进口量增至3.205亿吨,进口依存度扩大至62.5%.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加重,2014年成品油进口量缩减1000余万吨,净进口量降低到仅70万吨,为23年来最低水平.LPG市场迎来“第二春”,化工原料需求推动LPG进口量达710万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进口天然气市场的扩张势头明显减弱,进口依存度升至31%.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下跌利好中国增加进口,但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超过需求增长的油品供应能力和利润下降的压力,将迫使炼油业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淘汰低效产能,并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量.2015年中国可能重新变为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分别增加到3547和2380万吨,进口量合计接近6000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上升到3385万吨,比上年增加144%,约占国内油品消费总量的20%。原油出口量下降2.8%,进口来源进一步多样化。成品油出口增长33.9%;在进口来源中,韩国和日本成品油所占比例大幅上升,新加坡油所占比例下降。1997年国内石油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轻柴油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中国石油进口量比1993年减少24%,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993年下半年进口过量造成供过于求和库存暴满。尽管原油进口总量减少,但亚太地区所产原油的进口量却显著增多,亚洲低硫原油仍是各炼油厂首选的加工品种。在进口成品油当中,石脑油是唯一的进口量显著增加的品种。随着国内乙烯工业的发展,对进口石脑油的需求会大幅度增长。1994年中国成品油出口比1993年上升2%,以煤油和汽油出口量增加最多。原油出口量虽然降低到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849万吨),但原油进口量远低于出口量,因此,1994年中国仍旧是原油净出口国。1995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将恢复增长,预计原油进口量将超过1994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15-25,104,105
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367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3627万吨,占石油总净进口量的比例由上年的91%升至93%。成品油需求旺盛和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中国原油加工量增加5000万吨,至4.2亿吨,其中56%为进口原油。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为应对柴油需求骤增而大量进口,但全年柴油净出口量仍达到287万吨的历史高点。汽油净出口量升至517万吨的5年来最高水平。新增乙烯装置投产使国内石脑油净进口量增至204万吨,增幅为13.6%。燃料油净进口在2009年增加之后,2010年下降至1312万吨。液化石油气进口因价格高涨和国内供应增多而萎缩21.9%,至319.62万吨。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减弱至9.5%,油品需求增长也将略低于2010年;国内油品市场供需大致平衡,油品出口量可能少于上年,原油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