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50年,中国农业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佼佼者。但中国农业走过的是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道路。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0.08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4,每年耕地减少量数百万亩,而人口增加1000万人,陆地农业处于超负荷运作。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安全,而且与民生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全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m3,水分生产效率平均1kg/m3,仅为发达国家的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9.5亿亩,超过10亿亩的旱耕地完全靠天吃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形势越来越严峻,是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 一、关于农业发展方向西部地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如何?笔者认为,应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赋存。目前,西部地区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从人均资源拥有量上来看,耕地1.43亩/人,林地4.51亩/人,草地10.39亩/人,水资源4517m~3/人,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地区有较好的农、林、牧业发展的资源基地。但如对这些资源做更深入一步的分析,西部地区的真正农业资源优势还在于其林地和草地的数量优势上。这是因为,虽然西部地区的人均耕地数量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一方面由于本区北部水源缺乏,加上土壤自然肥力低,因而耕地的生产力难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南部各省区则由于高原、山地较多,冷浸低产田占了很大的比重,因而耕地生产力也不高。第二个方面是由于本区北部作物生长期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包括耕地、水、林木、能源、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人均较低。其中耕地为13亿公顷,占到世界总量的9%,水资源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6%,林木资源136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但目前我国人口约13亿,占到全世界总人口的20%左右,总量巨大的各种自然资源被数量更大的人口一平均,其结果就是人均自然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人均0.05公顷耕地警戒线的有666个。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185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根据国际水资源紧张的评价指标,整个中国都属于轻度缺水的状况。人均林木资源的拥有量为10.5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水资源和森林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和1/6。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才能实现农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业发展过程的资源环...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较丰富,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资源短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强。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总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三大省区。内蒙古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农民仍占很大比例,全区拥有农耕地1亿亩以上,人均耕地占有量为4.4亩,  相似文献   

9.
一、与城乡建设有关的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根据最新资料,1996年末全国实有耕地19.51亿亩(《人民日报》,1999年11月4日),人均耕地面积仅1.59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4%。人多地少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特点。我国现有未来利用土地40.7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8%。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为10.63亿亩,其余则为目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这些后备土地资源由荒山、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01,(1):50-51
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有11.65 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的1/3,现有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占土地面积的13.7%,人均耕地1.59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年的44%。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我国耕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1999年耕地净减650万亩,与1998年净减少392万亩相比,1999年耕地净减数增加262.9万亩。  相似文献   

11.
陆迁 《开发研究》1992,(5):54-56
<正> 一、合乎逻辑的选择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在于合乎国情。人均耕地少,农产品短缺,农村劳动力剩余构成了我国农业乃至农村发展韵基本性制约,逐步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些矛盾就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目标,也限定了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天赋资源约束:我国农业资源特别是人地比率与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土地资源的几个强度指标都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人均土地面积是世界  相似文献   

12.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九条重要方针之~。承德是河北省农业资源大市,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市农民人均耕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有林地面积2370万亩,林木蓄积量3840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的46%和55%,林木覆盖率39.9%,居全省第一位;宜牧草场2863万亩,占全省的44%;水资源量4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位;野生动物300多种,野生植物1600多种。农业在承德不仅是基础产业,而且是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不仅能够保…  相似文献   

13.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能否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然而,解决好“三农”问题首要的是要解决好8亿多农民的问题。我国农民数量非常庞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总数达8亿多,其中农业劳动力估计在5亿人以上,但是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2,而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农民人均耕地的1/3,若按中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我国现有耕地仅需5000万农业劳动力。显然,在我…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持续性发展对维持中国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和中国的耕地比例存在不协调情况。中国拥有世界上超过两成以上的人口,但是耕地面积占全世界不到10%,中国的水资源也十分紧缺,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强化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联系,发展集约型农业,将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现有1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3%。发展经济所面临的不利条件是:人多地少,全州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6亩;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粮食生产水平很低,耕地中,水浇地、山旱地、二阴地各占1/3,丰收之年,全州人均占有粮食仍不足500斤;地方工业基础薄弱,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杰 《乡镇经济》2005,(7):33-3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大国,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今天,若我国农业继续沿袭传统粗放型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是显然行不通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堪忧(一)自然资源支撑持续发展的能力脆弱,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巨大差距,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我国的人均资源,尤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战略意义的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1/22,而且还会随着中国人口基数的扩大而进一步减少。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同时,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7):I0020-I0020
我国国土面积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  相似文献   

19.
世界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平原农业和山地发展模式是两种典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平原农业是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山地农业呈现出耕地块多、面积小、分布零散、垂直带性分异明显等特性。云南山区占国土面积的94%以上,人均耕地少,资本、信息、加工、运销等能力较差,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云南农业的发展应走不同于我国北方和沿海地区的发展道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推进"三元农业"和"三维农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山区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近来,关于能源的话题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可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而在过去的一年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上升了9%,达到1.2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