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考察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一书中,关于需求定律、嘉芬物品及后弯的劳动供应曲线的一些观点,事实表明,真正自相矛盾的恰恰是张五常自己。 相似文献
2.
张五常的《学问无界说》一书中的四篇文章,集中反映了他一生的经济学研究所坚持的基本方法:提倡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反对滥用假说和数据,重视实地观察与直觉感受等等。总体上看,作者以归纳方法为主、演绎方法为辅而独具特色,但又捍卫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传统。 相似文献
3.
时尚品消费是社会心理的典型现象,其需求变化的特点是跃变而非渐变。本文用人际相互作用下的“社会人”理性构造动态优化模型,来理解S形需求曲线的起源(Becker 1991)。时尚市场的特点是开放型的“进入或退出”机制。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概率取决于社会风潮的吸引和过度拥挤的厌恶之间的竞争制衡。由此得出的S形曲线的不连续性导致需求的跃变。当社会相互影响强度变弱时,S形需求曲线中不稳定的正斜率部分会退化消失,成为近于单调向下的直线。 相似文献
4.
刘嗣明博士的《中国经济需求不足问题研究》一书于200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后,又于2003年11月再次印刷。通观全书,其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都很强,特别是能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需求不足,条分缕析,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6.
7.
姜再勇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1,(4):1-9
最终需求的周期波动,无论是总量波动还是结构波动,都会引起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衡。它的产生与加速效应的推动、结构“容忍限”的逼迫、货币政策目标的错误导向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采取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坚持货币中立原则,扩大“容忍限”的容量,同时建立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内在稳定器,从而稳定最终需求。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动力商品论与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兼评何雄浪、李国平与关柏春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单个资本循环角度说明商品储备的必要性,指出商品储备费用的非生产性质,并以是否为社会生产必需为界,将商品储备划分为自愿的商品储备和非自愿的商品储备。前者的费用可以通过社会产品的扣除得到补偿和增殖,而后者的费用不能从社会产品中得到补偿,构成商品出售者的个人损失。牛变秀、王峰明认为作为有待出售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是一种商业劳动,不会把价值和剩余价值追加到商品上;而作为有待购买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则是一种产业劳动,要追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种认识有悖于马克思的原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住房特征价格模型,通过IVQR和空间计量分析,对中国全域性房价上涨现象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出现的全域性房价上涨,主要源于需求驱动和价格变化的自身惯性及其涟漪效应,但同一因素在不同分位点上驱动力存在较大差异,在较高分位点上,通胀的影响开始显现,但涟漪效应则会减弱。研究认为,中国全域性房价变化主要是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发挥,政府行政干预虽会收到短暂控价效果,但并不能真正阻断市场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经济学中的最根本问题之一。赵紫阳总理曾指出:“如果产品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生产的越多,浪费就越大。所以,我们生产的产品,包括质量、花色、品种,也包括一定的数量极限,必须符合社会需要,适销对路。”因此,研究社会需求,特别是现实的消费品需求,识识并掌握其变化规律性,对引导生产,促进流通,提高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中若干问题辨析——兼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一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