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诚 《经济研究》2007,42(3):142-156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思考,对于典型化事实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典型化事实是一种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和基本特征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事实。中国经济的"典型化事实"研究和发现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任务。以计量分析指标所显示的典型化事实,及其所赖以产生的基础模型,必须建立在长期经济理论研究的积累之上。典型化事实,又是经济理论发展的方向。典型化事实的研究中需要排除一些不良的研究方法,并注意采用正确方法从零散事实中提炼典型化事实。经济研究的过程,大致上包括从零散事实到典型化事实,再到一般理论模型和真实模型,最后到经济规律发现等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一个基于CF滤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宏观时间序列经验特征中概括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是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欠缺所在.本文采集23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数据,运用新近提出的CF滤波,分解得到它们的周期性成分,并计算这些周期性成分的标准差、自相关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差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特征,总结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并与美国的研究结果加以对比,揭示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经验特征和典型化事实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Lucas(1977)命题,也有助于为相关理论发展和宏观调控操作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虽然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已近乎“主流”,但“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的使用却有些混乱,不同的学者在使用“制度经济学”时的所指并不完全相同。 在欧美经济学界,“制度经济学”通常指的是由凡勃仑、康芒斯等人开创的、美国土生土长的经济学流派,《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也是在前述意义上使用“制度经济学”的(该辞典中没有“新制度经济学”这一词条)。  相似文献   

4.
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经济发展有着诸多的经验事实,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典型化事实,并抽象出典型化特征,这是大国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界定典型化事实和典型化特征的前提下,以新兴大国的代表--“金砖国家”为经验对象,总结和概括了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包括大国国内需求的规模性与稳定性、大国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与适应性、大国产业部门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大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大国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与层次性、大国制度创新的实验性与渐进性。  相似文献   

5.
逼近定律与经济系统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源的意义上讲,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实用性学科,其最初起源来自于外部经济世界。但是,经济学后来的发展便具有了形而上学的特征,而且这种特征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明显,经济学的许多研究专题是从经济学内部产生的。针对这种情况,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形象地把现代经济学称为“黑板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特征是经济周期中的典型化事实,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和波动率在周期形态上的非一致性。从我国经济周期非对称形成原因的发展历程来看,计划经济中强制的行政调整在逐步退出,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趋于多样化,调控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国际社会上的外在不确定性和国内的外在冲击也时有发生,各种合力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形态各异的非对称经济周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由于增速均值下移,波动率降低,导致非对称性减弱,出现了“L型“波动征兆,这意味着新常态阶段将呈现出平均增速下移的趋势性特征。对此,我国应该采取必要的针对性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学寓言的重要性 现代经济学借助复杂的数学工具构建了一个严谨的公理化体系,因此越来越像一门“科学”了,这令行内的经济学家沾沾自喜,但却受到行外的普通读者频频指摘。的确,从形式上看,经济学越来越像一门“玄学”了,它的术语和方程几乎将所有非专业人士拒之门外。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因为经济学家在写作专业论文时,通常都遵循一些“八股”式的结构,即先是“导论”,接着是“模型”,最后是“结论”。就我所研究的契约与组织理论而言,更有趣的是,作者通常都会在“导论”部分讲—个通俗的故事,或者虚构一个寓言,借以表达文章的主要逻辑和结论。欧美顶级经济学杂志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完全允许作者这样写作。这样,即便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人,也能通过了解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我相信,国内那些批评主流经济学过于“玄乎”的人,如果真正了解国际经济学文献,至少会稍微改变对主流经济学的“傲慢与偏见”。  相似文献   

8.
杨承训 《经济学家》2001,(1):96-100
近50年来,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一系列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经济规律,即“科技-第一生产力”规律,或科技导驱经济发展的规律,由此引发经济学的一系列创新,例如对社会生产四环节、生产力特征、回报递减等都会有重大修正和补充,并且要求创建新的科技经济学。应当看到,“第一生产力”正在成为经济创新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9.
后发国的蛙跳型经济增长: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世界经济发展动态画卷中兴衰交替、后来居上的“典型化事实”出发,以前沿生产函数(Frontjer Produchon Function)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包括“资拳积累——效率增进——技术创新”三要素的蛙跳型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井时每一种蛙跳型式的运行机理及其动力转换进行了阐释。同时还指出了理论框架所蕴含的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0.
服务产品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帆 《新经济》2005,(4):11-15
经济学中的服务,通常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劳动,它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大致相同,但有交叉;其二,是指服务产品,即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劳动成果,主要包括第三产业部门中~切不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由于经济过程的复杂性,现实第一、二产业部门中也混杂着少量服务产品)。为了避免歧义,本书在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如果在劳动意义上使用服务概念,就称之为“服务劳动”:如果在产品意义使用它,则称之为“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1.
创新的经济学意义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增强企业生存与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人们在企业创新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创新通常由大企业来完成,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限制,在创新方面很难有所成就。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企业初级形式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力量,他们不仪需要创新,而且有能力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  相似文献   

13.
刘章胜 《时代经贸》2014,(2):167-167
经济学中的“均衡”通常是指经济系统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平衡状态。但“均衡”这一理念贯穿于《财务管理》教材的始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中因果规律的探寻方法——经济学实验方法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 《生产力研究》2005,(2):9-11,17
实验法是对研究客体所处条件加以有意识调节控制的方法。传统观念上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观察性”学科,而非一门实验学科,人们在经济学方法论上限于一个认识误区,即对实验方法的漠视乃至排斥。然而,作为“科学”实证和发现的最基本也最有力工具之一的实验,最终在行为经济学者的倡导下还是步入了经济学的殿堂。本文阐述了经济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征;同时,对经济学实验规则以及经济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公共组织民主化变革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政府”到“民间”:公共组织性质及类型的制度经济学解析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任何经济社会中,都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源:一种是具有“私人品”(PrivateGoods)性质的资源,这种资源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其配置或交易活动不影响第三者或更多其他人,而只与相关联的直接交往对象有平等互利的关系,通常  相似文献   

16.
许多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每当论及消费者偏好及无差异曲线时,作者通常会沿用“左脚鞋”与“右脚鞋”作为完全互补性商品的典型例证。如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作者又再一次告诉人们,“左脚鞋”与“右脚鞋”是完全互补性商品。消费者在选择购买鞋子的时候,其偏好反映了消费者所关心的仅仅是成双成对的鞋,即拥有多少双鞋子,而不会去单独地关心一只“左脚鞋”或一只“右脚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肖力 《经济论坛》2002,(15):69-69
198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W·布雷恩·阿瑟发表了他的《经济学中的自增强机制》一文,提出了经济学中的自增强理论。该理论指出,在边际报酬递增的假设下,经济系统中能够产生一种局部正反馈的自增强机制。自增强机制的来源通常有四个:①高昂的建立成本或固定成本;②学习效应;③合作效益;④适应性预期。自增强机制使经济系统产生以下四个特征:①多态均衡:系统可能存在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市场份额的渐近“解”,系统最终选择哪一个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不可预测的。②可能无效率:如果一项术先天地“好于”另一项(按某种…  相似文献   

18.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看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学之所以被称作“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并且成为社会科学中惟一设立了诺贝尔奖的学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学具有严谨的数学结构,形式上最为接近自然科学。然而,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数学的应用一方面大大推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本文拟从新制度经济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验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9.
规制经济研究中的政策偏好与现实反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规制经济学界借鉴西方经验所提出的民营化、结构重组和规制体系分权等政策主张,未能成为中国垄断产业改革的主流模式。文章基于理论偏好和实际分离的若干典型化事实,分析偏离现象发生的多重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规制经济学应用性或政策影响力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大国经济的研究经历了提出问题、初步探索、形成热点三个阶段,主要从大国经济崛起的典型化事实出发,研究了大国特征和大国优势、大国模式和大国战略、大国治理和大国体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但是,现有研究存在对象不够明晰、内容比较分散和理论深度有待拓展等问题,基于这种状况,未来的研究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积极寻求大国经济研究的微观基础和理论范式,揭示超大规模国家经济的特征和特殊规律,并通过在系统化研究、核心原理研究和学科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大国经济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