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合肥国家高新区在全国可谓风生水起:安徽“四创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称为“中国雷达第一股”: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准上市的合资家电企业;科大讯飞勇夺国际英文合成大赛三连冠……位于我国内陆的合肥高新区,缘何拥有如此众多的“第一”?面对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新一轮机遇,合肥高新区在各地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热潮中,如何凸现自身的优势,生生不息、永葆生机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要求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我们明确了吉林高新区“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核心目标是: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特色高新,在全市发展由“快走”变“快跑”中率先“快跑”。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要求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对经济礼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吉林高新区明确了“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核心目标是: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特色高新,在吉林市由“快走”变“快跑”中率先“快跑”。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3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合肥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园区”。那不仅仅是一纸批文,也是对合肥高新区人二十年来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是合肥高新区人的梦想和期待,同时也意味着合肥高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经过22年的快速发展,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高新区)已成为推动长沙“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强大引擎,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支撑,已成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在全球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对高新区发展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和“两型社会”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全面铺开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把握好发展机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二次创业”,引领长沙科学发展,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长沙高新区的基本要求,又是长沙高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
许刚 《中国高新区》2013,(7):106-1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央对苏南发展始终高度关注,指明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南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改革创新的主阵地,无锡高新区秉承和弘扬“开放、创新、务实、争先”精神,矢志不渝地以“走在区域发展最前列、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为目标定位,以高端产业为突破,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以城乡一体为依托,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创新智造、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三大转变,探索实践一条以开放融合、高端突破、创新转型、产城一体、亲商富民为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13,(10):42-50
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胜利召开,国家高新区在系统地总结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战略部署,继续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重点抓手,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发展道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渐成为同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一、国家高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一份盖着管委会红印的文件在各个部门传阅,合肥高新区人才建设的攻坚战正式打响.这份名为《2014年合肥高新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提出,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持自主创新”两大主题,以及“人才”、 “金融”两大支撑体系,合肥高新区制定扶持产业发展“2+2”政策体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促成人才“引育留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一个紧密围绕产业布局分区域推动产业人才集聚,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人才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港口经济》2010,(2):25-26
在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中,国家科技部决定在全国56家国家级高新区中,选择条件成熟的高新区,开展“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试点工作,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十五”与“十一五”的承转之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5年8月30日,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是我国第一个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省级科技大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云南省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实施科技兴滇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云南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引领风气之先”的气魄一直沉淀在合肥人的骨子里。1993年,合肥掀起“万燕”的红盖头,世界第一台家用VCD诞生了。历史上,合肥拥有不少第一: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空调,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建成中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他们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均引发出革命性的效应,然而合肥却没能借此东风扶摇直上,赚个钵满盆溢,那些本应成为合肥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先后转投他乡,在外省发扬光大。一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造富运动,让合肥感受到切肤之痛:作为造富运动的发起人,合肥多次扮演了“替他人做嫁衣”的角色,没能为自身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合肥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科技城市,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是合肥人现在最关注的话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机遇之门再一次向合肥透出一条缝隙——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和能源稀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内移至华东经济板块的腹地,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与安徽省“东向战略”的经济发展思路不谋而合。2004年11月12日,科技部正式下文:同意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合肥科学城”隆重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正在开垦一块自主创新的试验田。为使机遇不至于再次掠合肥而过,作为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的领头羊——合肥高新区,在这场对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战役中,当仁不让地站到了风口浪尖,创新成了这里的最强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进程看,济宁高新区三次体制创新成就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次跨越,实施管理体制模拟创新(1992年-1997年)。效仿深圳“特区”管理模式,济宁市委、市政府把高新区定位为“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经济组织”,实施自我管理、自主开发、滚动发展。5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达55%,基础设施建设一举走在全国同级同类同时起步的高新区前列。第二次跨越,实施管理体制探索创新(1998年-2002年)。济宁市委、市政府充分授权,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及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  相似文献   

15.
杨萃 《中国高新区》2013,(6):116-117
这里是人才汇集、群英荟萃的智慧之城;这里是特色产业聚集、文化创意蓬勃发展的江淮硅谷;这里是成绩鼎著、亮点频增的创新高地——她就是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1991年3月,合肥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阳家级高新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国家城市安全和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  相似文献   

16.
无锡高新区地处高校科教资源相对不足的二线城市,却创造了世界半导体建设的“无锡速度”,缔造了中国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尚德神话”,开创了“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无锡高新区率先实现了由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的成功转型,绘就了一条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螺旋上升的发展路线图。截止2010年底,  相似文献   

17.
初冬时节,寒意渐显,但置身宁波国家高新区,却让人暖意萦身。在高新区人的奋力拼搏下,作为攻坚克难战危机的第一载体和重要平台——“创新突破年”、“企业服务年”和“新城建设年”活动有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可以说,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009年中,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复杂的经济形势,宁波高新区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8.
安徽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城市思维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从三线起飞:合肥“十五”发展回顾》以“十五”期间(2001—2005年)合肥巨变为案例,对城市的发展、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创新、民生、经营、管理、文化强市与和谐稳定等十个专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几乎囊括了城市建设发展与运营管理的所有领域和环节;主体内容是时任合肥市长的作者当时的报告和论文,每一专题前都有作者新近撰写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钟声响起,郑州高新区送走了硕果累累的“十五”,迎来了充满希望的“十一五”。“十一五”期间,郑州高新区的发展思路可以表述为“一二三四五”,即:一、明确一个定位:发挥郑州高新区高智力资源密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政策优惠和环境优良的优势,强化资源集成、要素互动、联合创新、辐射带动功能,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大的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最终建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型科技新城区。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12月29日成功晋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宜昌高新区擦亮“国字号”,打“高新”牌,写“创新”篇,走“发展”路,利好消息不断:招商引资捷报频传,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发展速度令人震撼——成为全国高新区,特别是新升级高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