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为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上,已有三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一元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经典模式;前苏联斯大林提出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的“二元模式”,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模式;我国改革20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主张公有制应有不同类型、多菜式和多样化实现形式的“多元模式”,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创新模式,它是一种即坚持马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和公有制的思想意识●林继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公有制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都应该贯穿着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公有制的思想意识,使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它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巩固,这样改革就会有...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途径□彭声扬一、社会主义制度下股份制产生的必然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而实行股份制则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耀山 《经济师》1993,(10):19-20
<正>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有较大的差别,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在两种体制下,其行为动力、目标和运行规则都不相同,就像两条轨距不同的铁路,要想使机车从一条道上转入另一条道行驶,就必须进行一番改造工作。让公有制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通过公有制的内部结构改革和外部经济体制改革,以创造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对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制企业继续进行所有制内部结构改革,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5.
在苏东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由于种种原因而解体以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公有制形式进行改革以后,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建立公有制和消灭私有制提出了质疑。有的学者提出以“社会所有制”或“公众所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必须讨论清楚,以取得共识,坚持公有制的理念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体制转轨实践背景下,通过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公有制和股份制演进的两大路径,分析当前新公有制企业性质争论的根本分歧所在,并在新公有制和传统公有制与现代公有制之间传承关系的理论说明中揭示出新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以及其理论分歧背后蕴藏着的改革利益主体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变革发展过程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否定之否定规律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而且也是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根源和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矛盾所构成的矛盾体系,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发挥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公有制替代历史上的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历史趋势的实现机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完善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不仅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的物质载体和微观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所具有的特征不是单一的,而是由根本特征、基本特征和派生特征所构成的特征体系。我国公有制企业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为指导,必须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与不同社会、不同社会的不同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不同性质的所谓"公有制企业"严格区别开来,决不能以西方经济理论为指导,照搬西方企业治理模式;必须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和企情,以继承和吸收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公有制企业管理及运行的成功经验为前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尤其是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创造一个更加切合我国实际、更加科学、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特征的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特别是国家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兼容。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排除现行公有制形式这一深层障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其主要思路是:第一,国家所有制的存在范围以“市场失灵”领域为主;在体制上要变目前“一级所有、分级管理”的模式为“分级所有、一级管理”的模式。第二,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国家把股权逐步转让给社会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以此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共有制。第三,集体所有制企业大部分改造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采取了国家和集体独资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资产的直接经营方式,这种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缺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日渐暴露.通过对公有制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造,设立控股和"金股"制度,能弥补单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缺陷,股份制就能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前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国有经济比重一直保持在80%左右,其余为具有准国营性质的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处于几乎被消灭的状态,外资经济则因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几乎为零。这种结构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排斥其它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为特征。改革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国有经济大幅度增长,个体和私营经济,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外资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进入高增长阶段。这是我国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有资产改革存在很大的矛盾。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国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现在进行的国有资产重组就是私有化,这是对中国改革的误解;而在国内,由于不能从理论上解决清楚,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在国企重组问题上就会顾虑重重,生怕被人扣上“私有化”的帽子。这一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者也会顾虑重重,见好就收,对国民经济不利。厉以宁认为,在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资产重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含义是把传统的公有制企业改造为新公有制企业。新公有制企业有4种形式:第一,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与之前相比,最重要变化就是政企分开了,  相似文献   

12.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53,自引:3,他引:150  
本文概述尚未发生市场化改革的公有制企业的性质。这就是 ,在法权上否认个人拥有生产性资源产权的基础上 ,公有制企业成为非市场合约性的组织。但是为了充分动员在事实上仍然属于个人的人力资本 ,公有制企业用国家租金激励机制来替代市场交易和利润激励体制。本文比较了国家租金体制与市场合约的企业体制的差别 ,认为这是理解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效率差别的基础。在方法论上 ,本文认为流行的“委托—代理”框架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框架都不适合分析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性质 ,因而尝试运用“法权的和事实的产权不相一致”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构建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有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公有制模式的战略转换,其目标模式是构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公有制模式,即以广大劳动者个人产权及其社会化联合为核心的“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相似文献   

14.
公有制、股份制与企业形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期、第4期先后发表了厉以宁教授的《论新公有制企业》和于金富教授的《公众股份制是我国现阶段一种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两篇文章,其内容都涉及到如何辨别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如何看待改革中不同类型企业性质,如何选择公有制企业形式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解龙 《经济师》1997,(9):12-13
公有制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重要内容刘解龙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当中的一些抽象事物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高效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中场经济的过程中,这种抽象的所有制规定必须改革。笔者认为乓社会卞义市场经浓相适应的公有制,应是内...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尚未发生市场化改革的公有制企业”中的个人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我们有与周其仁教授不同的看法,即:公有制法权承认个人人力资本产权,公有制企业中的个人也不完全拥有人力资本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警惕“公有制为主体”流于空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中央文献和我国宪法一贯坚持和阐明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必须以坚持和发展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讨论须走出传统理论的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正在就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展开讨论。其中一方把股份制企业视为“新公有制”企业;而另一方则反对这一观点,认为股份制只带来资本组织形式的新变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谈些个人看法,或许可为这一讨论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公有资产的支配和使用必然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监督成本的存在以及公有制中固有的监督弱化,代理人利用手中的代理权力获取相应的代理人利益,导致公有资产配置效率低下。这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大量公有制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虽然一些行业的公有制企业仍然存在,但主要是排斥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而形成垄断;少数企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主要是代理人偏好于公有制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改革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公有制理论创新要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方法,从所有制占有原则概念出发,在对经典的传统的公有制占有原则进行证伪和失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实证提出了现阶段公有制占有原则假说,以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