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7年底开始,以珠三角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大批企业退市现象,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开始撤离该地区.中国的"世界工厂"面临巨大压力.相信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长三角以及更多的中国经济地带.似乎,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拐点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长三角经济总体发展迅速,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长三角经济",并成为本世纪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挺起了中国经济的脊梁,领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苏、浙、沪城市间、地区间、企业间相互来往空前频繁,金融互动效应已经显现,新一轮长三角金融合作热潮正在兴起。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分布着众多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以信息化战略与产业集群相结合的产业竞争模式取得竞争优势甚至国际地位。长三角在经济上具有三重意义的概念即分别为地理概念、工业经济概念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概念。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上海均为长三角中的龙头。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正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驱动,"大通关"建设成为该地区打破发展瓶颈、改善贸易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建设存在着政府理念创新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大通关"建设,就必须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整体规划水平,使"大通关"建设与总体规划相匹配;同时推进海关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等相关体制的改革,加强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制度一体化建设,加快电子口岸的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类跨入全新的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急剧的变化,而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渴盼着改变,渴盼着机会,渴盼着新生,"晦气"却挥之不去.在充满阴霾的天空下,中国经济特别引人瞩目,成为屹立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的一枝独秀.于是,中国大地成为全球商家"掘金"的宝地.大型跨国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同时,中国企业趁"中国"概念人气正旺,也纷纷走出国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2003年9月上旬,中国,北京,港澳中心,极大地吸引住各大财经媒体的眼球.国务院直属12个部委的有关领导、6个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近百家中外大型企业集团的董事长、跨国公司在华总部的总裁以及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和新闻单位的代表220多人云集于此,参加以"合作·重组·发展"为主题的"2003中外企业集团国际年会".  相似文献   

6.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愈演愈烈,世界级城市群在地缘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合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03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全面合作,倾力打造出让世人瞩目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继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加拿大多伦多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法国巴黎城市群之后,最具活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格局初现,有力推进了三地政府部门在科技、教育、旅游、工商、质监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高职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呼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正产生着强大的集聚效应.近两年,我国吸纳外国投资已超过美国,居世界之首.有利的市场优势,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及土地资源优势,一定的人才市场基础及发达的交通条件,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更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看好地带.一些研究分析资料表明,世界制造中心正渐露向中国长三角转移的趋势,国际大企业相继抢滩长三角,新企业、新设备、新技术蜂拥而至.地方区域经济的竞争陷入白热化状态.江苏"四小龙"--江阴、昆山、常熟、张家港都在争抢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位置,大投入、大产出的局面此起彼伏,传统产业、传统技术正在快速向新型技术产业过渡,人才结构矛盾明显突出,到处出现高新技术人才紧张状况.经济发展的现状大力呼唤一种适合企业新技术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这就是近年在经济发达地区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8.
《上海物流》2004,(6):15-15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徐宏源在上海出席“第二届中国长三角发展与机遇论坛”时指出,新世纪长江三角洲发展将面临五大挑战。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对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因经济发展步伐非常快而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要素制约,长  相似文献   

10.
《上海房地》2008,(3):48-51
长三角地区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区位,自明清以来就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入现代化的新阶段,超过珠三角地区,成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房地产投资者云集长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背景和趋势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休闲农业强调农村产业、经济、人文、生态等因素的整体协调发展,目前己成为世界大都市圈城乡互动过程中一种新兴的、融合的、高级的农业形态,并且在城乡一体化、区域分工与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地区区位优越、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科技强势、经济互补、文化一体,有望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特别是2014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长三角经济总体发展迅速,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长三角经济”,并成为本世纪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挺起了中国经济的脊梁,领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苏、浙、沪城市间、地区间、企业间相互来往空前频繁,金融互动效应已经显现,新一轮长三角金融合作热潮正在兴起。国家战略和经济金融互动,已经成为长三角金融合作研究的现实背景。如何拓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加强两省一市间的金融合作与互动,对于加快长三角整体金融发展,形成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原有的"15 1"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竞争需求,要求扩容的呼声渐起。江西作为长三角相邻省份,理应抓住泛化机遇,加速融入长三角,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为江西崛起构筑新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4.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累了二十五年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果,长江三角洲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圈已见雏形,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加速了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梯度转移,长三角成为新兴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加入到国际化竞争之中,受到世界的瞩日。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面主动接轨上海,构筑环杭州湾经济区,打造长江三角洲“金南翼”,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杭州市委市政府抓住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契机,对杭州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物流金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物流水平低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成为世界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采购中心。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0%左右的GDP,  相似文献   

16.
夏飞飞 《上海企业》2007,(11):32-33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安徽作为中部省份,是中国龙的"脊梁"的前沿,又是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在人文思想,地理区域上与长三角的天然联系,具有无缝对接的区位、交通、产业、市场、科教等优势。加速推进东向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全面实现安徽经济社会奋力崛起,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江河湖泊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中心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域地下空间可能的开发利用功能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简要的分析了未来水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长三角金融合作: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1、长三角范围界定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般简称为长三角地区,但在不同的文献中,对长三角概念的使用内涵往往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泛长三角"地区合作日益深化,合肥在中部地区经济总量逐渐上升,合肥提出的同城化发展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新亮点.笔者根据统计数据和经济首位度理论,对合肥经济圈同城化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